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气的分类现在上课,同学们。
我们上一节讲了气的定义;讲气的生成、生理功能,重点是气的生理功能;其次讲了气的运动,脏腑气机运动的一般规律是我们上一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接下来我们讲人体之气的分类。
我们在《中医基础理论》里面,只讲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其他的气暂时不讲。
同学们有兴趣专门去阅读中医关于气血理论一些专著,同学们可以进一步来扩大自己知识领域,来加深对气的认识。
按照本科生的教学大纲,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知识,这里面我们只讲授四个气。
在现行《中医基础理论》里面,目前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共识。
一、气分类的依据。
大家注意听,中医人体之气是怎么分类呢?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呢?(一)主要组成部分;(二)主要生理功能:(三)主要分布部位。
根据这三者对人体之气进行大致的分类。
请同学们注意,从逻辑学来说,分类学的要求,每次分类只能用一个标准,而我们上述讲的用三个标准来对气进行分类。
所以气的分类,我们讲是大致的分类,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逻辑分类。
人体之气总称真气。
真气在现行的术语上又称原气,就是原来之气的那个原气,它俩是同义语,人体之气的统称。
从先、后天分,可以分为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
先天之气,定名为元气,元旦的那个元;而后天之气,称之为宗气。
这是元气和宗气它俩属于同一范畴,在一个逻辑层次上。
而真气再进一步分,根据在脉中还在脉外分,相比较而言,那么行于脉中就叫做营气;行于脉外就叫卫气。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统称为真气。
这个真气,具体的通过脏腑、经络的功能体现出来,构成了脏腑之气,运行于脏腑之中,称之为脏腑之气;在经络之中称为经络之气,目前学术界比较共识的就是这样一种分类方法。
在现行的教材当中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请大家注意,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人体之气进行分类,就是每一个作者,他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出现不同的分类方法,并不是说中医学对气的分类是混乱的,不能这样认识。
这里面涉及到这个真气的定义,传统文献上,曾经把真气、元气和原气,作为同义语来说的,这是一种方法;第二、把它定之为最大的一个概念,而元气派生于真气,此为不同的学说。
我们在这里,大家注意,真气在人体气学体系当中,它是一个最大的概念,而元气和宗气应该是真气的下位概念,营气和卫气又是宗气的下位概念。
这个人体之气的真气,作为一种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质,体现出来生命的功能,它的生命功能是通过脏腑经络而表现出来的。
这个真气通过脏腑经络而表现出来,从而形成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
大家注意,脏腑之气、经络之气,我反复强调讲定义的时候,一定从物质和功能统一这个角度来理解,而中医学重在强调功能。
一提五脏之气,既有物质基础,更重要这个概念的内涵主要是指功能而言。
为什么强调这句话呢?我们举个例子,心,你说心气。
你强调仅仅理解这个真气是物质。
那么你就会追究心气是什么物质?你就会舍去心的功能状态去考察这个心气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这样的思维方法是什么呢?确切点是近代医学的思维方法。
我们就会单纯去追求心的结构如何?心气是物质,物质基础形成心脏的结构,我们就会追求那个结构。
这样追求的结果,能够解释心主血脉。
怎样去解释心主神明?这一点是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一定牢牢记住了。
在这里面再强调一下,对物质和功能,把它俩放在同一个逻辑层次,我们规定物质为阴,功能为阳;就气和血相比较而言,我们规定气为阳,血为阴。
就脏腑的功能状态,可以划分气血阴阳,它们反映出来的物质基础,通通可以称为脏腑之气,就是某一脏之气。
注意心的气,假定气是构成心的物质基础,体现了功能和物质的统一、我们是(从)功能状态来考察,定义这个心脏的。
所以才出现了心主血脉、心主神明。
那么反映心脏生理功能,我们最少涉及到心气、心血、心阴、心阳。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定义心气、心血、心阴、心阳?如果定义心气为功能,心血为物质,那么我们就会去追究心气它的物质结构是如何?假设说心血也是物质,那么我们就会追求血的结构。
如何用这个结构来解释中医的心主神明?(这种方法)就违背了中医的思维方法。
出现这种情况,我想同学们在掌握、理解中医学的某一个术语,它的内涵的时候,每次思考的时候,一定是在同一范畴内相比较而言,说它们含有什么内涵。
离开这个条件,违反了逻辑规律,用逻辑学来说,偷换概念,就会出现理解的歧义。
我看现代学习中医之所以发生各种各样的歧义,关键在于逻辑学的基础。
怎么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什么条件下来认识它?至少也会少出一点对于中医概念使用的混乱性。
在这里面,因为讲到气和脏腑之气、经络之气了,就涉及到功能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那么表现脏腑经络功能的各种各样的概念,如何来把握它?在想到这些概念的时候,一定想到它后面是有物质基础的,不是凭空的思维模型。
但是中医把握这些概念,着重是说明它的生理功能。
按照这样一个分类、这样一个逻辑层次,我们首先讲元气。
元气,在这里面讲,又名原气。
我们也把它引入进来,元气应该是统一在真气(中)。
为什么又把它放在这里面呢?从《难经》开始,这个原气和这个元旦的元(气),它俩是等值的,有这么一说。
我们现在记这个定义的时候,元气,记下面这句话,是生命最基本、最本始,源于先天而根(源)于肾的气。
强调它:(一)源于先天;(二)根源于肾。
这个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后面这个示意图是讲它的生理作用。
