钢-混凝土组合梁概述
弹性理论:
受动力,冲击荷载时 截面实际应力小:混凝土最大应力小于0.5fc 内力和变形计算时 钢梁发生局部屈曲 钢梁翼缘和腹板的宽厚比或高厚比超限
.
2.3内力和变形计算按弹性理论
内力计算
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与刚度有关 正弯矩区:
换算截面法(将混凝土折算成钢材) 折算刚度法(考虑混凝土板与钢梁之间的滑移)
弹性理论:不考虑截面塑性发展
材料力学:截面应力线性分布 折算截面:将混凝土的面积折算成钢材的面积
.
2.1 弹性理论与塑性理论
塑性理论:考虑截面塑性发展
参与受力的材料均达到屈服应力
.
2.1 弹性理论与塑性理论
塑性理论:考虑截面塑性发展
参与受力的材料均达到屈服应力
.
2.2 弹性理论的适用条件
.
组合楼盖
.
1. 钢-混凝土组合梁概述
1. 1定义
1. 2工作机理
1.
3.
4.
1. 3 组合梁分类
5.
.7
1.2
端部锚固钢筋: 胡子筋
16.
17.
19.
20.
21.
22.
23.
25.
27.
28.
29.
30.
33.
34.
2.
2. 美国世贸大楼
2.
2.
1. 4 组合梁特点
.
2.7 钢梁截面尺寸要求:塑性理论
.
2.8 钢梁截面尺寸要求:弹性理论
高跨比:简支1/15~1/20;连续1/20~1/25
.
2.9 组合梁有效宽度
2.
2.
2.
2.
2.
2.
2.
2.
.
2.
2.
.
(2)施工阶段钢梁设临时支撑 施工阶段设计 钢梁(弹性理论):多跨连续梁 使用阶段设计 组合梁(弹性理论或塑性理论):单跨梁+反向支座反力 计算理论 弹性方法:完全剪切 钢梁应力为两阶段应力的叠加,混凝土应力为使用阶段应 力 挠度:两阶段挠度的叠加 塑性方法:完全/部分剪切 组合梁承担全部荷载 挠度:两阶段挠度的叠加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5 组合梁适用范围
2.
2.
2.
2.
2.
2.
2.
2.
2.
2.
1. 7 组合梁受力性能
2.
2.
2.
2.
2.
2.
1. 8 组合梁破坏形态
2.
2.
2.
第三讲 钢-混凝土组合梁概述
Design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
组合梁设计的主要内容
组合梁承载力计算
弹性理论 vs 塑性理论 完全抗剪连接 vs 部分抗剪连接 施工阶段 vs 使用阶段 有支撑 vs 无支撑
组合梁变形计算
.
本讲主要内容
组合梁的特点 设计基本规定
负弯矩区:
不考虑混凝土的作用 仅考虑钢梁和负弯矩钢筋
.
2.4 施工临时支撑对截面设计的影响
2.
2.
2.
2.
2.
2.
2.5 混凝土与钢梁间滑移
2.
2.
2.6 组合梁设计原则
(1)施工阶段钢梁不设临时支撑 施工阶段设计 钢梁(弹性理论) 使用阶段设计 组合梁(弹性理论或塑性理论) 计算理论 弹性方法:完全剪切连接 钢梁应力为两阶段应力的叠加,混凝土应力为 使用阶段应力 挠度:两阶段挠度的叠加 塑性方法:完全剪切连接和部分剪切连接 组合梁承担全部荷载 挠度:两阶段挠度的叠加
2.
2.
2.
2.
2.
2.
2.
1. 9 组合梁的滑移
2.
2.
2.
2.
1. 10 抗剪连接件: 刚性抗剪连接件(a,b,c);柔性抗剪连接件(d-f)
.
.
.
1. 11 组合梁的延性
2.
2.
1. 12 组合梁的强屈比
2.
2. 组合梁的分析方法与规定
2.1 弹性理论与塑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