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 创新方法概述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TRIZ 的起源
•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 阿奇舒勒带领苏联的专家们一起经过半个多世 纪的探索, 对数以百万计的专利文献和自然科学知识加以搜集、 整 理、 研究、 提炼, 终于建立起了一整套体系化的、 实用的解决发明 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这就是 TRIZ。 在当时, 由于处于冷战 时期, 该理论未被西方国家所掌握。 直至大批 TRIZ 的研究人员 在苏联解体后移居到欧美, TRIZ 才被系统地传入西方国家, 在 短时间内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当 TRIZ 传 入美国后, 学者们在密歇根州等地建立了 TRIZ 研究咨询机构, 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使 TRIZ 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应用和发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TRIZ 的起源
• 2008 年, 国家科学技术部、 教育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 科学技术协会等部委、 协会联合发布了 «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 若干意见», 明确了创新方法工作的指导思想、 工作思路、 重点任 务及其保障措施等。 到2013 年, 全国的 6 批共 28 个省 ( 区、 市) 开展了以 TRIZ 理论体系为主的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工作。
• 发明原理和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是 TRIZ 体系中最早产生的两项内 容, 二者体现了 TRIZ的两个核心思想, 同时是 TRIZ 体系 中所有工具的精髓所在。
上一页
返回
第四节 发明的级别
• 一、 发明 5 个级别的划分
• 发明 5 个级别的划分如表 8 - 1 所示。 • ( 一) 第 1 级发明 • 第 1 级发明是最小型发明。 它是指在本领域范围内的正常设计, 对
上一页
返回
第三节 TRIZ 的核心思想
• 【案例 8 - 2】 • 干果去皮方法
• 在脱除干果的果皮时, 是将待去皮的干果置于高压环境中, 使干果 内部的压力升高, 当干果内、 外压力平衡后迅速去除干果外部的压 力, 使之达到常压, 干果即由于内、 外压力差而使果皮爆裂, 达到 去皮的目的。
• 【案例 8 - 3】 • 钻石的切割方法
• 以上三个案例来自食品加工、 工业等不同的领域, 解决的是脱壳、 切割和清洗三个不同的问题, 但是, 它们使用了同一个原理——— “ 瞬间压力差” 。
上一页 下一页Biblioteka 返回第三节 TRIZ 的核心思想
• 我们可以用相同的原理去解决不同领域产生的不同问题。 根据这一 发现, 阿奇舒勒决定从专利中寻找解决问题时潜在的、 最常用的方 法。 基于这一思想, 阿奇舒勒和他的团队对不同工程领域的专利进 行了归纳、 整理和总结, 凝练出了专利中解决问题最常应用的一些 方法和原理。 因此, TRIZ 的第一个核心思想是: 不同行业遇到 的问题, 可以采用相同的原理予以解决。
• 三、 经典 TRIZ 的内涵体系
• ( 一)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 ( 二) 最终理想解 ( IFR) • ( 三) 40 个发明原理 • ( 四) 39 个工程参数和阿奇舒勒冲突矩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TRIZ 的起源
• ( 五) 物理冲突和分离原理 • ( 六) 物场分析模型 • ( 七) 发明问题的标准解法 • ( 八)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 ( ARIZ) • ( 九) 科学效应和现象知识库 • 经典 TRIZ 所包含内容的经典描述如图 8 - 1 所示。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TRIZ 概述
• 在 20 世纪中叶, 阿奇舒勒和他的同事们在研究了来自世界各国的 上百万个专利 ( 其中包含二十多万个高水平发明专利) 的基础上, 提 出了的一套体系相对完整的 “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TRIZ, 为学习如何发明、 创造及实践应用提出了新的可能性。
上一页
• 钻石其实就是经过打磨的金刚石, 其非常坚硬, 常用于切割其他物 品, 那么金刚石自身该如何被切割呢? 可以利用金刚石内部的细微 裂纹, 通过压力的突然改变, 使金刚石按内部的裂纹裂开, 便轻松 完成了切割。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TRIZ 的核心思想
• 【案例 8 - 4】 • 管道内部过滤网的清洗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TRIZ 的核心思想
• 于是阿奇舒勒将技术系统发展和进化过程中遵循的规律进行了归类, 总结出一条条的进化路线和进化法则, 每条法则代表着技术系统在 某一方面的发展趋势。 根据这些进化法则, 我们在设计产品时就可 以预测产品今后的发展方向, 并依据进化路线的提示去设计和改进 产品。 这里所提到的法则, 在 TRIZ 中被称为技术系统的进化法 则。 比如: 结构动态性进化法则。 结构动态性进化法则描述的规律 是: 产品在进化发展的过程中, 结构上的柔性和动态性将会增强, 沿着以下顺序向前发展: 刚性体→单铰链→多铰链→弹性体→粉末→ 液体/ 气体→场。 例如: 键盘的演变过程。 最早发明的键盘是一体化 键盘, 即刚性键盘, 后来有了折叠键盘。 随后有人发明了完全柔性 的硅胶键盘, 它能卷起来储放。 之后是触摸式的液晶输入屏, 由介 于固体与液体之间的液晶分子组成。
