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
比喻和夸张是使文章生动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和夸张是使文章生动常用的修辞手法,在 翻译时一般只需要把原文的比喻或夸张直接译成 现代汉语,不必改动。 现代汉语,不必改动。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 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 不可以相及也。 荀子修身 修身》 不可以相及也。 《荀子 修身》 〔译文〕那末千里虽然很远,也不过是或者慢, 译文〕那末千里虽然很远,也不过是或者慢, 或者快,或者先,或者后,怎么会不可能达到呢。 或者快,或者先,或者后,怎么会不可能达到呢。
有一些古文如果用直译的办法, 有一些古文如果用直译的办法,就会感到不 通顺甚至不好懂, 通顺甚至不好懂,需要增加一些原文没有的词语 或句子,才能把原文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 或句子,才能把原文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五蠹 五蠹》 (《韩非子 五蠹》 译文〕上古的时候,人口少而禽兽多, 〔译文〕上古的时候,人口少而禽兽多,人民禁 不住禽兽虫蛇。 不住禽兽虫蛇。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僖公三十二年》 (《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 译文〕你知道什么?六七十岁, 〔译文〕你知道什么?六七十岁,你墓上的树木 两手合抱了! 两手合抱了!
不拘泥原文字句, 不拘泥原文字句,对原作的思想情感可细致挖掘 便于读者理解原作的思想内容。 ,便于读者理解原作的思想内容。 不利于读者理解原文的字句, 不利于读者理解原文的字句,有时会丧失原文的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 惟庚寅吾以降。(屈原《离骚》 。(屈原 兮,惟庚寅吾以降。(屈原《离骚》) 〔译文〕我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号叫伯庸的 译文〕我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 是我已故的父亲。太岁在寅的那一年正月, 是我已故的父亲。太岁在寅的那一年正月,庚寅 那一天便是我的生辰。 那一天便是我的生辰。 屈原赋今译》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
郭沫若《卷耳集》 郭沫若《卷耳集》 一片碧绿的原野, 一片碧绿的原野, 原中有卷耳蔓草开着白色的花。 原中有卷耳蔓草开着白色的花。 有位青年妇女左边肘上挂着一只浅浅的提篮, 有位青年妇女左边肘上挂着一只浅浅的提篮, 她时时弓下背去摘取卷耳, 她时时弓下背去摘取卷耳, 又时时昂起头来凝视着远方的山丘。 又时时昂起头来凝视着远方的山丘。
古文今译应注意几点: 古文今译应注意几点:
(一)准确理解 准确表达
进行古文今译,起码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 进行古文今译,起码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 两方面的条件 必须对原文有准确的理解。 1、必须对原文有准确的理解。 必须能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地表达出来。 2、必须能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地表达出来。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 子远庖厨也。 孟子梁惠王上 梁惠王上》 子远庖厨也。 《孟子 梁惠王上》 译文〕看到它生就不忍看到它死, 〔译文〕看到它生就不忍看到它死,听见它叫就 不忍吃它肉,这是君子远远离开厨房的原因。 不忍吃它肉,这是君子远远离开厨房的原因。
翻译时做到直译为主, 2、 翻译时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按照原文的语序和语法结构进行翻译。 直译:按照原文的语序和语法结构进行翻译。
重视译文中词语与原文中词语间的对应, 重视译文中词语与原文中词语间的对应,要求译 文和原文尽量做到词词相关联,句句相对应。 文和原文尽量做到词词相关联,句句相对应。 意译:就是按照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去翻译。 意译:就是按照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去翻译。 为更好地、更清楚地将原文的思想内容表达出来, 为更好地、更清楚地将原文的思想内容表达出来, 意译时可增删、调换词语, 意译时可增删、调换词语,可以重新安排句子的 结构,甚至可以在深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结构,甚至可以在深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原 文词句的束缚中争脱出来, 文词句的束缚中争脱出来,只统摄原文大意进行 翻译。 翻译。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五蠹 五蠹》 (《韩非子 五蠹》) 译文〕希望再拣到碰死的兔子。 〔译文〕希望再拣到碰死的兔子。结果当然不能 再得到兔子,这年事却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再得到兔子,这年事却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上大夫而己。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上大夫而己。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译文一〕盘庚迁都的时候, 〔译文一〕盘庚迁都的时候,不只是朝廷上士大 夫反对,老百姓也有埋怨的。 夫反对,老百姓也有埋怨的。 译文二〕盘庚迁都,百姓都埋怨, 〔译文二〕盘庚迁都,百姓都埋怨,不只是朝廷 上的士大夫而已。 上的士大夫而已。
直译的优与劣: 直译的优与劣:
