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工艺参数测试技术
• • • • • •
通常测量的参数有: 1)力参数:力、力矩、张力等。 2)工艺参数:温度、宽度、厚度、压下量等。 3)运动参数:位移、速度、加速度、转角等。 4)电参数:电演、电压、功率等。 从测定方法来看,上述这些参数中,除了几何参数采 用直接测量外,其它各种参数的测量一般采用非电量电测 法和电旦电测法。
二阶测量系统的阶跃响应有如下性质: 1)阶跃响应函数曲线有三种。 β>1时,y/KA缓慢增大,逐渐趋于1,但不会越 过1。 β<l时,y/ KA必然超过1,振幅做衰减振动。 β=l时,介于上述二者之间,不产生振动。
• (2)曲线形状取决于β值。 β定义为阻尼度,表示系统的阻尼程度。 尽过大或过小均使输出趋于稳定时间过长。为提高响应速度,通常取 β=0.6-0.8之间。 • (3)阶跃响应速度亦取决于w。, w。 是β=0时的角频率,称为固有 角频率。在β一定时,w。越大,则响应速度越高。 • 二 频率响应 (一)一阶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 一阶测量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二)对测量系统的要求 • 为了正确地进行信号转换,对测量系统各组成部分提出如 下要求: • 1.灵坡度高 在整个测员范围内,应有足够大的输出信 号。 • 2.振幅特性好 在整个测量范围内,输出与输入应保持 线性关系,非线型失真要小。 • 3 .频率特性好 对信号中的各种频率成分应保持相同的 转换系数,不能因频率不同而异。 • 4.稳定性好 在测量过程中,零点、灵敏度、转换系数 等不应随环境条件变化而波动,对周围的各种干扰应有较 好的抑制力。
• 二、动态特性 • 要使测量系统能测量迅速变化的物理量,就必须研究测量 系统的动态特性。 • (一)测量系统的传递函数 • 根据相应的物理定律,将测量系统转化成数学模型即传递 函。传递函数定义为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之比。 • 测量系统的传递函数采用反映输入、输出关系的微分方程 式表示。由于测量系统一般那是线性系统,所以其传递函 数多是线性常微分方程。
第一章 测量系统及其主要特性
• 第一节 测量系统 一、测量系统组成 传感器、测量电路、显示(记录)仪器或数据处理等三大部 分 。 二、对测量系统的基本要求 1、灵敏度高 2、线性好 3、精度高 三、测量系统的分类 (一)模拟测量系统 (二)数字测量系统
• 第二节 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
• 一、静态特性 • 在静态测量中,当输入量和输出量是不随时间变化的信号 时,则测旦系统命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称为测量系 统的静态特性。通常以灵敏度、线性和滞后等参数表示。 • (一)、灵敏度 • 在静态的情况下,由实测来确定测量系统输入——输 出关系的过程称为静态标定,这样得到的输入——输出关 系的特性曲线称为标定曲线。静态灵敏度可以定义为标定 曲线的斜率,即单位输入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变化。灵敏度 S的数学表达式为
图1-3 滞后
•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参数用静态标定法测定。首先对所 用的测量系统,施加一系列已知的输入信号,分别测出对 应的输出信号;用回归分析法分别求出增减过程的回归直 线;根据上述方法求出灵敏度度S、线性度和滞后量H等参 数。对于测量系统来说,希望线性度和滞后量越小越好。 若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不符合测试要求,则应找出根源所 在,没法消除,以至更换。
• 一、非电量电测法的测量系统 • 非电量电测法就是利用一些物理现象将被测量的非电 量转换成电星,再经过电子仪器放大、记录(显示),得到 与非电量成比例的曲线,经过标定即可得到非电量的大小。 现测力为例.说明其转换过程如下:
• (—)测量系统的组成: • 1.传感器 它的作用是将感受到的非电量转换成电 量,以便进一步放大、记录或显示。实现这种转换作用的 装置叫做传感器。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直接承受非 电量作用的机械零件或专门设计的弹性元件;另一部分是 敏感元件(例如,电阻应变片等)。 • 2.电阻应变仪 它的作用是将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 号进行放大,并以电压或电流形成式输出,以推动指示器 或记录器工作。例如,YJ—5型静态电阻应变仪、Y6D—3A 型动态电阻应变仪等。 • 3.记录器或指示器 它的作用是记录和显示被测信 号,供进一步分桥和数据处理之用。它可以是—般的电气 仪表,也可以是笔录仪、光线示波器、磁带记录器等。
• 一阶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
其幅值为输出与输入的振幅比B/A,即
复数的相角为输出与输入的相位差 一阶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有如下性质:
• (二)二阶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 二阶测量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二阶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
由上式可得幅频特性表达式及相频特性表达式,即为
• 二阶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有如下性质: • (1) β较小时,B/A>1较大时, β<l。只有在β= 0.6-0.8时, B/A=1的频率范围最大,且φ与频率呈 近似线性关系。所以为获得较宽的频率范围,且稳态响应 动误差较小,二阶测量系统的阻尼度取β=0.6—0.8。 • (2) 系统的频率响应随固有角频率w而不同。w越高,稳态 响应动误差小的工作频率范围越宽。
•
• • • • • •
•
