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乡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家乡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2013年度河北建工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调研奖参评材料学习践行十八大青春奉献闪光彩---家乡民俗文化调研报告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电智121班团支部2013年2月19日为深入了解和发扬燕赵文化,我班特举办了这次探寻民俗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本次实践活动,对自己家乡独特的风俗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与了解,并且做出了介绍和总结。

一、活动的指导思想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乡村民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身为大学生,未来建设国家的主力,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全方位、多层次地调研家乡民俗文化,并在活动中真正接受文化熏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家乡民俗文化简介我的家乡位于河北保定,我以保定历史文化进程为主线,先后开展了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历史景观、特色小吃等搜索探寻活动,希望以此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调研家乡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乡,了解我家乡的民俗文化。

(一)、民间艺术1.雄县赵岗古乐雄县赵岗村音乐会一本民国年间的手抄本乐谱,记载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古代乐曲,经专家鉴定,其中几首在其他地方的古乐中从未发现——雄州古乐存“天籁”,该村音乐会演奏技巧较高超。

由于民间活动是自发性的,而且“音乐会”不以赢利为目的,所以常常较难继续,而该村音乐会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从88岁的老人到20多岁的年轻人,四代传人共同演奏,正是这种传承有序地继承,所以该村的演奏非常有生气,在管子等乐器上音准控制很好。

2.定州子位吹歌子位吹歌是冀中民间鼓吹乐的典型代表,定州市子位镇是子位吹歌诞生和流传的地方。

据子位村老艺人王成奎讲述,他家已有六代家传技艺,推测子位吹歌的历史在200年以上。

代表曲目有《放驴》、《打枣》、《万年欢》、《一支花》等。

新中国初期,音乐家杨荫浏、曹安和整理出版了《定县子位村管乐曲集》,有乐曲34首,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

1996年文化部命名子位镇为“中国民间音乐之乡”。

3.涞水高洛古乐涞水县义安镇高洛村古名“高乐”。

这里距北燕侯国的初都——涞水县司徒村村北4公里,距“轩辕黄帝家庙”所在地——涞水、易县交界处的洪崖山20公里。

高洛村有一种村民自愿参加、义务排练、义务演出的民间器乐演奏会社——音乐会,全名“高乐蓝旗音乐圣会”,也称“音乐大善会”。

经专家学者鉴定,它是一种古老的、原生态的民间音乐,其中的祭祀音乐相传是华夏音乐始祖伶伦4800年前所创的“黄帝家庙”祭祀音乐的变存。

高洛古乐现有“奏”乐曲80首、“打”乐曲10首、“唱”乐曲15首。

高洛古乐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

(二)、民俗风情1.春节在保定的许多农村里有着这样的习俗,每到除夕夜人们就会去家里亲人的墓地旁燃放烟花炮竹,而且还会烧一些冥钱。

这个习俗叫“请家”意思就是到了过年的时候将去世的亲人接到家里与家人团聚。

还有每到立春的前一天家里就会找出一些红色的布料,然后将它们剪成葫芦的形状,家里每个小孩子的衣服上会被贴上一个葫芦,然后家里的窗户和门上也会贴上,人们以这种特别的方式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过年贴对联分为红对联和蓝对联两种,如果在过去的一年中有自己的亲人去世那么要忌贴红对联,因为贴红对联是对死者的不敬,于是就用蓝对联代替,他代表了对死去亲人的缅怀与哀悼。

如果在过去的一年中,家中并无丧事的话就贴红对联。

2.龙抬头保定流传着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民谚。

传说二月二是主管降雨的龙王露头的日子,人们企盼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便在这天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保定市西南郊有座专为龙王建造的龙潭庙。

据清同治年版《清苑县志》载,龙潭庙为北宋元佑年间萧德修。

每年的二月二这里都举行热闹的龙潭庙会,为保定两大庙会之一。

这一天,人们有吃煎饼和炸食的习俗,炸食的形状很像龙体。

妇女在这天不能做针线活,以免扎伤龙眼。

二月二这天有个特色活动即“插小鸡“。

在二月二来临之前用秫秸(甘蔗的一种)皮扎成小鸡的形状,在二月初一晚上插在自家的门窗上面。

取鸡吃毒虫之意,借秫秸皮的小鸡来驱逐毒虫。

要插到二月二晚上再取下来。

据说这样一年家里都不会有蝎子,蟑螂等虫子。

3.保定敬老健身节长寿之城——保定,自古以来,就有强身健体的习惯,并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无论是老人,还是中、青年都是如此,保定人由于这一特殊原因,其平均寿命明显高于全国,为了纪念保定人这种对人类有益的活动,每年由保定市人民政府组织民间自愿参加的一年一度的中国保定敬老健身节于10月1日至10月10日在保定市召开,这是保定独有的节日。

