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耳内耳解剖演示文稿

中耳内耳解剖演示文稿

膜 张 肌
锥隆起
面神经管垂直段(后壁)
蜗窗(圆窗)
第二鼓膜2mm2 内通耳蜗鼓阶
鼓岬 后方有两条水平骨嵴,
上方者称岬小桥,下方者称岬小 脚。
鼓室(tympanic cavity)
鼓室
六壁
前壁(颈动脉壁):鼓膜张肌半管口、咽鼓管鼓口、颈内动脉管
鼓室(tympanic cavity)
后壁(乳突前壁):面N管垂直段 外半规管凸 外半规管凸
➢外耳道:
长度 2.5~3.5cm
➢软骨部(外1/3) :
耵聍腺 毛囊 皮脂腺 ➢骨部(内2/3)
➢皮肤特点:疖.痛.
外耳:包括耳廓及外耳道。
作用:收集、传导声波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
作用:声阻抗匹配→传导、放大声波
鼓室六壁
外壁(鼓膜壁):鼓膜、上鼓室外侧壁
内壁(内耳外壁、迷路壁):鼓岬、前庭窗、蜗窗、匙突、面N管水平段
锥隆起
鼓窦入口
鼓索隆起鼓六砧室壁骨窝
(迷路瘘管好发部位)
鼓窦入口
匙突
面神经管凸水平段
砧骨窝
面N管水平段与垂 直段相交之后方
容纳砧骨短脚 中耳手术标志
前庭窗3.2mm2
(卵圆窗) 通内耳的前庭
鼓 膜 张 肌
面神经管垂直段
锥隆起镫骨
肌由此发出而
止于镫骨颈后 鼓室窦

鼓岬 后方有两条水平骨嵴,上方
者称岬小桥,下方者称岬小脚。
作用:收集、传导声波
耳廓auricle:
✓在头部两侧,向外突 ✓皮肤特点:痛、渗、畸、冻
耳廓皮肤特点:
耳廓前面的皮肤与软骨粘连较后面为紧,皮下组织少。 若因炎症等发生肿胀时,感觉神经易受压迫而致痛; 若有血肿或渗出物极难吸收; 由于外伤或耳部手术,可引起软骨膜炎,甚至发生软骨坏死,导致耳廓变形。 耳廓血管位置表浅、皮肤菲薄,故易受冻。
空气振动 (外耳)
锤骨
外耳道
传声变压 (中耳) 鼓膜
砧骨 镫骨
前庭窗
螺旋器 感音
听神经 神经冲动 (迷路后)
听觉中枢 综合分析
(大脑皮层)
液体波动 (内耳)
外、内淋巴
听觉生理
❖外耳:收集声源、扩能 ❖中耳:增效扩能 ❖内耳:感音换能
鼓室(tympanic cavity)
鼓窦
外半规管凸
(迷路瘘管好发部位)
鼓窦入口
面神经管凸水平段
砧骨窝
面N管水平段与垂 直段相交之后方
容纳砧骨短脚 中耳手术标志
匙突
鼓室 六壁
前庭窗3.2mm2
(卵圆窗) 通内耳的前庭
鼓 膜 张 肌
面神经管垂直段
锥隆起镫骨
肌由此发出而
止于镫骨颈后 鼓室窦