二、本门课程之目的 本门课程之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测试技术的基础理论 学习和实验,初步掌握轧制参数的测试方法和技能,为以后 的生产实验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测试技术对生产和科研都有着重要作用: (1)利用现代的测试手段研究和鉴别生产过程中发生 的各种物理现象,以对现有工艺、设备、产品质量等进行剖 析,明确进一步改进方向。 (2)摸清现有设备的负荷水平,在保证设备安全运转条 件下,充分发挥现有设备潜力,以达到高产、优质、低消耗 之目的。 (3)通过测定现有设备或新设备主要部件的受力状态、 运动规律等,从而判断该设备的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为科研人员验证 现有理论和建立新理论、人员确定最佳设计方案、工艺人员 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提供科学依据。 (5)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力能参数的检测来调 节和控制生产过程。
图2-1
表2-1
• (二)基底 • 基底的作用是固定和支撑敏感栅。在应变片的制造和储 存过程中,保持其几何形状不变;当把它粘贴在试件上之 后,与粘接层一起将试件的变形传递给敏感栅;同时又起 到敏感栅与试件之间的电绝缘作用。 • 三)覆盖层 • 覆盖目的作用是帮助基底维持敏感栅的几何形状,同时保 护敏感栅不与外界金金属物接触,以免形成短路或受到机 械损伤。 • (四)引线 • 引线的作用是把敏感栅接入测量电路,以便从敏感栅引 出电信号。引线材料一般用低阻值的镀锡铜丝,直径为 0.15-0.20毫米,长度为40-50毫米。高温应变片引线用 镍铬铝丝。
• 对其分析如下: (1)阶跃响应函数为一指数函数与指数曲线。初始值为零, 随着时间f增长,输出y远渐增大。 (2)指数曲线的变化率,取决于常数τ, τ值大,曲线趋于 且值的时间长。输出与输出差异大。
• (二)二阶测量系统的阶跃响应 二阶测量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随β不同,该方程可有三个通解,分别为:
• (三)电测法的特点 • 1.灵敏度高 用应变片和应变仪目前可则到5个微应 变(5×10-6)甚至可以精确到1个微应变。 • 2.精度高 在一般条件下,常温静态应变测量可达 到1%的测量精度。 • 3.尺寸小、重量轻 基长最短者达0.3毫米,基宽最窄达 1.4毫米,中等尺寸的应变片为0.1~0.2克。对于测量的 试件来说,可以认为它没有惯性,故把它粘贴在试件表面 上之后,不影响试件的工作状态和应力分布。 • 4.频率响应快 由于应变片的重量很轻,在测量运 动件时,其本身的机械惯性可以忽略,故可认为对应变的 反应是立刻的。可测量的应变频率范围很广,从静态到致 十万赫的动态应变乃至冲击应变。 • 5.测量范围广 不仅能测量应变,而且能测量力、 位移、速度等。不仅能测量静止的零件,而且也能测量旋 转件和运动件。 • 6.能多点、远距离、连续测量和记录 它易于实现 自动化、数字化和遥测。
•
1、一般测量系统的传递函数 • 对于一般测量系统,设输人为x,输出为y,则输出与输 入之间关系,可用如下微分方程表示:
•
传递函数是—阶微分方程的测量系统称为—阶测量系统。 传递函数是二阶微分方程的称为二阶测量系统。常用的测 量系统多为一阶和二阶测量系统。
•
•
2、一阶测量系统的传递函数
以一个简化的机械系统(图1-4)为例分析,该系统被 认为质量可以忽赂。图中B为阻尼器的阻尼系数;k为弹簧 的刚性系数;f为外力(输入信号);y为位移(输出信号); 因为忽略质量,该系统中外力f与阻尼器产生的阻力、弹 簧的反力相平衡,则有下式
• 二、应变片的种类和特点 • 应变片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区各异。 • 按敏感栅材料分,有金属栅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 • 按敏感栅数目、形状和配置分,有单轴应变片、多轴应变 片(应变花)和特殊型应变片; • 按基底材料分,有纸基应变片、胶基皮变片和金属基应变 片; • 按使用场合分,有常温、中温、高温、低温和超低温应变 片; • 按粘贴方式分,有粘贴式、焊接式,喷涂式和埋人式应变 片。 •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应变片:
• 式中 dx、dy——输入、输出的变化量
•
灵敏度就是在稳定状态下输出变化与输入变化之比。当 标定曲线是直线(图1-1a),S为常数。当标定曲线不是直 线(因l-1b),S为变数,即灵敏度随输入值而变化。
图1-1
静态特性曲线
• (二)、线性度 • 为使测量系统便于处理,我们希望测量系统的输入量 与输出量之间保持线性关系。但实际标定曲线郡不是严格 的直线。把标定曲线与理论直线的偏离程度称为测量系统 的线性度。线性度可用标定点中偏离参考直线的最大偏差 的百分比来表示(见图1-2)。该参考直线即为用回归方法 确定的理论直线。线性度的数学表达式为
轧制工艺参数测试技术
主讲教师:孙伟
(材料与冶金学院成型系)
绪
•
论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技术也在 飞速地向前发展,并且逐渐地形成一门新型的技术学科—— 实验工程学。测试技术就是实验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它是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门新技 术,迄今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以及医疗卫生等 部门中。 • 实践证明,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测试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生产实践推动了测试技术的发展,而 测试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因此,测试 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标志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 工程技术中所涉及到的量可分为物理量、化学量等。而 物理量又可分为电量和非电量两大类。 • 本课程介绍非电量(机械量)电测法,同时也介绍一些与此有 关酌电量(电流、电压、功率等)的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