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届高三地理高考冲刺资料常见农业考向、考题和答题模板编写:刘克锋2018-5-15 一、影响某地农业发展的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方面有: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光热水配合、昼夜温差、气象灾害)、地形、土壤、水源。
热会经济方面有:市场、交通、劳动力、科学技术、政策、农业基础等不同农业的区位因素不同。
渔业的因素有水域空间(江河湖海水库坑塘等)大小、水温高低、水质好坏、天敌和饵料(寒暖流交汇和冷海水上泛;河流入海口的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浅水区域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水温高低影响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牧业:饲料(牧草)和市场是两个最大的因素。
水果生产:大多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的地方有利于糖分的合成和积累,品质更佳。
市场和交通是两个重要的因素,因为水果容易变质,需要便利的交通和接近市场。
水果生产需要劳动力较多,所以劳动力丰富、廉价是一般性的区位需求。
蔬菜生产:因为蔬菜容易变质,市场、交通、冷藏保鲜技术是重要的因素。
需要经常灌溉,水源是必备条件,也需要劳动力较多。
二、有利因素有些因素条件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而成为优势因素。
我国各地的农业优势条件东北地区发展优势是:平原广阔,地形平坦集中连片;土壤深厚肥沃;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机械化水平高。
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合成和积累;夏热利于作物生长;河西走廊和天山、昆仑山等山麓地区有高山冰雪融水;土地丰富且廉价;劳动力廉价;病虫害少。
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华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热量充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也较大;劳动力丰富。
青藏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空气、水源干净。
世界各地的优势条件西欧地区:地形平坦;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农业技术先进。
地中海沿岸地区:光照充足,热量充足。
尼罗河流域:光热充足;灌溉水源便利。
南亚东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巴西:纬度低,热带气候热量充足,高原上草原气候,三、不利条件(限制性条件,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成为制约因素)我国各地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在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低温冻害较多。
华北地区:春旱、夏涝,盐碱风沙;寒潮冻害。
西北地区:干旱缺水;风沙较多;寒潮冻害较多,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是土壤贫瘠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
南方地区:旱涝灾害频繁(江淮地区6月的梅雨和7、8月份的伏旱);春季的低温冻害;沿海的台风灾害;地形崎岖;东南丘陵的贫瘠的红壤和云贵高原的石漠化问题。
世界各地的农业限制性因素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纬度较高,全年多雨,光热不足。
非洲:旱灾和技术落后。
俄罗斯加拿大等纬度高,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低温冻害较多;冻土广布。
西亚北非地区:气候干旱缺水。
五大湖地区:气候冷湿,光热不足,土壤贫瘠,不适合谷物生长,适合多汁牧草生长。
中亚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缺乏,春季低温冻害较多,风沙多,土地荒漠化严重,土壤贫瘠。
四、主导因素各种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各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西北的水源,青藏高原的热量,横断山区的地形。
西亚北非的水源,俄罗斯加拿大的热量等。
郊区农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先进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技术(如海水稻的生产)。
五、评价农业区位条件分别指出该地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六、农业技术的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的作用。
地膜覆盖栽培的最大效应是提高土壤温度,春季低温期间采用地膜覆盖可以提高0-10厘米深的土层温度1-6℃,最高可达8℃以上,夜间由于外界冷空气的影响地膜下的土壤温度只比露地高1-2℃。
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的一种措施。
具有减轻雨滴打击、防止冲刷与结皮形成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天旱保墒,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发育,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能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使地温下降慢、持续时间长,利于肥料的腐熟和分解,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殖,加速腐殖质转化成无机盐的速度加快,有利作物吸收。
地膜覆盖可以避免因灌溉或雨水冲刷而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可以减少中耕的劳力,并能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
使土壤中的肥、水、气、热条件得到协调。
可防止返碱现象发生,减轻盐渍危害。
提高土地肥力。
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提髙作物产量的常用措施。
地膜与地表之间在晴天高温时,经常出现50℃左右的高温,致使草芽及杂草枯死。
地膜覆盖后,中午可使植株中、下部叶片多得到12-14%的反射光,增强膜上植物的光合作用。
常应用于蔬菜栽培,也相继用于大田作物、果树、林业、花卉及经济作物的生产。
但是地膜覆盖栽培中相应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多年覆盖地膜,残膜清除不净,造成土壤污染,由于盖膜后有机质分解快,作物利用率高,肥料补充的少,使土地肥力下降或因覆盖膜的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早熟不增产,甚至有减产现象。
在旱沙地、贫瘠土地、重粘质土地上,不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因为旱沙地盖膜后土壤温度在中午时易产生高温,在干旱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反而会造成减产。
在贫瘠土地上,覆盖膜后不便追肥,播种时施用基肥不足,覆盖也不能增产。
重粘质土地在干旱时坷拉多,整地时难以耙碎,盖膜后很难与地面贴紧,刮大风时地膜容易吹破,刮跑。
因此,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必须掌握一定条件才能达到早熟高产、稳产的目的。
温室大棚技术:温室又称暖房。
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
