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历史8:选修四马克思2

高二历史8:选修四马克思2

第五单元第一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2)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合作
①1844年合作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②1845年合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③1846年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
1847年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④1848年合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⑤1848年积极参加欧洲革命,创办民主派机关报《新莱茵报》,参加德国革命
【归纳】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的著作有哪些,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的革命实践活动有哪些?
三、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

他们创立了,成为是指引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行动指南。

他们把一生的智慧和精力献给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以伟大的人格被世人铭记和颂扬。

【课后练习】1、马克思立志为全人类服务,愿为人类的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是在
A、小学时代
B、中学时代
C、大学时代
D、步入晚年
2、马克思、恩格斯开始伟大合作是在
A、1843年之后
B、1844年之后
C、1845年之后
D、1846年之后
3、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网上投票,评选世界近1000年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最后胜出。

来自挪威的投票者科里森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人民,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

”这位投票者说:“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是因为马克思 A.改造空想社会主义 B.发表《共产党宣言》
C.赞扬巴黎公社革命 D.指导第一国际的工作
4、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主要在于其
A.提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提示了剩余价值规律
C.提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提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5、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有关马克思史实中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法国启蒙思想----树立“为人类工作”的理想
B.《基督教的本质》------转向马克思主义
C.宣传革命理论多次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巴黎
D.生活习惯相同-------------与恩格斯结下毕生友谊
6、马克思指出:“工人要分别机器与机器之资本主义的使用,从而不以物质生产资料自身而以物质生产资料之社会的剥削形态为攻击目标,是还要有相当时日和经验的。

”这
是针对下列:
A.空想社会主义
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C.工业革命时期无产阶级的自发斗争
D.英国宪章运动
7、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有关马克思史实中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法国启蒙思想----树立“为人类工作”的理想
B.《基督教的本质》------转向马克思主义
C.宣传革命理论多次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巴黎
D.生活习惯相同-------------与恩格斯结下毕生友谊
8、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大广场,于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广场边上有著名的“白天鹅之家”餐厅,餐厅门上面有块铜牌,用法语、荷兰语、英语和德语写着:“卡尔.马克思自1845年2月至1848年3月生活在布鲁塞尔”。

马克思在此居住期间最有可能完成的任务是
A.发表了《资本论》 B.发表《共产党宣言》
C.发表了《法兰西内战》 D.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9、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系统总结了第一国际失败的经验教训
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洛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10、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

“发明家”是指
A、科学社会主义者
B、空想社会主义者
C、巴黎公社领导人
D、第一国际领导人
11、《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 17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
12、阅读材料: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请回答:材料中的“纲领”发表于什么时间?作者认为导致“纲领有些地方过时”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学后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