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方案设计————问卷调查分析报告目录正文 (2)1、确定研究问题 (2)1.1背景分析 (2)1.2确定研究问题 (3)2、选择统计分析方法 (4)2.1问卷设计 (4)2.2问卷内容 (4)2.3选择处理软件 (4)3、收集样本数据 (4)4、数据分析 (5)4.1初步分析 (5)4.2每周运动次数和设施紧缺度的参数估计 (9)4.3体育项目与紧缺度假设检验 (11)4.4、运动时间与场地紧缺度的列联分析 (15)5、总结与建议 (16)6、调查方案优缺点分析 (16)附1:问卷 (18)正文通过一个学期对统计学原理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用利用数学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确定了以“校内体育设施利用状况”为主题的问卷调查。
以下是我们小组这次调查分析的研究流程:1、确定研究问题1.1背景分析众所周知,适当的体育锻炼对每个人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适量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更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
具体来说,一方面,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另一方面,体育锻炼还可以调节人体紧张情绪,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
而在学业压力巨大的今天,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
在我校内部,师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
在一天的各个时间段,都会有师生在运动场锻炼。
而学校方面也十分重视师生的身体健康:每年,校方都会开展“院级杯”篮球赛、“院级杯”羽毛球赛,校运动会等一系列的体育比赛,意在让师生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提高师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喜爱度。
各类比赛也都得到了师生的积极参与。
学校也在各项体育比赛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可以说,现阶段我校体育锻炼的氛围还是相当不错的。
但随着体育锻炼参与者的增加,校内的体育设施并没有得到同水平的增长。
这就导致了在某些时间段,学校个别体育项目的设施供应出现了紧缺状况。
有相当一部分的师生群体因为没有锻炼场地而不得不放弃了体育锻炼的机会,这也极大地降低了我校师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1.2确定研究问题基于上述问题之上,我们确定了以“校内体育设施利用状况”为主题的问卷调查。
首先,主观因素方面,我们会对师生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比如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参加锻炼的时间段等因素),以研究师生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接着,客观因素方面,我们对师生在锻炼过程中感到的体育设施的供应情况进行调查。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希望能了解存在设施紧缺状况的体育项目和具体紧缺的时间段。
针对设施严重紧缺的体育项目,我们会向校方提出设施供应方面的建议(比如增加羽毛球场、篮球场的场地或者对篮球场地的照明情况进行改善等);而针对少数紧缺的体育项目,我们会建议师生在设施利用度较低的时间段进行锻炼。
最终通过我们的调查问卷,我们希望可以给广大师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锻炼机会。
2、选择统计分析方法2.1问卷设计此次调查问卷中的问题设置具体走过了以下几个过程:首先,我们小组在结合主题的基础上,集体讨论了问卷中应涉及的问题;接着,我们参照网上的一些较权威的问卷,制定了我们最原始的调查问卷;然后,我们小组成员再经过几次的集体讨论,对问卷的问卷设置和排序做了调整;最后,我们便开始问卷的预发放工作,并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再修改了我们的问卷。
2.2问卷内容此次小组问卷的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信息,包括问题1和问题2。
这部分涉及的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身份和性别。
获得的数据主要是为了与后两阶段的数据一起做相关性分析。
第二部分为师生运动现状。
问题3到问题8都是针对这部分内容而设。
这部分的数据主要描述的是被调查者的运动状况,如运动次数,运动地点,运动项目等。
第三部分为设施利用情况,包括问题9和问题10.。
这部分涉及的信息,便是被调查者在运动中感觉到的体育设施的紧缺度。
这部分的数据,用于最终分析。
2.3选择处理软件这次的数据处理,我们采用了SPSS和EXCEL两种统计软件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3、收集样本数据本次问卷发放,采用了面访式为主,邮件式为辅的发放方式。
在问卷发放的第一阶段,我们分别在早上8:00—10:00、下午4:00—6:00和晚上8:00—10:00三个运动人数比较集中的时间段去运动场做了问卷调查。
第二阶段,我们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在校内的不同人群之间进行了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我们总共发放了315份调查问卷,回收了270份。
其中,有效问卷240张,废卷30张,有效率达到了88.9%。
有效问卷中,男生106份,女生134份。