4.回娘家保定有新娘“回门”的风俗。

回门就是回娘家。

新娘要在出嫁的第三天(单日成亲则第二或第四天,回门选双日表示成双成对),带上礼品和新郎一起回娘家探望双亲。

在这天,娘家的嫂子们要与新姑爷戏耍,小辈则藏新姑爷的东西要喜钱,丈母娘则让女儿回婆家时给新女婿带好吃的。

回到新郎家后,新娘由婆家的妇女领着到同族的长辈家行礼,表示晚辈对长辈的尊重,长辈也送给新娘一些礼物和喜钱,显示长辈对晚辈的关照。

在回门后的第十日,新娘的父亲会接新娘回家住七天,七天结束后再由新娘的母亲的母亲把新娘送回夫家。

5.烤柏冰烤柏冰即烤柏树枝。

是指在正月十六的下午,很多人会去太子庵(山名)的庙上拜佛,然后折很多柏树回家。

晚上的时候会好多人聚在一起烤柏树枝,也可以把家里的扫把仍进去一起烤。

烤的时候要烤遍全身,这样就能百病不是生。

烤柏冰就是取考柏病的谐音,据说在正月十六这天烤了柏冰就会一年身体健健康康。

(三)、历史景观1.直隶总督署古城保定的直隶总督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路,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是直隶省的最高军政机关,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

这座衙署启用于雍正七年(1729年),直到清亡后废止,历经182年,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历史内涵十分丰富,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冉庄地道遗址地理位置地处华北平原中部,位于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的清苑县冉庄镇,南距省会石家庄130公里,北距首都北京140公里。

简介冉庄地道战遗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

冉庄地道战是冉庄人民与日寇艰苦卓绝斗争的一个伟大创举。

冉庄地道一般宽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

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顺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 条干线地道。

冉庄是全国百家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

抗战期间,勤劳智慧的冀中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从1938年开始挖地道,构建了近16公里长、巧夺天工的"地下长城",先后歼敌2100余人。

解放后,地道战遗址相继成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防教育中心、德育教育基地等。

冉庄地道战遗址每年都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特别是近年来,游客数量迅速增加,每年达数万人次。

为进一步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经有关部门批准,冉庄地道战遗址成为我国首家民族宗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后将有计划地组织民族宗教界人士到此开展参观教育活动,激发他们的爱国爱教热情,进一步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3.狼牙山地理位置狼牙山狼牙山,古称郎山,地处河北省易县西南部,距离县城约45公里,海拔1105米。

因其山势险峻酷似狼牙,峰顶直刺云天,故称狼牙山。

狼牙山风景秀丽,“狼山竞秀”为易县十景之一。

狼牙山东西、南北约长15公里,面积为225平方公里。

它有“五坨三十六峰”,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西北两面均为峭壁悬崖,山势险峻,东南两面稍缓,各有一条羊肠小路通向主峰“闫王鼻子”、“小鬼脸”等险要之处非贴壁不可逾越。

离山顶100米处有一小片开阔地,开阔地南面山崖旁有一棵古松,松下有一块巨石上面刻有棋盘,故称“棋盘坨”,相传为神仙之遗物。

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

1941年9月25日,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五名战士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牵着2500人的日本侵略军上了狼牙山,狡猾的日本鬼子还以为追上了我军的大部队。

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5人,发扬自我牺牲精神,把敌人引到悬崖绝路。

在战斗中他们的子弹打光了、手榴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最后活动的石头也没有了,他们坚持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我们的大部队已安全转移,胜利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这时,他们也到了狼牙山的顶峰,面对黑呀呀的一片鬼子,他们毫不畏惧,砸烂了枪支,挺胸走向悬崖绝壁,面对空中高呼着:“共产党万岁!乡亲们:永别了!”纵身跳下悬崖。

这就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勇士。

4.满城汉墓满城汉墓满城汉墓在满城西南约1.5公里处陵山主峰东坡。

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葬于前113-前103年间。

一号墓(刘胜墓)和二号墓(窦绾墓)都坐落在主峰的东坡。

两墓南北并列,墓门向东。

凿山为陵,北并列,墓门向东。

凿山为陵,内部布局完全模仿宫殿建筑。

1968年发掘。

墓室庞大,随葬品很多。

刘胜墓墓洞全长51.7米,最宽处37.5米,最高处6.8米,容积约计2700立方米。

刘胜墓墓洞全长51.7米,最宽处37.5米,最高处6.8米,容积约计2700立方米。

全墓可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等六部分。

窦绾墓,就墓室建造来说,规模之巨大、气魄之宏伟、开凿之工整,均超过刘胜墓的水平。

平面布局则大同小异,总长49.7米,最宽处65米,最高处7.9米。

容积达3000立方米。

两墓出土铜、陶、铁、金、银、玉石、漆器以及帷帐、俑、五铢钱等器物共1万多件。

其中有: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以及墓主人的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

衣用玉片制成,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

刘的玉衣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分为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五大部分。

窦的全长1.72米,用玉片2160块、金丝约700克。

(四)、特色小吃1.驴肉火烧驴肉火烧可谓保定名吃,选用肥嫩适中的小驴肉,经过精细的加工制作而成,配以刚刚出炉的、脆软的火烧,吃起来回味无穷。

驴肉火烧据说起源于明初。

朱棣起兵谋反,杀到保定府徐水县漕河,打了一场败仗。

燕王眼瞅着饿得就要见阎王去了。

士兵出了个主意,要他效仿古人杀马吃。

其实所谓“驴肉香,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马肉纤维比较粗,不是特别好吃。

但是饥不择食,就把马肉煮熟了夹着当地做的火烧吃了。

哪知味道还很不错。

于是后来当地老百姓也开始杀马做“马肉火烧”,而且马肉火烧因为曾经被皇上吃过而声名大振。

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因为和蒙古人打仗需要马。

这里的马可不是做火烧吃的死马,而是活生生的战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