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第二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设计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参赛组别高中理科组课程名称自然界的水循环指导教师何红参赛队成员朱杰飞、胡成相、黄启芬、杨桃、张兴兰目录1.教案.................................................... 1-152.学案................................................... 16-213.选用教材封面复印件 (22)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予以适当关注。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的认知方式偏重于场独立方式,善于应用自己的知识来建构新的知识,有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从已有的知识来看,学生知道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循环运动的主要动力,地球外部圈层中水圈整体性和不间断循环运动,同时从日常生活角度出发,对水循环的部分环节有一定的体验。

这些知识和经验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深化对“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循环”的理解。

是前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外部圈层”、“大气运动”以及“天气系统”的延续,是后面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的基础,“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是高中地理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地理原理之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有所帮助。

2、知识结构关联图:详见下图1环示意图,利于学生对本知识的理解,将简单的机械记忆转化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

调动学生“眼、嘴、手、脑”等感知器官参与学习,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课后布置学生调查家乡水资源情况,人们对水循环过程的干预情况,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引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把课本知识和自己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2、运用水循环的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通过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归纳水循环过程主要环节,学会尝试运用图表概括地理事物的方法。

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法学习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使地理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水循环的学习,认识到自然界物质不断运动和变化,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方法主要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案例教学法重、难点突破:“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较为抽象、复杂,学习起来较为困难,教学过程中注重图表的运用,学生要深入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地理环境整体性意识有一定难度,讲授时要加入学生感兴趣实例,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将难学内容跟学生一步一步拉近,变难为易。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素材和典型案例资料,制作《水循环》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板书设计第二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教学过程讲授环节教师行为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朗诵]“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跟踪水质点作一次循环旅行,那将是极其有趣的。

你可以想象你所喝的那杯水中的水质点,曾经在唐古拉山上的冰晶中闪烁,然后它奔入山中小溪、急流,随小河水进入滔滔长江,汇入东海,来到太平洋,在广袤的大洋上游荡……在灼热的阳光下,它又从洋面蒸发到空中,开始周游世界——也许它出现在北京天空用心倾听、体会,入情入境。

情境激趣诱思。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过程意义动力:太阳辐射、重力等类型:海陆循环、陆地循环、海上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气输送、凝结降更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塑造地表形态调节全球热量的动态平衡新课讲授[讲述]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

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动的呢?[课件显示]水循环示意图[讲述]从课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阅读教材55页第一自然段文字结合课件“水循环示意图”,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提问]1.水循环发生在哪几个圈层?2.什么是水循环?[总结]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联系运动的过程。

[提问]阅读P55图3.3,水循环有哪些基本环节呢?阅读教材55页第一自然段文字结合课件“水循环示意图”,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回答]略[回答]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阅读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播放视频】黄河断流【问题探究】1、黄河断流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2、黄河断流可能与那些自然因素、人文因素有关?3、人类能够干预和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4、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尽量解决或减轻黄河断流问题?5、所提的措施中,分别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承转]人类从古至今一直梦想着风调雨顺,希望得到大自然的馈赠,自然界的水也毫不吝啬,给人类带来福音,在享用“生命之源”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水循环有哪些地理意义呢?[播放视频]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提问]是什么力量使黄土高原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页至58页的活动材料,接着观看视频,讨论后试着解决活动问题。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回答。

【讨论】所提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阅读材料,思考,交流讨论。

[观看视屏、思考、回答]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程的体验。

通过黄河断流的例子,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积极探索地理问题的习惯,能够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讲解]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

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水的溶蚀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

请大家举例说明。

【课件展示】“奔腾不息的长江”[提问]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教师做必要提示,鼓励发言,教师最后用课件展示结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促进水资源更新,维持水量平衡;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回答]冰川地貌,海岸地貌,河流冲积、堆积地貌、岩溶地貌。

学生积极讨论后发言调动学生“眼、嘴、手、脑”等感知器官2、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3、塑造地表形态;4、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提问]水循环促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得到不断的更新,因此有人说: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请大家讨论以上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后发言情况,纠偏持正)[总结]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以水资源开发利用后能获得补充、更新为条件的。

一旦水循环的开发强度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或者遭受严重的污染,那么就会面临水资源不足,甚至枯竭的严重局面。

所以对于特定的地区来说,水循环的数量是有限的,必须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只有在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以及控制水污染的条件下,水资源才能不断获得更新,才能永续利用。

学生讨论参与学习,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培养学生科学的水资源观贵州师范大学第二届教学技能大赛课堂教学学案课题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2、运用水循环的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通过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归纳水循环过程主要环节,学会尝试运用图表概括地理事物的方法。

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法学习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使地理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水循环的学习,认识到自然界物质不断运动和变化,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班级高一(1)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参赛队员学习时间2011年5月28日学法指导:学习方法:读图分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一、水循环的过程【倾听独白】跟水质点做一次循环旅行,入情入理。

【活动探究】观看水循环动画,并结合书本55页第一自然段,分析、思考1. 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2. 什么是水循环?程【活动探究】简要画出海洋和陆地之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问题探究】人类能够干预和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问题探究】1、黄河断流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2、黄河断流可能与那些自然因素、人文因素有关?3、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尽量解决或减轻黄河断流问题?4、所提的措施中,分别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二、水循环的意义【活动探究】1、观看视频:“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思考:是什么力量使黄土高原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2、观看视频: “奔腾不息的长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1)写出以下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A ;B ;(2)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就(3)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陆地上总降水量比总蒸发量________(填大或小)。

(4)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循环。

三、能力拓展设想你是一个水分子,请根据所学的水循环原理,完成题为“我的历险记”的地理小论文。

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