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特梭利五大领域的教育意义

蒙特梭利五大领域的教育意义

蒙特梭利感官教育一、什么是感官教育?以系统的感观教具为依据,采用能个别刺激感觉的感官教具为媒介,从不断训练、强化的过程中来获得智能教育中不可欠缺的各种概念,从而为发展知觉和思维奠定基础。

感官教育的内容包括视觉教育、触觉教育、味觉教育、听觉教育及嗅觉教育。

二、感官教育分为二个阶段:接受和认知蒙氏教学法是一整体教育,除了日常生活、感官教育、数学、科学文化五大领域之外,在这五大领域的经验获得中,必须通过感觉器官的运用与接触才有办法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感官学习分为接受和认知。

外界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进入大脑进行分析,形成刺激印象而被接收,帮助儿童形成基本概念,再返回至效应器,形成自学思考及研究探讨。

三、感官教育的意义感觉或知觉分别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所获得的个别或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幼儿的认知过程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

幼儿基本上是依靠自己的直接感知来认识事物的,幼儿的记忆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幼儿的思维常为感知觉所左右,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动,也常受直接感知的影响而变化。

因而感官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感官教育有利于促进儿童个体心理的发展。

(二)感官教育可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概念是进行智能活动的必要材料,因而感官教育是智能发展的基础。

(三)感官教育可以完美儿童的人格。

(四)感官教育可以促进儿童对美的感受、理解和表达。

四、感官教育的目的:直接目的:从生物学角度,0-3岁是儿童感觉的发展期,而3-6岁是感觉的形成期,所以在此阶段我们所强调的是把握机会,帮助儿童感官自然发展,同时掌握儿童全面性自我教育。

蒙特梭利认为感官教育是为了培养儿童的精确心理。

精确的心理是蒙特梭利从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帕斯卡那里引用过来的。

帕斯卡曾说,人的心理天生就是精确的,一切知识和进步都来自精确的观察。

就象一门语言的结构是其字母的发音和词语的排列规则所决定一样,人的心理结构基本上也是有序的。

感官是我们和环境之间的接触点,心灵可以凭借感官经验变得极其灵巧,这种敏锐的辨别力是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锻炼出来的,儿童为了适应现实生活以及未来的时代,必须对环境有敏锐的观察力,因此必须养成观察时所必要的能力和方法。

这是因为适应环境必须以观察为基础,因此蒙特梭利认为感官教育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要训练每个人变成一个观察家。

感官教育还是高级心理活动发展的基础。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很多人对数学都有一种心理障碍,但是如果儿童的心理发展植根于感官教育基础之上,那么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进而蒙特梭利认为感官教育最终点站还会促进儿童创造性的发展。

任何人创造性的起点都是他们心理中的某些规则和精确的东西,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必须注意感官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儿童人格的塑造和创造力的培养。

间接目的:从社会学角度来讲,因为人类是群居动物,所以一般人是难以离开社会群居生活而独立生存,那么幼儿期适当的感官来刺激可以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敏锐的环境观察者,使他更容易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蒙特梭利数学教育一、什么是数学教育?数学是一连串的逻辑思考和串联,必须经过比较分类、归纳找出他们的相关性,借着计算的方法得到理想答案,所以蒙氏数学重点放在思考过程和思考方式上,它采用的方式是提供给幼儿如何接触数学,练习思考及归纳结合的方法。

蒙特梭利由孩子在日常生活的体验中,从以下三方面考察数学,即:(1)算术——数科学;(2)代数——数的抽象;(3)几何——抽象的抽象。

蒙特梭利的幼儿数学教育中的“数学”,并不是一般人所指的综合的数学,而仅指其中的算术部分而已。

因此,凡是今后所谈的蒙氏数学教育,均指的是算术教育。

二、数学教育目的:直接目的:通过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孩子熟悉数量,积累数学经验,初步形成数学概念,掌握简单的数学运算方法,促进数学学习。

间接目的;培养孩子有条理的思考,使孩子养成数学的头脑,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幼儿对整体文化的吸收和学习,以及形成人格时所需要的抽象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判断力。

三、数学教育的意义:“数”在食、衣、住、行等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几乎没有一个民族不知道1、2、3、……或“很多”这些与“数”有关的概念或名称。

仅就最单纯的数东西来说,便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从小到日常生活,中到各项工程,大到巨型计算机、航空航天等,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人类正在建设的信息社会本质上就是数字社会。

有人把数学对于人类的意义,比作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盐一样。

离开了数学,人们的生活将寸步难行。

所以世界各国都把数学教育列为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而幼儿数学启蒙,作为数学教育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倍受各国教育重视。

首先,数学是幼儿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适应环境的工具之一。

幼儿在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与成人一样需要计数、计算和逻辑推理与判断力。

其次,幼儿数学教育有利于幼儿数学逻辑能力的发展。

数学逻辑能力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幼儿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排序、分类等数学活动,学习简单的数学逻辑推理,为进一步发展复杂的、抽象的逻辑推理能力做准备,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幼儿期是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是数学启蒙教育的关键期。

数学教育让孩子“学会”不是唯一目的,而是在过程中开启孩子的智慧,借助教具的操作,触类旁通,真正成为一个懂得思考的孩子。

四、蒙氏数学教育的特色:1.以感官教育为基础。

“感觉是精神的入口,一切的认识先由感觉获得,对外界的精神认识的基础就是感觉认识。

收集各种事实加以区别比较,就是形成精神的第一步。

”蒙氏幼儿数学教育注重教育过程中系统的数学感受知经验的积累,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认知发展规律。