前面讲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气?落实到脏腑上,根源于肾,属于先天的范畴。
它是最根本、最本始,就是从气是生命的本原这个角度说的。
元气的定义,即后边这句话。
这个又名原气,是指最早这个元气,它俩是等值的。
二、讲生成与分布。
(一)讲生成。
请同学们注意,我们在这里面讲人体之气,从分类学说,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
记住一条,在生成上:(1)是在五脏共同参与生成的;(2)从刚才我们讲的分类,讲肺主一身之气,这两个示意图可以知道了,主要是上焦的肺、中焦的脾胃、下焦的肾。
至少说人体之气的生成,任何一个气,都是肺、脾(胃)、肾三脏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定义分类的时候,曾经提到主要组成部分。
按照主要组成部分这个标准,这个元气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呢?是来源于肾中的精气。
那就是说,元气的生成主要来源于先天,肾中的精气,这里面包含着肺的气、脾胃的气。
作为后天来说,我们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就生成而言,它以先天的肾中的精气为主而生成,又靠后天之气的不断地充养,才完成了气的化生过程。
就主要组成部分而言,是以肾中的精气为主,其中也包括后天之气(既包括肺之清气,也包括水谷之气)。
那么这里,根据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所以强调后天对先天的作用,这里面提到脾胃之气。
(二)下面讲它的分布。
它的分布,藏于肾(它本原于肾精),通过三焦而到达全身,循行于全身,这样记就行了。
元气藏于肾,通过三焦而循行于全身。
这就是它的分布,记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
将来同学们在学习经络的时候会进一步学习。
读《灵枢经》的关于营卫的循行,会进一步来理解元气的循行方式。
在这里面只要求同学们掌握到这个程度,它分十二经循行和十四经循行。
怎么样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循行路径?后面同学们在学习《针灸学》的时候再进一步学习。
主要生理功能。
我们来定义它的时候,第二个内涵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那就是说具体表现为:一、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生命的构成源于父母媾精,父母之精。
在生命形成之后,必须有父母之精才能形成生命,那么才能促进生命的发育成熟,最后出生,开始了它的生命历程。
就这个意义讲,元气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它根源于肾中之(精)气。
第二、论述它的动力作用。
温煦、激发、推动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我们前面说肾阴、肾阳为人体诸阴诸阳之本,命门为生命之本。
在讲述肾的生理功能的时候,强调肾的阴阳它们的功能,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从元气这个角度再一次讲了,实际上讲了肾阴、肾阳对于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作用,讲了温煦、激发、推动脏腑经络生理功能。
这个判断仍然强调是阳的作用,中医的学术思想应当强调阳的作用。
第二、宗气。
宗气又称大气。
现行的术语里面,规定宗气又叫大气,它的本名就叫宗气。
一、定义什么叫做宗气?是积于胸中,由自然之清气和水谷之精气而化生的气,从它的物质组成来定义。
由肺吸入的自然之气和由脾胃化生的水谷之气相结合而化生之气,谓之宗气。
它积于胸中,又名大气。
二、讲它的生成和分布。
(一)同样道理,宗气的生成,也是在肺、脾、肾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由肺之气(清气)、脾胃的水谷之气和肾的元气三者化合而成的,但是它以脾肺之气为主。
注意以脾肺之气为主,以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之气,两者结合起来,积于胸中形成的气,就是分布在胸中的那个气,就是宗气。
大家注意,再次强调是指宗气的生成,它是以脾肺之精气为主,记住这两个字,“为主”,不能理解为自然界的清气、水谷之气相加,就是宗气。
(二)它的分布。
学习宗气的分布较元气的分布稍微难一点。
(1)积于胸中,它最后分布在胸中。
(2)它不仅仅积于胸中,它要循行,贯注心脉,进入心的经脉,由心肺运行到全身,其上者(往上走,往上循行),出肺循喉咙走息道;又说贯心肺(向上贯心肺),与人的呼吸循环有关、气血运行有关;向下走,宗气,蓄于丹田,积于丹田(脐下三分有个丹田穴,将来同学们学经穴的时候再讲),注入气街(就是在腹股沟这个部位),沿着下肢内侧下行于足。
它往上从肺出来,可以走喉咙和呼吸道(息道),向下通过脐下,沿着经脉进入腹股沟有个气街穴,沿着下肢内侧下行于足,这就是宗气的分布。
三、主要生理功能。
正因为它是这样的分布,在分布过程中行使它的生理功能:(1)走息道而行呼吸。
就是它和呼吸有关,宗气与呼吸有关。
跑得太厉害了,就会上气不接下气的,老上不来气,所以叫大气不足,胸中大气下泄。
(2)贯心脉而行气血。
它进入心脉,执行助心行血的作用。
我们前面讲肺朝百脉的时候提到过宗气,就是贯心脉而行气血。
(3)宗气和人的视、听、言、动的功能也有密切关系。
动,感觉功能。
和运动、语言、视听都有关系,就是说它能够保证视、听、言、动的功能正常。
这个功能,《内经》讲宗气的时候并没有明确地表示出来,同学们将来可以看明清的医家周学海《读医随笔》,读这本书,它里(面)提到宗气的功能,视、听、言、动与宗气有关。
第三、营气。
一、概念。
定义营气和卫气,把两者放在一起,就根据营气的分布来定义它,营气和卫气它们俩相比较而言。
什么是营气呢?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谓之营气。
从它的作用、分布,主要是从它的分布来定义的。
二、生成和分布。
营气是怎么生成的呢?它是在宗气的基础上化生而来的,宗气的一部分。
因此它的生成和宗气是一样的,一个是水谷之精气;一个是自然的清气,(二者)相结合而成。
分布,记住它分布于脉中,行于脉内,沿着经脉之内,在全身循环往复的循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掌握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