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民需求的调查报告

居民需求的调查报告

居民需求的调查报告篇一:社区居民需求调查情况报告为了了解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和对社区工作的态度,针对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开展工作,马街社区在社区范围内进行了“社区居民需求调查”。

围绕社区居民基本需求,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兴趣爱好、教育培训、提升学习、便民服务、问题咨询等方面需求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居民最需要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

一、调查步骤(一)准备阶段(8月16日—8月17日):成立社区居民需求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细化问卷调查内容,修订完善调查问卷模板,充分整合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等力量,分片分区明确调查范围及对象,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精的骨干组建调查工作组,集中时间对调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调查的意义、熟悉调查内容、掌握工作方法,并依据各人专长明确分工,提出具体要求,同时为调查人员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条件,确保调查率达90%。

(二)调查阶段(8月17日—8月22日):1、乡镇党委、社区:⑴组织调查人员深入实际协调、取得被调查对象所在社区、单位、物管等部门或个人的积极支持配合,顺利打开调查工作局面。

⑵适时总结、交流调查工作的经验不断解决调查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调查工作按既定计划进行。

⑶全面掌握和收集资料,对已有资料进行汇总和初步整理,不足部分及时补充调查和收集,做好被调查居民和社区单位协调工作。

2、调查工作人员:⑴紧紧依靠被调查社区、单位、积极争取支持配合;⑵客观、真诚的说明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争取居民支持;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认真、详细、准确地做好各种调查记录;⑷及时对调查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

(三)研究分析阶段(8月22日——8月23日):1、将调查收集到的资料汇总,进行筛选,甄别、归类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2、查找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差距,明确下步工作方向,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建议。

(四)总结上报阶段(8月23日——8月24日)。

对调查结果认真进行汇总、分析、归类,同时形成专项调查情况报告(主要应包括调查步骤,调查方式,调查范围,对调查情况归类汇总分析结果等),连同问卷调查模板调查上报。

二、调查方式由乡镇党委牵头,针对辖区社区居民(含外出务工人员和外来务工、经商、办企业等人员),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为主与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居民代表会议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社区居民需求进行普遍调查(调查率原则上不低于90%)。

三、调查情况归类汇总分析结果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此次调查中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如下:1. 年龄:样本中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93岁;12至18岁1460人,12至18岁1460人,19至35岁2095人,36至55岁2870人,56至70岁1790人,70岁以上987人。

2. 文化程度调查对象文化程度的分布是:小学及小学以下3047人,占总样本的45.9%;初中1680人,占25.3%;高中、中专、技校共1570人,占23.7%;大专180人,占2.7%;大学195人,占2.9%。

以上对被调查者特征的描述固然不能代表该社区居民的总体情况,但对于社区管理者了解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意见、需求等,这个结果仍是十分有意义的。

通过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地区居民的一些特点。

例如:社区人口老龄化,直系家庭仍占相当的比例;居民受教育程度多为初中、高中;10%左右的家庭有失业或下岗人员;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平均值约为750元等,对于社区管理者制定规划、开展工作有一定参考意义。

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社区服务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它能否满足社区成员的不同需求,能否排解居民生活中的困难。

为了解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相关的问题。

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对问卷中所列服务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

而且在每类服务中都列出了需求率排在前五位的服务项目,可以更清楚、直观地体现出被调查者对各种社区服务需求的需求率及排序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同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被调查者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和偏好是不一样的。

1.服务需求的性别差异:男女居民在社区服务需求上有显著差异的项目有24项,涉及到了9个类别,其中有15个项目女性的需求率超过了男性,包括干洗水洗、家具修理、老年人保健、盲人按摩、活动中心、心理咨询、舞蹈培训、健身培训、插花培训、手工艺品制作、美容美发培训、回收旧衣物、老年餐桌、蛋糕房等;有9个项目男性的需求率高于女性,它们是矿泉水水站、药店、就业咨询、婚姻介绍、职业介绍、维修类培训、室外篮球场、乒乓球室、台球室等。

由此可见,男女在社区需求上是有差异的,比如说男性更需要篮球场等体育设施,女性则更需要舞蹈培训、花艺培训等符合女性特点的服务。

被调查者解决需求的途径社区居民需要各种服务,但当他们有了某项需求的时候,愿意通过什么途径得到服务呢?换句话说,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服务提供者”,居民在有需求的时候是否愿意到社区服务中心或居委会求助,这是我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

被调查者对现有社区服务的使用和评价调查显示,接受过服务的居民对其服务的满意度还是很高的。

这也说明,与其他的服务机构相比,社区提供的服务质量是非常好的,只要社区服务中心加强宣传,让更多的居民了解社区服务的内容,一定会吸纳更多的居民采用社区服务。

关于社区服务的思考掌握和分析不同层次社区成员不断变化的服务需求,是社区服务中开展活动的起点和基础。

社区服务运营机构和管理机构必须对这一点有明确的认识,要始终以居民是否满意为工作的目标。

社区需要是因人而异的,居民的年龄、性别。

篇二:居民住房现状及需求意向调查报告为贯彻落实“国六条”政策,调整我市住房供应结构,引导居民住房消费,保持我市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市房地产开发按市场需求进行有效开发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常德市房地产管理局联合市城调队、市产权产籍管理处等单位于今年十月进行了常德市近十年来规模最大的常德市城区居民住房现状及需求调查。

