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受精与妊娠
膜绒毛膜部分称为胎儿胎盘,而子宫黏膜部分称为母体胎盘。
胎盘的分类 胎盘的物质交换 胚胎屏障 胎盘的免疫功能 胎盘的分泌功能 胎儿循环
(一)胎盘的分类
根据绒毛类型分为:弥散型胎盘、子叶型胎盘、带状胎盘和盘状胎盘
1、弥散型胎盘
绒毛分布在整个绒毛膜表面。
子宫黏膜上皮向深部凹入形成
腺窝,绒毛插入此腺窝内,又 称上皮绒毛膜胎盘。
羊膜:最内层膜,由胚外外胚层和无血管的中胚层形成。
羊膜腔。
尿膜:胚体外临时膀胱。血管。
一、胎膜与胎囊 胎膜的组成:
绒毛膜:胚胎最外层膜。绒毛,富含血管网。
脐带:联系胎儿和胎盘的束状组织,被覆羊膜和 尿膜,其中有脐动脉、脐静脉、卵黄囊的残迹和 脐尿管。
二、胎液
羊水:最初羊膜细胞分泌,之后大部分来源于母体血 液,发育的胎儿也排泄一部分产物。
共振免疫传感测定法、妊娠相关蛋白测定法、其他方法(血清酸滴定法、
AKP活力测定法、PMSG放射免疫测定法、辅助诊断技术)。
区明显,分泌能力增强,子宫肌收缩和紧张度减弱。
(四)影响胚泡附植的因素: 1、母体激素 2、胚泡激素 3、子宫对胚泡的容受性 4、胚激肽
三、胚胎发育各阶段的营养来源
桑椹期:自身的卵黄质来维持 囊胚期:主要来源于“子宫乳”
胚泡附植期:
吸收和吞食子宫乳; 滋养层摄取子宫上皮的细胞碎屑; 正在形成的胎盘传递营养。
妊娠识别时间 猪为配种后:10-12d;牛:16-17d;绵羊:1213d;马:14-16d。 妊娠的建立
在孕体和母体之间产生了信息传递和反应后,双方 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便会通过激素形式或其他生理因 素为媒介而固定下来,从而确定妊娠的正常开始。
二、妊娠的维持
指母体和胎盘所产生的相关激素间的协调和 平衡过程,其中孕激素是维持妊娠的重要激 素。
–透明带表面的种属特异性精子受体。
3. 精子进入卵质膜
• 精子进入透明带后,到达卵周隙。 • 此时精子仍能活动,不过活动时间很短。 一旦接触卵质膜,活动即停止。 • 精子与卵质膜接触后20min,即发生细胞 融合,精子头部入卵。
卵黄膜反应
• 当精子进入卵黄膜后,卵黄膜立即发生变化,表现
出卵黄紧缩和卵黄膜增厚,并排出部分液体进入卵
• • • • 精子穿越放射冠(卵丘细胞) 精子接触并穿越透明带 精子与卵子质膜融合 雌雄原核形成
• 配子配合
1. 精子穿越放射冠
• 卵子在透明带外面往往还包围着 一堆颗粒细胞即卵丘细胞,而靠 近透明带的卵丘细胞呈放射状排 列,故称放射冠,是精子入卵的 第一道屏障。 • 精子通过顶体反应释放透明质酸 酶和放射冠穿透酶溶解卵丘细胞 和放射冠细胞间的基质,使精子 穿越放射冠与透明带接触。
防止胎儿受压迫; 避免皮肤与羊膜粘连; 使绒毛膜与子宫内膜密切接触,利于附植; 利于子宫颈扩张及产道的润滑。
二、胎液
尿水:胎儿的尿液和尿囊上皮分泌物。 扩张尿囊,使绒毛膜与子宫内膜紧密接触; 贮存胎儿的排泄物; 维持胎儿血浆渗透压。
三、胎盘
胎盘:由尿膜绒毛膜和子宫黏膜发生联系所形成的构造。其中,尿
完成附植和胎盘形成后:胎盘
四、双胎和多胎
双合子孪生:来自两个不同的受精卵。
单合子孪生:由一个受精卵产生两个完全一致的
后代。
外源促性腺激素处理,可增加排卵数,提高双胎 率。
第三节 胎膜与胎盘
一、胎膜与胎囊 胎膜的组成:
卵黄囊:由胚胎发育早期的囊胚腔形成。只在早期阶段
起营养交换作用。尿膜出现后即被替代。
2. 精子穿越透明带
• 精子穿越放射冠后,以刚 暴露的顶体内膜附着于透 明带表面,这是精子穿过 透明带的先决条件。 这种附着只有获能和发生 顶体反应的精子才能发生。 • 透明带反应
• 精子与透明带的附着具有非常明显的种间 特异性,异种动物的精子不能附着和穿过 透明带(混合精液实验)。 • 原因:
循环、呼吸、消化、排泄系统(妊娠期血凝增强)
二、生殖器官的变化
卵巢变化:妊娠后黄体继续存在,发育成道变化:主要是子宫颈的变化,形成子宫颈栓。子宫颈的括
约肌收缩很紧,使子宫颈管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防止外物进入子 宫内,起到保护胎儿免受外界刺激的作用)。
外生殖道变化:妊娠初期,阴门收缩紧闭,阴道干涩;妊娠末期, 阴唇、阴道水肿,柔软有利于胎儿产出。妊娠后阴道黏膜的颜色变
胎儿循环:胎儿同胎盘之间的物质循环。
第四节 妊 娠
哺乳动物所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自卵子受精开 始一直到胎儿发育成熟后与其附属物共同排出前,
母体所发生的复杂生理过程。
妊娠的识别与建立 妊娠的维持 妊娠期及其影响因素 妊娠母畜的变化
一、妊娠的识别与建立
