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克隆的知识。

2、朗读课文,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和常用的说明方法。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神奇之处。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假如我是天文爱好者,我希望世界上再有一个张衡;假如我是音乐爱好者,我希望世界上再有一个贝多芬;假如我是科学爱好者,我希望世界上再多一个爱迪生。

假如你是();假如你是()。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换句话说,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

但现在有一种叫“克隆”的新兴生物技术,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

那么,克隆到底是什么?它神奇在哪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神奇的克隆”。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克隆,体会克隆的神奇。

2、初步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1—4自然段。

(1)朗读1—4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克隆?
(2)教师举例介绍说明方法。

(下定义)什么是下定义?
(3)创设情境,说说什么是克隆?
刚才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感觉你们说的太专业,这样的语言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听懂,如果是幼儿园的小朋友问你什么叫克隆时,你怎样告诉他?
如果是一个成年人,比如你的爸爸妈妈问你什么叫克隆时,你又如何告诉他(她)?”
如果是种地的老农问你呢?
(4)教师小结:为了帮助我们弄清楚克隆是怎么回事,作者采用了不同的说明方法。

有的较为形象生动,一读就明白。

有的则是科学定义,非常准确,让我们对“克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刚才我们了解了低等生物的克隆,那么高等动物能不能克隆呢?(自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文中举了克隆羊“多利”的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事例”。

请同学们结合搜集的资料帮多利拟一份自我介绍,几分钟后我们一起来听听“多利”的自述。

小结:真实太神奇了!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

它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了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第一项,也是当年最引人注目的国际新闻之一。

(三)学习第6—8自然段。

1、科学家们花费了这么多心血研究克隆,是因为克隆技术能够很好地造福人
类。

(板书:造福人类)
2、指名读课文第6--8自然段。

想一想:课文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的应用?
(板书:农业、环境、医学)
3、齐读第6---8自然段,再一次来感受克隆技术为我们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

4、观看视频。

克隆离我们的生活还比较遥远,现在我们看一段视频,亲自去感受一下神奇的克隆。

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吗?(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也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着你们去探索呢!)
四、展望前景
1、克隆是一项正在研究和发展的科学,它的神奇面纱还没有被人类完全揭开,它正在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板书“前景诱人)让我们来发挥想象吧!
2、刚才有的同学谈到了克隆人,克隆人在这个世界进入新世纪之后似乎正向人类走来,意大利和美国权威科学家相继宣布“携手共同展开克隆人的努力”,英
国政府也解除了克隆人类最初级胚胎的禁令,从而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克隆人的禁区。

那么,你赞成克隆人技术吗?现在我们来举行一场辩论赛。

3、欣赏想象作文《克隆“我”的风波》
刚才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克隆人不好,有一位小学生写了一篇想象作文,谈到了克隆人的烦恼,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烦恼吧!
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辩论非常精彩,又欣赏了一篇想象作文。

尽管克隆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尽管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在向我们展示着它诱人的前景。

但是,克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给人类带来许多利益的同时,也向人类及社会提出了许多挑战。

目前世界范围内关于要进行克隆人实验和坚决禁止克隆人实验的论争,就是克隆技术直接给人类带来的一个社会问题。

因此,人类一定要合理使用新技术,不能让新技术最终伤害了我们人类自己。

任何一项发明都闪烁着智慧的结晶,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大胆探索,就能够让这些新技术更多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五、总结全文。

1、请学生说说克隆到底神奇在哪?
2、总结说明方法。

六、作业超市
1、练笔:《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2、观看科幻影片《逃出克隆岛》。

七、板书设计
8.神奇的克隆
(无性繁殖)
植物→低等生物→ 高等动物
造福人类前景诱人
(农业环境医学)……
教学反思: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的说明文。

全文共9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

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

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克隆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神秘又属高科技,符合孩子探究的心理。

这样的文章既不能上成科学课,也不能在写作思路的分析上花太多的时间,因为这样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

因此在这堂课的设计上,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克隆的神奇之处。

采用了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自我介绍、观看视频、学生想象、辩论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一、创设情境,将语文回归到生活。

在教学第一部分什么是克隆时,学生很快在文中找到了答案: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叫克隆。

这是克隆的定义,这么专业的术语,很难让学生弄明白,于是我给学生创设了语言环境。

如果是幼儿园的小朋友问你什么是克隆,你该怎么给他介绍?如果是你的父母问你呢?如果是一位老农也想了解什么是克隆,你又该怎样给他介绍呢?学生用《西游记》中的神话故事,给小朋友介绍了克隆;用专业的术语、低等生物的克隆给自己的父母介绍克隆;还用压条、嫁接给老农介绍了植物的先天性克隆。

同样是在介绍克隆,但面对的听众不一样,就应该用不同的方式给他们介绍,正如文中的作者在向我们介绍克隆时也分别例举了神话故事、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来让我们从多角度去了解克隆,让大家既觉得有趣,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学习第二部分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时,我又为学生创设了语言环境。

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帮助“多利”拟一份自我介绍。

学生很感兴趣,能很快地对搜集的资料和文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并能用拟人化的手法向大家作自我介绍,语言生动形象,能吸引观众,其他同学也对“多利”有了更多的了解。

二、发散思维,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远远不止课文所提及的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和蔬菜新品种,及优良的家畜,也不仅仅局限于在保护生态、医学上的重要意义,第八节最后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引发读者去想象克隆技术的“诱人的前景”。

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克隆技术的神奇后,我让学生欣赏了一段克隆的视频,以此来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感情,也为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当讲到克隆技术诱人的前景时,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很多学生都谈到了克隆人。

在此我顺势引导学生,到底克隆人好不好?很自然地进入了后面的辩论环节。

学生在辩论“克隆人好不好?”时,正方的同学幻想着克隆人会为人类做出
更大的贡献,反方的同学也在担忧克隆人出现后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而且理由都很有说服力,辩论非常激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我用作业超市的方式,让学生去想象,这也是诱发学生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和憧憬。

三、自主学习,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这堂课的设计中,从课前预习、学生搜集资料及上课时学生的朗读、语言表达、想象、辩论赛等,整堂课学生都充当了主角,教师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

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整堂课都能有新鲜感,特别是后边的想象和辩论赛,学生表现得特别出色。

虽然这堂课有许多优点,但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如:学生练习的方式较为单一,几乎都是听和说的练习等,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努力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