对常德市城区居民的家庭房屋情况和居民住房需求意愿等进行了入户调查,本次住房状况和需求调查涵盖了城东、城南、城西、城北、三岔路、柳叶湖、德山开发区等7个区域、32个居委会,共回收6352份有效样卷,数据真实可靠。

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目前常德市房地产状况及居民需求意向的真实情况,有利于政府掌握常德市房地产发展现状及未来几年发展趋势。

一、住房状况分析(一)常德市城区(含德山开发区)居民居住状况(1)住房总量目前常德市城区(含德山开发区)城镇居民住房总面积共1226.84万㎡、计127149套,其中商品房435.78万㎡、37861套,房改房329.02万㎡、44768套,自建房443.11万㎡、39917套,国有直管公房18.93万㎡、4603套。

(2)居住状况指标常德市城区(含德山开发区)城镇人口为40.92万人,户数为121664户,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29.99㎡/人,户均住房建筑面积为100.84㎡/户,套均住房建筑面积为96.49㎡/套,户均套数为1.05套/户。

小结从居民居住状况中的人均、户均、套均面积指标来看,常德市城区(含德山开发区)的城镇居民居住状况全面高于全国相应指标(全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6.11平方米,全国城镇户均住宅建筑面积83.2平方米,户均成套住宅套数0.85套)。

总体状况应为良好。

(二)常德市城区(含德山开发区)房屋状况(1)各套型数量比例常德市城区(含德山开发区)住房成套率为91.85%。

其中,二室一厅和的三室二厅套型比例最高,分别为27.5%和21.7%,三室一厅、二室二厅和的比例分别为10.7%、15.6%,另外,四室一厅以上的住房占15.3%,一室一厅和单间房占9.2%。

(2)房屋建成年代据调查,常德市城区(含德山开发区)的住宅以九十年代建筑住房为主,1991-2000年期间建的住房占有59.2%的比例;其次是2001-2005年期间建的住房,比率达25.2%。

另外1981-1990年期间建的住房也占了12.2%的比例;2006年建的住房有2.3%,1980年以前建的危旧住房仍有1.1%的比例。

(3)户型面积、套数比例个人住房户型构成中,居住面积在60㎡以下的住房只有19.7%;在131㎡以上的住房有15.4%.而住在61-90㎡、91-130㎡的住户分别为40.6%和24.3%。

(4)、住宅类型及结构常德市城区(含德山开发区)住宅类型仍以多层为主,根据本次调查,多层住宅占92.7%,高层、别墅的比例分别为4.2%和1.1%,简易平房比例现仅占2%的比例。

按房屋结构分。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房为45.8 %;混合结构的住房为53.4 %;砖木结构的住房为0.8%。

小结从常德市城区(含德山开发区)房屋状况各指标可以看出,目前常德市城区(含德山开发区)住房存量市场上,政策性住房比例较大,同时,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繁荣,商品房交易活跃,商品房的市场份额也较高;房屋套型主要为二室一厅和三室二厅;从房屋的座落上来看,受传统居住观念的影响较大,区位上多选择老城区;常德市城区(含德山开发区)房屋类型以多层为主;从目前房屋的建成年代和完好程度来看,常德市城区(含德山开发区)房屋总体情况良好,旧城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房屋质量方面较以前有了较大提高。

另外,少数城镇居民拥有多套住房,投资置业渐成风尚。

随着居民收入增加,购房能力提高,居民换购更好住房的消费信心增强了,此次调查显示,常德市城镇居民有房户家庭户均拥有1.05套房,其中6.4%居民拥有二套以上住房。

另有6%的城镇居民拥有大小不等的商业门面。

二、1-5年内常德市城区(含德山开发区)住房需求分析1、居民购房日益理性。

调查结果显示,有购房愿望的居民约占30.4%,其中76.3%居民有购各类房的打算,另有23.7%的居民表示等待一段时间再买。

在计划购房时间选择上,打算一年之内购房的居民有4%,,占购房者的13.2%;1-3年内想购房居民为7.2%,占购房者的23.6%;3年以后想购房的居民有19.2%%,占购房者的63.2%。

2、新建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走俏。

购套理想住宅,是众多居民的心愿。

人们住房消费观念的变化及个人收入状况,形成了住房消费层次的多元化。

经济适用房因其户型小,价格优惠等特点被中低收入家庭垂青。

而环境优美、管理先进的高品质楼盘受高收入家庭的追捧喜爱。

未来5年中,各类新建商品房仍将在我市房屋销售市场中唱主角。

打算购买新建商品房(含别墅、高层)的家庭有17.2%,占计划购房比例的56.6%;而打算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家庭有8%,占计划购房比例的26.3%;想买二手房的家庭有2.4%,占计划购房比例7.9%;另有2.8%的市民想买商业门面,占计划购房的9.2%。

3、购房类型多样化。

选择多层的群体占比较高,占需求者的比率63.2%;其次是高层,比率为30.3%;也有选择公寓、别墅、平房的消费者,比率分别为2.6%1.3%和2.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