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4~15页。
【教材分析】
“数的奇偶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在学习了数的特征的基础上,安排了多个数学活动或游戏,让学生探索和理解数的奇偶性,尝试运用列表和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再来运用数的奇偶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学生分析】
对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需要积累活动经验,而这种活动经验积累离不开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由于教材所提供的游戏活动题材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只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可以在各种学习中探索规律,对于个别学生运用规律去解决数目较大的问题时会产生障碍,需要进行反复验证。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并运用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
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
课件、纸箱、数字卡片。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操作法、谈话法、观察法、引导发现法、讨论练习等多种方法,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真正做到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下面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翻手掌),大家玩过了吗?其实在翻手掌中也有许多数学知识,你留心了吗?今天老
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翻手掌中获得数学规律,大家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游戏开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看谁细心观察,在翻手掌中获得数学规律。
二、探索新知
(一)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奇偶性
活动一:师生互动,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发现规律(在游戏——翻手掌中发现规律)
1.让全体学生做游戏(翻手掌)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所有学生手心向下,然后依次手心向上还是向下,再把手心向下,这样来回翻。
2.思考你翻5次后,手心向下还是向上?开始游戏
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思考你翻11次后,手心向下还是向上?开始游戏
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4.思考你翻100次后,手心向下还是向上?开始游戏
(为什么有的同学停下来了,要翻1000次、9999次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少到多,由易到难,感受翻手掌游戏,感悟翻手掌中的数学规律。
]
5.思考:要解决翻100次后你的手心向下还是向上?该怎么办?
(1)独立思考
(2)集体汇报交流
(3)老师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列表或画图。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此环节中的一个重点,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重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发现规律.]
6.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
翻奇数次后,手心朝。
翻偶数次后,手心朝。
7.学以致用:翻100次、1000次、9999次,手心向上还是向下?
8.思考:只要确定第几次的位置,就能确定所有奇数次的位置?也就能确定所有偶数次的位置?
9.思考:有人说手心翻了999次后,手心向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0.同桌问一问:手心翻了()次后,手心向(),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致用: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翻手掌中发现的规律理解和运用的怎么样]
活动二:扩展延伸、巩固所学
1.原来利用数的奇偶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
(1)请同学用手里的杯子,完成第14页的试一试(课件出示: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
翻动10次后,杯口朝,翻动19次后杯口朝。
尝试说说理由)
A、独立思考
B、集体交流,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2)体会奇偶数的相对性
改变杯子开始状态杯口朝下,看有什么规律?
质疑:为什么刚才奇数次杯口朝下,现在奇数次的杯口确向上呢?
小结:因为每次的起点不一样。
所以的奇数次位置也会发生改变。
但我们只要记住第一次的位置,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此环节总的设计意图: 通过改变杯子的开始状态,让学生体会奇偶数的相对性,让学生关注开始状态或第一次的情况,以突破难点]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能举出和今天学习的类似的例子吗?
[此环节总的设计意图: 通过翻手掌的游戏情境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性规律,发现翻手掌中的规律,并会利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
(二)自主探究奇偶性在计算中的作用
1.出示下面的数,让学生判断圈里、方框框里的数各是什么数?
1、11、21、49、21、25、37、3、101、87
2、12、18、20、6、34、80、16、52
偶数:
奇数:
2、探究奇偶性的规律:
(1)你们从圆中任意选两个数相加或相减,我就能判断它们的和或差是奇数还是偶数?(不信或信)
想知道老师这么快说出来的奥秘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考一考老师,目的为了让学生初步感数的奇偶性的规律,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
(2)让学生从正方形中任选2个数相加或相减,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再写几组两个偶数相加减的算式,进行验证.
(4)得出结论:当两数都是偶数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偶数。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尝试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过程,探索偶数相加减的规律,初步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
(5)如果从圆中任选两个数他们的和或差是奇数还是偶数?尝试验证并得出结论。
当两数都是偶数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偶数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尝试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过程,探索奇数相加减的规律,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
(6)如果要使两个数他们的和或差是奇数,该怎么办?
个别学生可能说:我想从圆中任选一个数再从正方形中任选一个数,他们的和是奇数。
让学生尝试验证并得出结论当两数一个是偶数、一个是奇数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奇数
[设计意图: 让学生独立经历尝试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过程,探索奇数相加的规律,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
(三步的设计意图:教师由扶到半扶半放最后到放手让学生发现数学计算中的奇偶变化规律。
)
3.总结: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1)对于确定的两个数,无论加法还是减法,运算后的奇偶性是一样的。
(2)当两数的奇偶性相同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偶数;当两数的奇偶性不同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奇数。
[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探索,让学生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
4.考考你:完成数学书上15页第(7)题: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04 11387+131 268+1024
287-163 357-168 1024-268 1024-267
思考:你是怎样判断的?
5.你敢来挑战吗?
2+4+6+8+10……+998+1000
2+4+6+8+10……+998+1000+1
同学们学得很好,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小秘密。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关注所有题型,由易到难,很有层次地考察学生对于数学计算中的奇偶变化规律掌握的怎么样。
]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1.小小编辑
你能从我们天天翻看的数学书里发现有关数的奇偶性的问题吗?
A、独立思考。
B、集体交流。
打开和闭合书分别对应着翻的次数;奇数页在正面,偶数页在背面……
2.开关的秘密
一天晚上,淘气在家做作业时停电了,(此开关为一开一关)淘气按了12次开关,等到来电时,灯亮着还是不亮?假若按了201次开关呢?
(1)独立思考,同桌讨论。
(2)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 总的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真正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
四、畅谈收获
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畅谈收获,主要是让学生总结知识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结论,让学生学会反思。
]
五、实践作业的布置
判断结果的奇偶性,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07-13
207-13-11
207-13-11-43
207-13-11-43-25
207-13-11-43-25-49
[设计意图: 实践作业的布置,主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回家后继续探索多个奇数相减的规律,使他们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
数的奇偶性
画图法列表法初始位置与奇数次相对
与偶数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