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实验报告
年级、专业
小组成员姓名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科学技术系
2009.9
实验二温度的测定
日期成绩指导老师谢利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内容
1、对照仪器,认识各种温度表(计)的用途及构造特征;
2、对空气温度和地面温度进行规范的观测,做好记录并进行器差订正。
四、实验作业
1、最高温度表测定最高温度的原理是什么?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最低温度表测定最低温度的原理是什么?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百叶箱的作用是什么?
4、为什么测定气温的温度表要安置在百叶箱内,而测定地面温度的温度表却放置在露天?
5、根据下面两个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自记温度计的时间订正和记录订正。
并分析其特点。
50
实验三大气水分的测定
日期成绩指导老师谢利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内容
1、观测百叶箱干湿表和通风干湿表,并进行器差订正;
2、根据所测数据分别计算水汽压、露点温度、饱和差和相对湿度等空气湿度要素;
3、用《湿度查算表》查算空气湿度要素值;
4、降水量的观测,降水强度的计算;
5、蒸发量的实时观测。
四、实验作业
1、利用“干湿球法”测定空气湿度的原理是什么?基本公式如何表达?式中各
项的含义是什么?
2、用“干湿球法”如何得到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和饱和差等空气湿度要素值。
3、观测记录百叶箱干湿表和通风干湿表温度,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各空气湿度要素值。
3,其降水量是多少mm314.0cm ? 用普通量杯量得直径6、20cm 的雨量器收集的降水体积为
9、根据虹吸雨量计观测记录结果绘制24h降水量曲线,并计算24h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
降水等级:
109876)mm(5量水降4321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时间(h)
小时降水量曲线24 1 图
实验四风、云、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的观测
日期成绩指导老师谢利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风向和风力等级的目测方法;
2、了解云量、云状的观测识别方法,掌握常见云的识别;
3、了解常见天气现象的观测记录方法;
4、记录一次冷空气活动过程。
二、实验内容
1、一天中分别于08时、10时、12时、14时、16时观测记录风向和风力等级;
2、一天中分别于08时、12时和16时记录云量和云状;
3、观测记录冷空气活动过程的常见天气现象和云的变化,至少持续3天;
4、根据风、云和天气现象的观测和气温的变化,分析典型天气过程的发生演变规律。
三、实验作业
1、说明下列各类云之间的异同之处:
(1)卷层云和高层云;高层云和雨层云。
(2)淡积云、浓积云、秃积雨云和鬃积雨云。
2、如何正确估计云量?
4、将下列天气现象计入天气现象栏。
(1)18:45下雨,19:20转为雨夹雪,20:30全部转为雪,21:22雪止。
(2)16:19降阵雨;20时终止;17:56闻雷,19:08止,雷声自东方经北方在西南方消失。
从20时整开始测站出现闪电。
(3)17:45开始下阵雨;18:07闻雷一声,方向未能辨别;18:21阵雨止,19:29又下阵雨,20时夹降冰雹,20:18冰雹止,阵雨一直持续到23时止;阵性降水期间,又在19:48天顶闻雷,接着于19:50 (天顶)、19:58(天顶)、20:09(东南方)、20:15(东南方)、20:27(东方)又分别闻雷。
5、如何目测风向和风力等级?
8、分析冷空气活动过程中的气温、气压、云、天气现象等的演变规律。
实验五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
日期成绩指导老师谢利
1、根据表1绘制风矢量玫瑰图。
稳定通过15℃的起始日期和终止日期,并计算活动积温。
日期,持续天数及活动积温。
(附上气温直方图和年变化曲线)
持续天数:活动积温:
4、下表是韶关1968-2006年的降水资料(mm),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
(1)计算降水量的平均绝对变率和平均相对变率。
(2)计算降水频率和保证率。
全距:分组数:组距:
组序下限——————上限频数频率保证率(3)绘制降水量的保证率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