4、数据分析4.1初步分析在调查获得的有效数据中,男生有101人,女生有130人,具体的分布如图1所示:图1:男女比例在身份调查中,我们对所有的人群进行调查。
其中包括本校各个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校职工和校外人员。
但由于不同群体的人口基数不同,所以这次的被调查者以在校学生居多,主要为大一、大二、大三的本科生,具体分布如图2所示:图2 :身份调查在参加运动的频繁度这项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都集中在经常参加与偶尔参加之间,可见校内同学的运动热情还是挺高昂的。
但其中也有一部分被调查人群一般不参加体育锻炼。
而通过分析我们得出,这部分人群以女生为主。
具体的分布如图3所示:图3:参加运动的频繁度在参加体育锻炼的限制因素这一项的调查中,经过我们的统计调查,我们发现时间和自身兴趣是调查人群在运动过程中考虑的最主要的限制因素。
其中,也有45人考虑场地的供应情况,在调查人群中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图4:体育锻炼的限制因素在最喜欢的运动和一般参加的运动这两项调查中,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最喜欢的运动和一般参加的运动会有一些出入。
由于学校体育设施供应方面的紧缺,一部分同学必须放弃自己比较喜欢的体育项目。
这一现象在“网球”和“健身”这两个运动项目上显得尤为突出。
具体的对比图如图5和图6所示:图5:最喜欢的运动图6:一般参加的运动在运动场所这项调查中,我们亲自去各个运动场所进行调查,所以每个运动场所都有一定的比例。
其中,由于我校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都居住在主区,所以大部分的被调查者主要都在主区锻炼。
图7:运动场所在运动时间段这项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大部分被调查者都比较喜欢在下午和晚上进行运动,而这就有可能导致运动设施的紧缺。
但具体来说,大家的锻炼时间最多得集中在15:00—19:00,如图8所示:图8:运动时间段在运动设施紧缺度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知道大家觉得“人数较多,比较紧缺”占的比例较大,这也正和上项时间的调查结果吻合,关于这方面的具体分析我们会在后文中做详细介绍: 图9:运动设施是否紧缺4.2每周运动次数和设施紧缺度的参数估计4.2.1每周运动次数分析为了方便软件处理,我们先将不同的运动次数设为数字:设“1”为“每周运动1次”,设“2”为“每周运动2次”,设“3”为“每周运动3-4次”,设“4”为“每周运动5次及5次以上”从上述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在95%的置信水平下,被调查者的运动次数满足置信区间为(2.30,2.51)的中等右偏的剑锋分布。
具体来说,根据我们的调查,有95%的被调查者每周的运动次数在2.30-2.51次之间,而且次数的分布比较集中。
可见,大部分人的运动次数都会集中在2-3次之间。
4.2.2设施紧缺度分析同样的,为了方便软件处理,我们先将不同的紧缺程度设为数字:设“1”为“相当空闲”;“2”为“比较空闲”;“3”为“比较紧缺”;“4”为“太过紧缺”。
从上述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在95%的置信水平下,被调查者感受到的紧缺度满足置信区间为(2.30,2.51)的略微右偏的剑锋分布。
具体来说,结合我们的问卷,有95%的被调查者在运动中感到的紧缺度在比较空闲和比较紧缺之间,而且紧缺度的分布比较集中。
而其中,认为体育设施的供应“比较紧缺”的人数最多。
总的来说,校内还是存在体育设施的稀缺状况。
而接下来,小组便从体育项目和运动时间两点来讨论其与设施稀缺的关系。
4.3体育项目与紧缺度假设检验在统计不同项目的紧缺度时,我们先将不同紧缺度都设成数字,然后进行具体的计算:设“1”为“相当空闲”;“2”为“比较空闲”;“3”为“比较紧缺”;“4”为“太过紧缺”。
4.3.1总体紧缺度分析图10:总体紧缺度分析图从目前校内的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在锻炼过程中,感觉校内的体育设施供应还是在“比较空闲”和“比较短缺”之间。
所以,现阶段校内的体育设施还是可以满足大家总体的锻炼需要的。
4.3.2不同体育项目间紧缺度均值的比较接着,我们根据得到的数据,对不同体育项目间的平均紧缺度做了综合的比较分析,如下图所示:图11:不同项目平均紧缺度从整体的情况来说,大部分项目的紧缺度都集中在2.5~2.8之间,即介于比较空闲和比较紧缺之间。
而比较突出的是篮球的3.04和健身的2.33。
在具体的数据分析和调查之后,我们发现,虽然相较于其他项目,校内篮球设施的供应量是最多的,但由于校内参与篮球的人数众多,大部分同学还是感觉篮球的设施供应比较紧缺。
而由于大部分健身爱好者的健身场所是在宿舍或健身房,所以大部分同学感觉健身设施的供应还是比较充足的。
总结来说,校内大部分体育项目的设施供应是可以满足同学们的锻炼需要的,但在个别体育项目上,的确存在供应紧缺的状况。
4.3.3不同体育项目的紧缺度是否相等的假设检验由于收集到的数据中,参加人数最多的是“篮球”,“羽毛球”与“跑步”三个项目,所以这一部分的假设检验就以这三个项目为例展开。
4.3.3.1“篮球”与“羽毛球”紧缺度是否相等的假设检验表1从上述表格我们可以看出,篮球爱好者感受到的紧缺程度的均值是 3.04,大于羽毛球爱好者,对样本方差的检验F值为11.31,其P值为9.38E-4<0.05,说明样本方差具有差异性,应读取第二行数据,T检验值为3.42,P检验值为7.84E-4<0.05,说明篮球爱好者感受到的设施紧缺度与羽毛球爱好者感受到得设施的紧缺度存在明显的区别。
篮球爱好者感受到的设施的紧缺度要更高一些。
4.3.3.2“篮球”与“跑步”紧缺度是否相等的假设检验从上述表格我们可以看出,篮球爱好者感受到的紧缺程度的均值是 3.04,大于跑步爱好者,对样本方差的检验F值为12.205,其P值为5.93E-4<0.05,说明样本方差具有差异性,应读取第二行数据,T检验值为3.812,P检验值为1.86E-4<0.05,说明篮球爱好者感受到的设施紧缺度与跑步爱好者感受到得设施的紧缺度存在明显的区别。
篮球爱好者感受到的设施的紧缺度要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