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岗村培训心得体会

小岗村培训心得体会

小岗村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小岗村学习心得体会】
小岗村学习心得体会
5月3日,在区团工委的带领下,我们赴凤阳小岗村参观学习。


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看到,1978年的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
村18户农民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在生死契约上按下21个红手印,首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到了沈浩纪念馆参观了同志生前工作和生活的场所,有他的生活用品、工作笔记和生前的事迹报到。

他的岗位和工作虽然平凡,但是
使人打心里由衷的敬佩,他家里有9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母亲和正在
上学的女儿,为了小岗村的发展,不能尽孝尽责。

他的这种艰苦朴素、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时刻激励着
我们的工作。

30年前的红手印,他们为了一块地,30年后的红手印,他们为了
一个人。

小岗人后三次按下的351个红手印,把他们可亲可敬的沈
浩书记,永远留在了小岗村。

一路上通过导游的介绍和之前观看的
纪录片,感到沈浩同志生前在小岗的奉献是家喻户晓、妇幼兼知。

他不仅“身”入基层,“心”系百姓,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真正
做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

而且能够多做利民之事,主动为群众办
实事,认真落实惠民政策,扎扎实实地为群众解难事、做好事,以
实际行动兑现承诺、取信于民。

按照村民的话说,他不是来做官的,他是来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这样的干部我们当然拥护。

光说一个好,那是要发自内心的,要看切切实实为群众带了利益、让群众得实惠。

沈浩同志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是永恒的,将永远激励我们。

赵龙锦
2013年5月9日
【篇二:纪念那双鞋——赴小岗村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纪念那双鞋——赴小岗村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七十年前,我们用藤编的草鞋,走过那段最艰辛却充实的岁月。

穿
越几千年悠悠岁月和六十二年缤纷花季,当耐克成为潮品,当高跟
鞋穿梭在舞会晚宴,那双沾满泥巴污垢的皮鞋,显得那么特殊。


留下的印记,不可磨灭,成就了一条真正的康庄大道。

它走过的路,给后世留下了关于无悔人生的思考。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
化名村”等美誉。

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

三十多年前,十八位
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
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
的序幕。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小岗村的脚步,却一直在原地徘徊。

年复一年,贫穷依旧的小岗,留给世界的,只有烟花一般转瞬即逝的绚烂。

每个人都在摆脱潦倒生活的出路慢慢摸索,一次又一次的坎坷,给
小岗人心里留下的失望也渐渐演化成了放弃。

小岗的新生从遇到一个叫沈浩的人开始。

2004年,沈浩作为安徽省
财政厅的选派干部到小岗村任第一书记。

初到小岗,他带着村民深
一脚浅一脚的趟过泥巴小道,洒下的汗水和泪水铸就了小岗第一条
水泥路。

大包干纪念馆的落成,纪念的不仅是当年那段最艰难的岁月,更是为小岗的旅游业带来生机。

从村民们质疑的眼神到三次红
手印的挽留,他得到的是全村人对他的信任与依赖。

六年的兢兢业业,六年的持之以恒,沈浩用生命抒写了小岗发展的新篇章,在第
一书记这个岗位,结束了仅46年的光阴,给了无悔人生一个最好的
诠释。

带着对沈浩的崇敬与感动,我们龙河镇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到小岗村
参观学习。

新小岗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沈浩的墓地,简
单却不失庄重。

每个前来小岗参观的游人,都会在这里鞠躬思考。

他的付出和思考,衬衫包裹了一颗最火红的心脏,鞋子带着他走过
最有意义的旅途。

这样的人生,平淡如水却贵如金。

离开小岗时,
夜色已深。

在纪念馆门前的小广场上,小岗的村民跳着健身操,目
送我们离开。

他们会记得,有一个人,曾经在这一抹宁静的月色下,用透支生命的代价,记录小岗的点点滴滴。

沈浩的一生,触碰着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感动,激励着每个人内心
最深处的豪情。

正如电影《第一书记》的主题曲那样唱到“做人,做
大写的人,清清
白白勤勤恳恳,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一个大写的人??”
资料来源:/data/xdth/
【篇三:小岗村沈浩心得体会】
小岗村沈浩心得体会
学习沈浩事迹,践行科学发展
安徽省财政厅选派干部,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同志因长期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工作第一线,年仅45岁。

他离开省城合肥,告别家人,来到小岗村,一干就是六年。

这六年,是小岗村发展最快的六年,六年间,沈浩率领村两委,统一了小岗干部群众的思想,更新了小岗村民的致富理念,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小岗实际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为小岗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1月12日下午,我参加了滁州市委组织部在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召开的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观看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电教片,聆听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介绍以及选派干部、选聘干部、村干部代表的发言,深受教育。

作为明光市财政局一名选派干部,与沈浩同志同为财政系统的工作人员,但和沈浩同志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沈浩同志是我们选派干部的骄傲,我一定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扎扎实实做好剩下不到2个月时间的选派工作,并努力做好今后的各项工作。

要把选派任职地当作自己的家,每个人对家都有感情、有牵挂,会全身心投入建设家。

作为选派干部任期三年,不能把这三年当作走过场、“镀金”。

要像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全身心团结带领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真心对待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

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大份量,我们在群众心中就有多大份量。

每当我为群众的生产生活解决了一个难题,群众立即会投来赞许的目光,会主动靠近拉家常,不知不觉中,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就会了然于胸,对我们开展工作大有裨益,就会少走弯路。

要想法设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组织安排的选派任职地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题,需要选派干部去设法解决。

沈浩同志到小岗村任职前,小岗村各项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人均收入2000多元,沈浩到任后,团结带领干部群众精心谋划,大力发展,经过
短短6年时间,面貌焕然一新,人均收入达到6600元。

我所任职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
条件虽然也得到了加强和改善,但还存在较多制约因素。

要向沈浩同志学习,开拓眼界,创新发展思路,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要舍小家为大家,尽心尽力为任职地谋发展。

沈浩同志6年来一心扑在工作上,90多岁的老母亲不能跟前尽孝,女儿得不到照顾,不得不
放弃省城优良的教育资源,到皖北农村就学。

无数次为了工作过家
门而不入。

与他相比,我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些许困难简直微不足道。

我们要以他榜样,努力克服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化解发展难题。

沈浩同志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是永恒的,将永远激励我们。

我们一定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把学习沈浩同志精神与学习贯彻党
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选派工作实际相结合,以实际行动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从思想、工作、作风上查找差距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在
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勤奋工作。

即使任期结束,也要时刻关注
任职地的发展,继续为任职地多做好事实事。

安徽先锋网明光市分站供稿作者:明光市明西街道后薛村第三批选
派干部王国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