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
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
常见的加温方式有:煤炉、工厂余热、夜间盖草毡、后墙加厚、温室内种植土层挖低等。
秸秆利用技术: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
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
据有关统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可生成7亿多吨秸秆,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
在此情况下,完全由农民来处理,就出现了大量焚烧的现象。
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其利用率。
秸秆覆盖对春小麦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少土壤侵蚀;保留冬季积雪,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秸秆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减轻春季冻害;抑制土壤盐碱化发展;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秸秆覆盖方式:(1)直接覆盖。
秸秆直接覆盖和免耕播种相结合,蓄水、保水和增产效果明显。
(2)高留茬覆盖还田。
小麦、水稻收割时留高茬20~30厘米,然后用拖拉机犁翻入土中。
(3)带状免耕覆盖。
用带状免耕播种机在秸秆直立状态下直接播种。
(4)浅耕覆盖。
用旋耕机或旋播机对秸秆覆盖地进行浅耕地表处理。
秸秆覆盖一般影响:(1)对土壤的影响:秸杆覆盖可以土壤保水,原因一是通过秸杆可以截留水分,比如露水、雨水、雪水等;二是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由于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所以秸杆覆盖还可以抑制土壤盐碱化;秸杆覆盖可以土壤保土,原因一是可以减缓风力对土壤表层的侵蚀,二是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秸杆分解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2)对气候要素的影响:秸杆覆盖直接减少了到达土壤表层的光照,起到遮光的作用;在冬季,覆盖一层秸杆,可以为土壤保温;春季气温迅速回升时,覆盖秸杆,使得土壤增温速度变缓;夏季也可以减小土壤的温差。
(3)对其他生物的影响:秸杆覆盖在土壤表面,会抑制土壤杂草的生长;秸杆分解腐烂过程当中,也可能会滋生很多虫害。
秸秆还田:既可以杜绝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又可以增肥增产。
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得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利于微生物活动和作物根系发育,增产效果明显。
有覆盖还田、粉碎翻压还田、堆沤还田、过腹(马牛羊饲料使用后,产生的粪尿等)还田。
秸秆还可以作为饲料喂养牲畜,或者作为栽培菇类的菌基,也可以用来气化或者是发电,作为能源。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渠道防渗、喷灌、滴灌、微喷灌、渗灌等。
全球公认的最节水的是以色列的滴灌技术。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活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
它是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
水资源利用率高达95%以上。
具有优点有节水效果显著、作物增产幅度大、减少农民灌溉费用、利于机械化生产、避免过度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
压砂技术:西北地区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或在果园里铺砂),这就是“压砂技术”。
作用:①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蒸发、利于下渗)②减轻土壤因受到风或流水的侵蚀,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③增大昼夜温差,利于瓜果糖分积累,以提高瓜果的产量和质量。
保茬技术: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最大限度地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保护耕地,提高土壤肥力。
套袋技术:,套袋可以减少果皮外伤、防止果实被强日照灼伤,使果实保持良好的外观;套袋能有效地防止低温的影响;可以防止鸟啄果实和病虫害(减轻农药污染),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七、农业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加强了废弃物的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减轻了环境污染;秸秆、沼渣、牲畜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增强土壤肥力,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在循环利用过程中,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产生沼气等能源,可能延长了农产品的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增加了就业和经济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八、各地农业生产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东北的黑土冲刷、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华北地区的次生盐碱化、西北的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东南丘陵的红漠化、西南云贵高原的石漠化、内蒙古的草场退化等。
西亚、北非、中亚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和水资源短缺。
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
九、增强农产品销售的措施加强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加强广告宣传,提高知名度;开拓国内国外市场;发展网络和线下销售渠道;提高交通效率和冷藏保鲜技术。
十、扩大某地某种农产品生产或者反对扩大生产的理由。
赞成扩大的理由:某地具有发展这种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发展这种农业生产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反对的理由:该地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有不利条件和这种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效益较差。
十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作用: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有利用对该商标的产品质量标准、产品经营范围进行有效的规范化,有利于维护地区特色品牌与产品声誉,有利于提高国内外市场知名度与附加值,有利于保护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十二、农产品加工业:属于工业,原料、劳动力、市场、交通等影响加工业的发展。
高考真题(2013全国Ⅰ36题)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