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教材分析.
(2生默读第3段,自读自悟: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3认记“碉堡”。
a学生自主认记。
b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结合记忆。
(4指名学生充当维吾尔族小朋友演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5另指一名学生排列葡萄干的制作顺序。(a运到阴房;b挂在架上;c蒸发水分;d制成葡萄干
尝尝葡萄干,说说葡萄干的特点。(相机板书:色鲜、味甜
b、小组读句合议。“你觉得哪句最美,为什么?”先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再有感情地读读句子。
(2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句。
a、指导学生看图,抓住重点词语“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使学生领悟:葡萄沟的葡萄产量高、颜色美。(相机板书;多、美
b、讨论:“五光十色”能不能换成“五颜六色”?(进一步体会葡萄的可爱,并感知在读表示颜色的词语时,语调要抑扬顿挫
4、自由背诵。
5、除了日月潭,你们还知道台湾有哪些好地方吗?
6、交流介绍。
7、介绍收集材料的方法。
10、《葡萄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文章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优美。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演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准备:ppt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台湾的日月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新疆的吐鲁番,牛羊成群,瓜果飘香。首都北京,车如水,人如潮,繁华而热闹。我们的祖国多么可爱!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老师再接来的这些日子,一起去看看祖国的美丽河山吗?
那今天,老师就先带小朋友们去看看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
7、齐读课文,
8.日月潭美吗?那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他的名字叫日月潭呢?课文中哪一自然段告
诉我们,它名字的由来?
9、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10、小朋友你们认为他读得这么样子?谁愿意也来读一读和他比一比?
三、指导书写。
学习第一、二段中的生字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前我们来个抢答赛,小朋友想参加吗?
9、日月潭
教材分析:
《日月潭》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每当我们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心中总会荡起一圈圈涟漪,因为那里山清水秀,有我们日夜思念的台湾同胞。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是因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作者以清晨与中午两个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看吧,清晨,在薄雾的笼罩下,晨星、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好一幅天然浑成的画卷。再看中午,要是太阳高照,就是一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新疆风格的民族音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音乐熏染气氛,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葡萄沟。(板书:葡萄沟
2、出示生字“沟”,与形近字“钩”区别认记。
3、书写“沟”字。
二、自主初读。
在课文中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
4、同桌互读词语,比比谁读得好
5、那哪个小朋友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
环绕:围绕(造句
茂盛:(植物长得多而且茁壮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建筑:建筑物,(举例说
清晰:清楚
朦胧:不清楚(说出反义词:清晰,清楚
仙境:神仙居住的地方,多比喻景物优美的地方。(课文中说哪里是仙境呢?
6、日月潭如同一个神话中的仙境,那一定是非常美丽,那小朋友,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课文,感受一下美丽的日月潭吗吗?
2、课堂练习。
(1原文填空积累好词好句。(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2完成拓展练习题,仿照上题形式写一句话。(先说后写
3、评价作业,小结。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同偏旁:搭—摘
同结构:上下结构——吾、季、留、杏;左右结构——坡、搭、摘、钉、够。
2、重点指导。
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要写成左右并排。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c你们觉得它美吗?那要怎么把日月潭的美读出来?(轻声,舒缓
d 4组比赛那组读得棒
3、教学第四自然段
a教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日月潭中评
4、日月潭美吗?小朋友想不想动手来画画日月潭呢?
5、指名介绍自己的画
7、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画
三、指导书写。
学习三、四段中的生字。
指导朗读:五月有杏子,七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6学生互读互评。
(7小结:葡萄沟出产许多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学生说
2、学习第二段。
师:让我们去看看秋天这里的葡萄园是什么样的吧!(放录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a、朗读第二段,并讨论;从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c、小结:读了这句话老师眼前浮现出葡萄沟那又大有美的葡萄,难怪人们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师范读:“要是你这时候到葡萄沟去,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a出示维吾尔族老乡的图片,结合认字“维”、“吾”。
b抓住“最甜”、“吃个够”指导朗读。(教师相机板书:老乡、热情好客
c认记“够”,注意发现与“沟”同音。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3结合图片认记“蜜”、“杏”。
形近字对比识字“蜜”、“密”。
“蜜”、“密”书写指导: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边,一撇不能漏掉。
(4葡萄沟既然出产那么多种水果,为什么不叫水果沟?(让学生明白葡萄沟虽然出产多种水果,但是葡萄最让人喜欢。
(5怎样读这段才能表达出人们对葡萄沟的喜爱?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老师手里有一些生词卡,小朋友你们能读好吗?(课后读读记记
2、这些词的意思你们知道吗?
3、交流。
4、小朋友你们自己再读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里有没有那些词、句可以住进我们的好词好句本的呢?
二、新课教学
1、朋友你们自己先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2、交流。
3、小朋友喜欢这篇课文吗?那你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起来吗?
五、复习巩固
1、猜字谜巩固生字。
(1多一句。(够
(2弟弟站在木头边。(梯
2、开火车认字卡,口头组词。
3、多音字填空练习。
4、听写词语,巩固写字。
六、板书设计:
10、葡萄沟
葡萄五光十色
葡萄干色鲜味甜是个好地方
人热情好客
11、难忘的泼水节
教材分析:
本文紧扣“难忘”二字展开,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hǎo好地方(gàn干活fēn分开(dīng钉子
(hào好客(gān葡萄干(fèn水分(dìng钉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问:葡萄沟在哪?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就快打开书自由朗读吧!
2、学生自读课文感悟:
(1回答“葡萄沟在哪?”(在新疆吐鲁番
课件地图展示地图,学生一次找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明确三者关系。
幅明丽的山水画;“要是下起蒙蒙细雨”,那日月潭就成了“童话中的仙境”了。本文结构清晰,景美情浓,课前教师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图片,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词语外,还可以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掌握课文出现的成语,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4、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2、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
生字卡片认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
(2“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教师相机板书:是个好地方。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请你们细细的读读课文第一段。
1、学习第一段。
(1学生读第一段,边读边悟: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2这里都出产那些水果呢?(课件出示图片“杏子”、“香梨”、“蜜桃”、“沙果”
(3看图训练口语。
图2画的就是维吾尔族老乡正在接待远方的来客。你若是图中的老乡,面对客人,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你若是这位客人,又会怎样说呢?
小结: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啊,让老师忍不住想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进入角色,激发兴趣。瞧,葡萄丰收了,这么多,怎么办呢?你们来帮老乡想想办法。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