返回
图8 - 3 本章内容小结
返回
返回
第二节 TRIZ 的起源
• 一、 TRIZ 的发展历程
• 1946 年, 年仅 20 岁的阿奇舒勒因出色的发明才能而成为苏联 里海舰队专利部的一名专利审查员。 从此开始, 他有机会接触并对 大量的专利进行分析研究, 开始了对 TRIZ 长达五十多年的研究。
• 阿奇舒勒通过研究发现, 发明是有一定规律的, 即发明过程中应用 的科学原理和法则是客观存在的, 大量发明面临着相同的基本问题 和矛盾。 人们在不同的技术领域不断重复使用相同的技术发明原理 和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 因此, 如果能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提炼、 重 组,并形成系统化的理论, 就可以用来指导后来者的发明创造、 创 新和产品开发。
• 在研究专利的过程中, 阿奇舒勒还有另一个发现和想法: 技术系统或 产品的进化和发展不是随机的, 而是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也就 是说, 技术系统或产品改进和发展的过程是类似的, 比如说功能会 越来越丰富, 自动化程度会越来越高等。 正是因为产品发展的规律 性的存在, 所以各国的发明家往往在改进同一产品时, 最终会得到 相同的改进方案。
• 发明的级别越高, 完成该发明时所需的知识和资源就越多, 这些知 识和资源所涉及的领域就越宽, 搜索所用知识和资源的时间就越多, 因此就要投入更多、 更大的研发力量。
• 【小结】 ( 图 8 - 3)
上一页
返回
图8 - 1 经典TRIZ 所包含内容 的经典描述
返回
表8 - 1 发明5 个级别的划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TRIZ 的核心思想
• 再之后就是场键盘, 场键盘是用红外投影投射到桌面上, 操作者直 接在虚拟键盘上完成输入。 由此可见, 键盘结构形态的发展就是在 按照上述进化法则演化的。 进化法则是一种揭示产品发展方向的有 效工具。 因此, TRIZ 的第二个核心思想是:产品或技术系统的 发展不是随机的, 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发展和进化。
第八章 TRIZ 创新方法概述
• 第一节 TRIZ 概述 • 第二节 TRIZ 的起源 • 第三节 TRIZ 的核心思想 • 第四节 发明的级别
第一节 TRIZ 概述
• 【案例 8 - 1】 • 俄罗斯套娃和乐扣饭盒
• 风靡世界的发明俄罗斯套娃和乐扣饭盒, 虽然在功能、 形状、 材料 等方面大不相同, 但如果我们从原理的角度进行分析, 就会发现它 们应用了相同的原理, 即把一个物体嵌入另外一个物体, 然后将这 两个物体再嵌入第三个物体, 以此类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TRIZ 的起源
• 二、 TRIZ 在中国的发展
•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我国的部分科技工作者和学者们开始学习 和应用 TRIZ, 并做了相关资料的翻译和技术跟踪工作。 20 世 纪 90 年代中后期, 我国部分高校开始跟踪、 研究
• TRIZ, 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中逐渐引入 TRIZ, 并对其进 行了持续的研究和应用。 从 21 世纪开始, TRIZ 的应用范围 扩展至企业界。 近年来, TRIZ 作为一种实用的创新方法学, 其 越来越受到企业界和科技界的青睐。 2004 年, 国际 TRIZ 认证进入中国, 中国的 TRIZ 研究工作开始同国际接轨。 200 7 年, 国家科学技术部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出发, 提出大 力开展技术创新方法工作, 并和部分地方政府的科技厅展开了大范 围的 TRIZ 推广与普及活动, 是中国为 TRIZ 的发展做出新 的重要贡献的标志。
• ( 四) 第 4 级发明 • 第 4 级发明是大型发明。 • ( 五) 第 5 级发明 • 第 5 级发明是特大型发明。 • 绝大多数发明属于第 1 级、 第 2 级和第 3 级, 而真正推动技术
文明进步的发明是第 5 级发明。 但第 5 级发明的数量相当稀少, 属于能够改变世界的发明。
• 二、 发明级别划分的重要性
• 管道过滤网的作用是过滤管内的杂质, 保护阀门、 水泵等设备的正 常运转。 但长期使用后, 污物将牢固地聚集在过滤网的表面或网孔 内, 会严重影响过滤效果。 过滤网的清洗十分困难, 我们可以使管 道内过滤网内表面和外表面形成压力差, 当压力差达到预设值时, 自清洗循环便启动, 突然产生一股吸力强劲的反冲洗水将过滤网上 的污物清洗干净, 并直接排出。
• 如果能有人能进行类似系统化的研究, 将众多的最佳解决方法进行 系统化的总结, 再将其转化成若干明确的 “ 规则” , 进而发展成具 有完整 “ 模型” 的方法学作为指导实践的理论, 岂不会使发明创造变 得事半功倍? 终于有人完成了这一创举, 这个人就是苏联伟大的创 造学家、 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 ( Genrich S Altshu ller) 。
产品的单独组件做简单的改进, 但这些改进并不会影响产品系统的 整体结构的发明。 • ( 二) 第 2 级发明 • 第 2 级发明是小型发明。 它是指对现有系统某一个组件进行改进或 使其发生变化, 并解决了技术矛盾的发明。 • ( 三) 第 3 级发明 • 第 3 级发明是中型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