感觉教育中的“配对”、“序列”、“分类”这三种基本操作是数学教育的预备课程,通过这些基本练习可以培养幼儿明确事物或现象结构的能力。

2.从数量的计数开始。

3.重视数量、数字和数词(名)三者间的关系。

数量有实际的东西;数字是书写上的;数词是语言上的。

4.采用三段式教学法。

5.使用阿拉伯数学并统一字体。

6.重视0的概念和十进制系数的演算。

7.合成分解的操作基础是十。

8.以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位数。

9.错误控制的方法是用验算或者订正版来完成。

蒙特梭利认为”错误订正”是使蒙氏教具的操作效果趋于完美的科学原则之一。

订正错误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每个幼儿能够认识到自已的错误,而且有检验错误的方法。

同时她发现,幼儿的天性倾向于得到准确的结论,获取准确结论的方法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因此,她为幼儿设计的每一个教具都有严格的错误订正标准,以便在操作过程中让幼儿对照该标准自已发现并自动纠正错误,从而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培养细心、耐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由于教具本身具有订正错误的功能,幼儿可以凭借自已的智慧去发现和改正错误,而无需成人的提醒,所以这也是一种“自动教育”。

10.要先掌握基本的数概念,再向统合方面进行。

11.有固定流程,自成一体由简到难。

五、在做教学展示时要注意的原则1.创设数学环境;2.老师要坐在孩子的右侧;3.分解每一个动作,使幼儿看清楚每一个提示;4.要有适当的说明文字,简单、明了、清晰;5.注意孩子的表情和反应;6.在展示过程中是否让孩子接触教具,要有正确的判断;7.注意提示每一个有错误控制的地方;8、每次展示后要有引导性的问题提出;9、展示后要有引导性的问题提出;10、孩子有自由操作反复练习或不工作的权利,不要勉强;11、对于孩子的提问要给予正确的答案;12、如何整理工作要给予孩子提示。

蒙特梭利语言教育一、语言概述1.语言是思想的集合,智慧的工具。

2.文化的发展和语言的发展密切相关。

3.语言发展是有敏感期的,错过敏感期,就会阻碍语言的发展。

(0~2岁——听的敏感期;6个月~3岁——说的敏感期;2~6岁——阅读、书写的敏感期)4.语言的学习来自于听、看、模仿、练习、正确的辅导。

5.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口语)和书面语言(文字)两种。

前者为听说能力,后者为阅读与书写能力。

二、语言文字教育的意义1.表达与沟通。

2.吸收知识与发展智慧。

3.对文化的继承与创造。

三、语言文字教育的目的:六岁之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加强语言学习;不仅强调母语教学,同时培养多种语言、特别是英语的发展。

其直接目的如下:1.培养幼儿认识的字汇和加强表达能力;2.培养幼儿认读及书写能力;3.培养幼儿听、说能力;4.欣赏文学作品,促进语文学习的兴趣;5.培养幼儿早期阅读;6.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间接目的:扩展语言的经验,开拓知识和文化领域,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陶冶儿童情操。

四、语言文字教育的特点1.尊重民族文化的语言。

2.注重语音、语调、文字应用并进。

3.通过感官与操作,获得实际的经验。

4.赞同双语和多语教学。

五、语言教育的发展1.幼儿语言的发展同成人学习方式不同,是在自然环境下学习的。

2.听觉器官与语言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首先有健全倾听的习惯,保护耳朵)。

3.语言机能结构复杂,要先能听,然后再说。

4.语言机制在3岁前就已形成。

六、语言教育的方式1.口语教育:①要从交谈身边的事物开始。

②要把孩子放在预备的环境中,要得到成人的帮助。

2.文字教育:①孩子对文字较感兴趣。

熟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标记和符号。

②文字教育必须按心理过程,从具体到半具体到抽象进行。

蒙特梭利日常生活练习幼儿日常生活练习的必要性日常生活练习在整个蒙特梭利教育体系中具有起始性和基础性的作用,与蒙特梭利其他领域的教育密不可分。

感官教育要求发展的视、触、听、味、嗅的感知觉能力以及运动觉等,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就得到了训练。

如,幼儿用手或工具拿、夹各种不同大小、软硬的物品,有用水的活动中直接感知水温、水性等;又如,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中需要计数物品的数量、形状,又与数学学习密不可分;在照顾动植物方面与科学学习更是直接的关系;又如文明礼貌的学习和习惯更是依赖各国家与民族文化历史的传统与背景教育;幼儿的语言与日常生活练习的关系更是犹如鱼和水的关系,脱离生活实际与实物的语言,对幼儿而言,将是抽象与不可理解的空洞声音和词汇,因此,幼儿需要在丰富的日常生活练习中形成对各种事物的概念。

幼儿的日常生活练习绝非孤立于其他领域,相反要密切融合其他领域的练习,重视相关学科的综合价值。

一、日常生活练习的含义蒙特梭利日常生活练习是指一国社会及文化传统的环境下,按照人类成长的自然规律,帮助幼儿习得大、小肌肉的动作、社会文明礼貌等生活技能、样式和程序,使幼儿反复不断地自发学习,并以此作为一个社会的完整人格形成的必要过程。

日常生活练习是帮助孩子真正融入蒙氏环境的基础阶段,是最先介绍给孩子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