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浙江中考语文复习8专题八

2020浙江中考语文复习8专题八


2.指示代词或有指示意义的词语的具体指代内容 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是这个代词的前面几句话,也可能是这一段文字 的中心句。答这一类型的题目一般是往前找,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 几句内容。最有效的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符合文意 的便是正确的答案。
3.词语能否删掉 ①解释句意的变化(先解释词义,说明原句意思);②在程度/状态/性 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后)句子意思变为……,与原 意不符,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答题模式:A.表态(删还是不删);B.定 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 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C.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 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D.用了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2.说明文中插入故事的作用 如果在说明的开头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那么它的目的有以下几 种:①引出说明的对象(开头);②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引起读者的阅读 兴趣;③使说明的事物更准确。
3.说明文段落的作用 ①内容上,本段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物的……特征。②形式上,从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来分析。用了××的说明方法,作用是……。③引发读 者的阅读兴趣。而当文中引用传说、故事、诗句、史料等内容时,先答出 引用的传说、故事、诗句、史料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再答出其相关 的作用。④结构上,一般会对文章的各个部分起总领、过渡等作用。
解题方法:①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作者有时会在文中提出解决问题的 具体措施,我们可以直接摘录这些句子答题。②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建 议。在说明文中,一般情况下都会对所说明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产生的 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这些原因去提建议会更加准确、快捷。③依照常识回 答。我们依据所掌握的常识回答就可以了。
【方法指导】 1.辨识说明方法 (1)寻找关键词。不同的说明方法常用不同的关键词。若出现“……
叫作……”“……就是……”等,多是下定义;若出现“……可分为几类 (种)”的就是分类别;若有“例如”“譬如”“比方说”等就是举例子; 若 有 “ …… 比 ……” 就 是 作 比 较 。 若 出 现 “ 像 ” “ 好 像 ” “ 好 比”“像……一样”“像……似的”等大多数是打比方;若出现数字就是 列数字,但表示时间的数字除外。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常用的方法有:①对应词答题法。比如 “大多数”对应“少数”,“大部分”对应“少部分”,“主要”对应 “次要”,“经常”对应“偶尔”,“一般”(或“通常”)对应“特殊” 等。解题时,题目中出现了“体会上述每组中其中一个词的准确性”,答 题时就可以用其中对应的另一个词作答。例如,题目中出现了体会加点词 “大多数”的准确性时,可以这样答题:这样写,说明还有“少数”,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②四步答题法。第一步,解释该词的含义;第 二步,分析运用该词有什么好处;第三步,分析去掉该词后句子意思会发 生什么变化;第四步,用“这样写更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的句式作结。
命题角度1 概括说明对象或文段内容
【方法指导】 1.如何概括说明对象及特征 (1)看题目,不少题目就表示说明的对象。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
事物的特征。
(3)整理文段的段落和层次,从每段或每层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 了对象的特点。
4.开头段与结尾段的作用 开头语段的作用:①引出(或交代)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 特点;②增加说明文的文学色彩或故事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结构 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结尾段落的作用:一般有总说的作用,或与开色词句 辨识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 所起的作用,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经常考查的内容之一。说明方法是为了更 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和事理的本质。理解了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能更 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能分辨出不同的说明方法,体会不同的说明方法在 说明中的作用,是说明文阅读的一项基本功。
说明文语言的特色是准确、严密,要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说明文的 语言特色及遣词造句的妙处。主要题型有:①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②加 点词句指代的内容;③平实性说明与生动性说明的语言特点比较;④重要 词句的作用;⑤从所给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语句,并 作简要说明。
命题角度1 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如何概括全文 ①用原文回答(要厘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 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 ②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点”指各 段的说明对象,“面”指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 句子便可。
命题角度2 文意理解转述的判断
【方法指导】 1.文本理解转述错误形式有:
考点一 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拓展探究文本内涵 准确抓住全文中心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筛选提取文本主要信 息,对说明的事物进行诠释,概括分析文本内容,从而考查从阅读材料中 捕捉、提炼信息的能力。能拓展文本的内容,根据文本内容,解决生活实 际问题。常见题型有:①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②概括全文内容或段落 内容;③按要求筛选文本信息;④结合选文内容及所学知识写出自己对生 活的思考;⑤根据文章内容补充事例或根据假设谈设想;⑥根据链接材料 探究结果。
常见的方式有:①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和结构层次;②分析文章局部 的说明顺序和结构层次;③分析文章整体思路。
命题角度1 厘清说明顺序
【方法指导】 1.如何辨析说明顺序 (1)看内容辨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
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 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
考点二 厘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文段落结构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厘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厘清了,就比较 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在厘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 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因此,梳理、分析说明文的结构特点或文段的 结构特点,准确把握关键词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厘清说明顺序,是阅 读说明文的基础。
命题角度3 内容的理解与探究
【方法指导】 解读开放性问题,考查了对说明文内容的综合理解与探究能力。开放
性试题,题型各异,没有统一答案,可以各抒己见。这类题目,往往由选 文出发,向其他学科、课外知识和社会生活迁移。要做好这类题目,一是 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意思对即可;二是要 结合材料谈受到的启示、产生的感想,这样的答案也是具有个性化的,言 之有理即可;三是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或发散联想到其 他方面,但要联系实际,合情合理。解答这类题目,在表述上不能只靠一 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而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
有些信息需要对该段或几段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这时 候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简洁。答案形成之后,要注意与题干问法、赋分等 进行对照,检查有没有漏掉要点。
2.概括文段内容 一般找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出现在开头或结尾,有时也在文段中,多 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做中心 句。 解题时,①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内容,还要注意 次要的内容;②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 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4)从整体了解。有些信息需要对几段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 获得,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简洁。
文章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对 象+内容)。即本文阐述了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程序 说明文:说明……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偷天换日 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字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 以偏概全 以部分代整体、以个别代一般、以特殊代普遍等。 无中生有 把无说成有,设置出个想当然的选项来。 答非所问 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所涉及的问题。 肯定否定颠倒 把原文肯定的说成否定的,或者反过来。 确数概数混淆 把原文的确数说成概数,或者反过来。
命题角度2 分析说明文段落结构
【方法指导】 1.如何厘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要厘清说明文的层次,梳理结构,概括文意,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认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段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②根据说明文的结 构特征,抓住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各段的说明内容,然后综合概括出全文 大意;③说明文各层之间一般有明显的过渡词或过渡段,要学会辨析,这 是划分层次的关键;④说明文无论是全文或局部,总分结构比较多,可按 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不同结构形式划分层次;⑤说明文的层次结构形式 还有并列式、递进式等。
(2)找重点词句辨顺序。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 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 之”“综上所述”等词语。也可以采用排除法,一般时间和空间顺序比较 容易辨识,不能辨识的一般就是逻辑顺序。
2.如何分析说明顺序的作用 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 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说明文,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 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2)看是平实性还是生动性说明。平实性说明多采用下定义、举例子、 列数字、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生动性说明大多采用打比方、摹状貌、作比 较等说明方法。
2.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格式
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分类别
作引用
下定义 作诠释
答题格式 具体可信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具体、准确、直观地说明了……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把……的特征说得通俗易懂,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层次分明、有条理地说明了……的特征 使说明更具有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 读兴趣 准确科学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 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的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