妊娠识别:妊娠初期,孕体产生信号 (某种化 学因子或激素)——传递给母体——母体产生 一定的反应——识别和确认胚胎的存在——母 体和孕体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1)卵子的接纳:排出的卵子附着于排卵点 上,后被扫入输卵管喇叭口。卵子在液流 作用下进入输卵管称为卵子的接纳。 (2)卵子在输卵管内的运行:在于管壁平滑肌 和纤毛的协同作用。 (3)卵子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
(二)配子在受精前的准备
1.精子在受精前的准备 (1)精子获能:刚射出的精子不能穿入卵子, 而只有在雌性生殖道内度过一段时间之后, 才获得受精能力。
• 这一反应是精子与卵子融合前必须经历的反
应之一,也是精子获能后的必然结果。
2.卵子在受精前的准备
• 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
• 卵子在输卵管期间的变化——透明带和卵质膜表面发
生一些变化,如出现透明带精子受体以及卵质膜亚显
微结构的变化等。
二、受精过程
(一)受精过程:受精过程始于精子与卵子相遇, 两性原核合并形成合子时结束,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道关卡——子宫颈 –第二道关卡——宫管结合部 –第三道关卡——壶峡连接部
是由于精子从射精部位到达受精部位需要闯过三道关卡,
(3)精子在雌性生殖道内运行机理
• 最初动力——雄性尿生殖道肌肉严格有序的收缩使精液
强有力射出。
• 精子运行——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控制。
• 激素——催产素、前列腺素、肾上腺素等可改变子宫和
第六章 受精与妊娠
授课教师:刘宏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受精 第二节 早期胚胎的发育与附植 第三节 胎膜与胎盘 第四节 妊娠 第五节 妊娠诊断
第一节 受 精
• 受精是两性配子(精子和卵子)结合产生合子
的过程。
• 通过受精,单倍体的雌、雄生殖细胞共同构
成双倍体的合子(又称受精卵),合子是新生
命发育的起点。
5. 配子配合
• 雄原核和雌原核经充分发育, 逐渐彼此靠近。 • 在卵子中央,核仁和核膜消 失,两原核紧密接触,然后 迅速收缩,染色体重新组合, 并准备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 形成一个称为“合子”的单 细胞胚胎。
千军万马赴约会
精子获能
经过种种障碍的精子终于与卵子相遇
精子试图进入卵子
精子的头已经钻进去了, 我们还可以看 到它的中部和尾部,它就像一个不断 旋转的钻头,在尾巴拍打的驱动下, 努力进入卵子。
卵裂期
桑椹胚
囊胚(内含囊胚腔) 原肠胚(内含原肠腔) 胚胎扩张或伸长
受精卵发育过程
二、胚泡的附植
胚泡的附植:胚泡一旦在子宫中定位,便结束游离状态,同母体 建立紧密联系的过程。又称为附着、植入或着床。胚泡附植所需 要的营养,主要来自子宫乳。
(一)附植部位:一般位于子宫系膜对侧。
(二)附植时间 (三)附植过程中子宫内膜的变化:子宫内膜充血、增厚,上皮增生,子宫腺盘
受精过程
一、精子和卵子在受精前的准备
(一)配子的运行
输卵管壶腹部
1.精子在雌性生殖道内的运行
(1)动物射精部位
①阴道型射精
• 牛、羊、兔和灵长类等:精液射在阴道内。
②子宫型射精
马、猪:精液可直接射入子宫颈、子宫体内。
(2)精子在雌性生殖道内的运行
• 射出的大量精子中仅有极少数到达输卵管壶腹部。主要 即经过三次筛选:
三、妊娠期及其影响因素
(1)不同动物的妊娠期及其影响因素:
牛282天,猪114天,羊150天。 影响因素:遗传、年龄、胎儿、自然环境。 除马外,多数哺乳动物妊娠黄体在整个妊娠期 都是持续存在的。
(2)妊娠期间内分泌变化
四、妊娠母畜的变化
全身的变化
生殖器官的变化
一、全身的变化
食欲增进,体重增加,被毛光润(妊娠诊断标志之一)。 若饲养水平不高,妊娠母畜在妊娠中、后期体重减轻明 显,甚至造成胚胎死亡。 缺Ca、P
周隙,这种变化称为卵黄膜反应或卵黄膜封闭作用。
• 在卵子周围又形成一保护层,称透明膜,能阻止多 精子入卵,避免产生多精子受精现象。
4. 原核形成
• 精子入卵后不久,头部开始膨大,核疏松,核膜 消失,失去固有的形态,最后在疏松的染色质外 又形成新的核膜,这种重新形成的核叫雄原核。 • 同时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释放第二极体。卵 中的染色质外又形成新的核膜,称雌原核。 • 两性原核体积不断增大,几小时可达到原来的20 倍 (如:大鼠)。
猪、马、骆驼
2、子叶型胎盘
绒毛集中,形成绒毛丛,呈盘状 或杯状凸起(胎儿子叶) 母体子宫内膜的特殊突出物—— 子宫阜(母体子叶) 牛子宫阜凸出 羊子宫阜凹陷
3、带状胎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