鼓岬 后方有两条水平骨嵴,上方
鼓室(tympanic cavity)
鼓室
六壁
上壁(鼓室盖):鼓室盖、鼓窦盖、岩鳞裂(婴幼儿时常未闭合,硬脑膜的细小血管经此裂与鼓室相通,可成
为中耳感染进入颅内的途径之一) 2mm→颅中窝,
由颞骨岩部前面构成
鼓窦盖
鼓室盖
鼓室(tympanic cavity)
鼓室
下壁(颈静脉壁):颈静脉球、颈内动脉管
气 房
颈静脉窝
耳的生理
概述
➢外耳:收集声波 ➢中耳
✓鼓膜和听骨链:增强声压 ✓咽鼓管:中耳内外压平衡
➢内耳:
✓耳蜗:传音、感音 ✓前庭:平衡
听觉、平衡觉
耳的生理 听觉生理学
❖ 听觉生理 ❖ 平衡生理
听觉生理
(一)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气导,骨导
气导示意图
声波 耳廓
六壁
下壁
鼓室(tympanic cavity)
鼓室
六壁
下壁(颈静脉壁)
一小骨板将鼓室与颈静脉球分隔, 前方为颈动脉管的后壁,如果此壁 缺损,鼓膜为蓝鼓膜,半球形。
鼓窦
是鼓室后上方的含气腔;是鼓室和乳突气房相互交通的枢纽,出生时即存在。 鼓窦外壁为乳突皮层,相当于外耳道上三角。 鼓窦向前经鼓窦入口与上鼓室相通,内覆有纤毛粘膜上皮,向后下通乳突气房。
听骨链 ossicula chain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的生理 听觉、平衡觉
中耳 middle ear
➢咽鼓管 长35㎜
✓鼓口比咽口高20~25㎜ ✓骨部(外1/3):开放状态 ✓软骨部(内2/3)闭合状态 ✓峡部:长2mm内径1mm ✓鼓室内外压平衡、引流 ✓鼓室和鼻咽部的通道 ✓小儿:短,平,宽,直。
为什么小儿容易患中耳炎?
中耳 middle ear
为什么小儿容易患中耳炎?
乳突: . 气化过程始于鼓窦,2-6岁完成
分型:①气化型②板障型③硬化型④混合型
气化型 Pneumatic type
板障型 Diploetic type
硬化型 Sclerotic type
气化型乳突标本
锤骨柄
鼓膜


面神经
六壁
向下方朝内倾斜,与外耳道底约成45-50°(新生儿约成35°)
鼓膜之结构分为3层:外为上皮层,系与外耳道皮肤连续的复层鳞状上皮;中为纤维组织层,含有浅层
放射形纤维和深层环行纤维,锤骨柄附着于纤维层中间,松弛层无此层;内为黏膜层,与鼓室黏膜相
连续。
鼓膜
形态:
面神经管突
蜗窗
锤骨后襞
锤纹
鼓岬
鼓室 六壁
上壁(鼓室盖):鼓室盖、鼓窦盖、岩鳞裂
中耳
下壁(颈静脉壁):颈静脉球、颈内动脉管
前壁(颈动脉壁):鼓膜张肌半管口、咽鼓管鼓口、颈内动脉管
后壁(乳突前壁):面N管垂直段 外半规管凸 鼓窦入口 锥隆起 鼓索隆起 砧骨窝 鼓室窦
外壁(鼓膜壁):鼓膜 、上鼓室外侧壁
鼓膜
鼓室
向内凹入、椭圆、半透明的膜性结构;宽8mm、高9mm、厚度 0.1mm
中耳内耳解剖
颞骨
外耳
中耳 内耳
颞骨的毗邻
上方:顶骨 前方:蝶骨、颧骨 后方:枕骨
颅底和侧壁一部分,参与组成:颅中窝 、颅后窝
外耳道上三角区(筛区 ),乳突手术时指示鼓 窦位置的重要标志。
颞线为界,其上为鳞 部,其后下为乳突部, 前下有岩部、鼓部
颞骨为一复合骨块:鼓部、乳突部、岩部、鳞部
外耳:包括耳廓及外耳道。
者称岬小桥,下方者称岬小脚。
中耳 middle ear
听骨:锤骨、砧骨、镫骨
鼓室-内容物
肌肉:鼓膜张肌
镫骨肌
内耳
神经:
鼓索神经韧带: 锤骨上、前、外侧韧带 砧骨上、后韧带 镫骨环韧带
鼓索神经
镫骨肌
颈静脉球
中耳 middle ear
锤骨、砧骨、镫骨组成听骨链
锤骨malleus
砧骨incus
镫骨stapes
松弛部 锤骨前 襞
鼓膜脐
紧张部
光锥
鼓室(tympanic cavity)
鼓室
内壁(内耳外壁、迷路壁):鼓岬、前庭窗、蜗窗、匙突、面N管水平六段壁
外半规管凸
(迷路瘘管好发部位)
鼓窦入口
匙突
面神经管凸水平段
砧骨窝
面N管水平段与垂 直段相交之后方 容纳砧骨短脚 中耳手术标志
前庭窗3.2mm2
(卵圆窗) 通内耳的前庭 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