忠实于原文的语言,古今词语基本对应, 忠实于原文的语言,古今词语基本对应,可以帮 助读者对应理解原文的语言结构, 助读者对应理解原文的语言结构,能有效保留原 文的语言风格。 文的语言风格。 往往显得语句拘谨,有时会表达不清。 往往显得语句拘谨,有时会表达不清。
意译的优与劣: 意译的优与劣:
(三)语言生动,保持特色 语言生动,
一篇好的译文, 一篇好的译文,除了能把原文的意思准确地表达 出来以外,还应该尽量做到译文生动, 出来以外,还应该尽量做到译文生动,使原文的 语言风格特点在译文中再现出来。 语言风格特点在译文中再现出来。 古代汉语语气的表达方式和现代不尽相同,在 古代汉语语气的表达方式和现代不尽相同, 翻译一句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原文的语气, 翻译一句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原文的语气,尽 量用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量用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柳宗元《封建论》 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柳宗元《封建论》) 。(柳宗元 译文〕周朝败亡的原因,不外乎这个罢了。 〔译文〕周朝败亡的原因,不外乎这个罢了。
有一些古代修辞手法直译成现代汉语, 有一些古代修辞手法直译成现代汉语,会感到 不够流畅,甚至不好理解。这时就只能灵活翻译, 不够流畅,甚至不好理解。这时就只能灵活翻译, 不必受原文修辞手法的约束。 不必受原文修辞手法的约束。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僖公二十三年》 (《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 柳宗元《封建论》 (柳宗元《封建论》) 译文〕人类在它的开始阶段和万物同生, 〔译文〕人类在它的开始阶段和万物同生,那时 草森丛生,鹿猪乱跑。 草森丛生,鹿猪乱跑。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 设酒杀鸡作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陶渊明 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译文〕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很吃惊, 〔译文〕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很吃惊,问他 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渔人把自己的经过详尽的告 诉他们。于是便邀请渔人到家里做客,杀鸡摆酒 诉他们。于是便邀请渔人到家里做客, 席招待他。 席招待他。 愬亲行视士卒,伤病者存恤之,不事威严。 愬亲行视士卒,伤病者存恤之,不事威严。 资治通鉴唐纪》 (《资治通鉴唐纪》) 译文〕李愬在军中, 〔译文〕李愬在军中,时常下去了解战士们的情 况,看见病号和受伤的人,总是亲切慰问,端汤 看见病号和受伤的人,总是亲切慰问, 捧药,一点架子也没有。 捧药,一点架子也没有。
古 文 翻 译
文言翻译的原则
1、译文做到“信”“达”“雅” 译文做到“ ”“达”“雅 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 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
不遗漏、不随意增加意思; 不遗漏、不随意增加意思; 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畅, 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述 习惯,没有语病。 习惯,没有语病。 就是要求译文的用词造句比较考究, 雅:就是要求译文的用词造句比较考究,能体现 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严邑也, 严邑也, 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左传隐公元年 隐公元年》 虢叔死焉,他邑唯命。”(《左传 隐公元年》) 译文一〕到庄公做了国君,替他请求制。 〔译文一〕到庄公做了国君,替他请求制。庄公 制是险要的地方,虢叔死在那里, 说:“制是险要的地方,虢叔死在那里,其他地 方一定听吩咐。 方一定听吩咐。” 译文二〕到庄公做了国君, 〔译文二〕到庄公做了国君,姜氏替共叔段请求 把制这个地方给他。庄公说: 把制这个地方给他。庄公说:“制是险要的地方 当初虢叔就是死在那里的,不宜于给共叔段, ,当初虢叔就是死在那里的,不宜于给共叔段, 其他地方一定听从您的吩咐。 其他地方一定听从您的吩咐。” 在必要的地方增加一些原文没有的词语或句子, 在必要的地方增加一些原文没有的词语或句子, 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译出原文。 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译出原文。如果不增加就能 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 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
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得要求好女。 西门豹治邺》 是女子不好 得要求好女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 且久已疲。 万,且久已疲。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复出焉。 复出焉。
直译与意译的比较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于在春《国风普通话翻译》 于在春《国风普通话翻译》 采来采去的苍耳子, 采来采去的苍耳子, 斜口筐子可还没有装满。 斜口筐子可还没有装满。 可怜我惦记那远行的人, 可怜我惦记那远行的人, 把篮子搁在那大路边。 把篮子搁在那大路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