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国建筑史之史前建筑一、填空1.迄今发现的西方建筑史上最古老的城市设施:杰里科之墙。
2.巨石建筑类型:一类是有内部空间的陵墓及神庙;另一类为独立巨石或由巨石排列成的石列或石圈二、名词解释1.巨石建筑:指新石器时代和早期青铜时代以巨型石头垒建起来的建筑,多为墓葬2. 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一、填空1.第一座金字塔:玛斯塔巴,第一座石头金字塔,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大形石制墓构建筑群:昭塞尔(zoser)金字塔,最成熟时期的代表是:吉萨(gisa)金字塔。
2.金字塔的四种建筑形式:为阶梯、角锥、弯弓、石棺。
3.土坯建筑饰面材料:圆锥形陶钉、沥青保护面外贴石材和贝壳、石板墙裙(上有浮雕)或模压型砖、琉璃砖。
二、名词解释1.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
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象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
2.山岳台:当地居民的天体崇拜与山体崇拜结合而成的宗教建筑物。
体现了纪念性建筑的集中式高耸构图的建筑处理手法;一般为7层,逐层缩小,有坡道或阶梯通达每层;最上面有神堂(庙宇),与两河流域下游平原地区的广大背景相适应,古埃及的金字塔与其有渊源关系,对伊斯兰建筑有深远影响。
三、简答题1.西亚早期房屋建筑特点?答:(1.)墙厚,开间狭窄,室内空间成长条形(2.)房子下面一般有几层土台(3.)宫殿和庙宇等重要建筑物的外墙间隔着造凸堡,一对凸堡夹着大门道(4.)多种表面装饰技术3、古希腊一、填空1.世界上最早的券式结构遗迹:狮子门2.古希腊神庙建筑的起源的建筑形式:美加仑室3.柱式风格成熟三要素:独特性、一贯性、稳定性。
二、名词解释1.美加仑室:它的型制一般为一矩形房间,房间中心是一壁炉。
围着壁炉,四根柱子支承着屋面,墙壁饰有壁画。
入口处为门廊,通常有两根柱子。
它的前面往往朝着院落或天井。
因而形成狭边向前,正中设门,门前有一对柱子的型制。
2.柱式:指欧洲古代石制梁柱结构的集中规范化的艺术形式,由圆柱和柱上楣组成的一个完整结构,成熟的柱式从整体构图,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直到线脚、凹槽、雕饰等的细部处理,都有比较定型的做法,各部分比例大致稳定,特点鲜明,并且决定了建筑物的风格。
三、简答1.多立克柱式特点?答:特点是浑厚沉重,通常无柱础,直接放在基座上;柱高为柱径的4-6倍,柱身明显向上收缩,稍有微肿;柱身开有20个棱角凹槽,凹槽之间的交接处十分锐利;柱头简单,无花纹,由四分之一圆凸线脚(fillet)和其上的方形柱顶板(abacus)组成;在圆凸线脚下有三圈束带线脚,形成柱颈;柱上楣反映了早期木结构房屋的结构特征;额枋正面无装饰,檐壁(frieze)由一系列相互交替的三垄板(triglyph)与刻有浮雕绘画的陇间壁(metope)组成;壁口由泪石(corona)和托檐石(mutule)组成,而在山墙部分、斜檐口下部就没有托檐口;该柱式雄伟、粗壮,象征着男性粗犷、刚毅、率直的性格。
造型粗壮,柱高为柱子底径的4~6倍。
柱身有凹园槽,槽背呈尖形,没有柱础,直接立在三级台阶上。
檐部高度约为柱高的1∕4,柱距约为柱径的1.2~1.5倍。
A.柱身B.柱头(柱帽)C.檐底托板,檐部D.额枋E.边条F.钉头饰G.三陇板H.嵌板(由三陇板与嵌板组成的部分,统称檐壁。
)I.檐冠K.椽头L.檐口2. 爱奥尼柱式特点?答:产生于小亚细亚地区,特点是其比例较细长,轻巧、雅致,象征女性,柱身24道凹槽,柱高约为柱径的8-9倍;柱身收分不太明显,始于基座向上1/3柱高处。
柱础放在方形垫石上,由被凹圆曲线脚所分开的两个圆形线脚组成。
该柱式柱头的特征是卷涡(volute),柱顶是带有混枭线脚(cyma reversal)的方板垫石。
两卷涡之间为1/4圆线脚形状的爱欣线脚,其下部有饰以忍冬叶的柱头顶,柱子和柱头显得更加优美典雅;爱奥尼柱式额枋大大低于多立克柱式,常有两个或三个长条石组成,自下而上一个比一个跳出。
檐壁上没有三垄板,仅饰以花草、人物,檐口上的划分层次也较细巧丰富。
A.帽托B.檐底托板C.柱础D.檐壁上的齿饰E.卷涡3.帕提农神庙建筑特点?答:(1.)建在卫城的最高处,距山门80m左右。
(2.)它是希腊本土最大的Doric柱式庙宇。
(3.)它是卫城中唯一的围廊式庙宇。
(4.)它是卫城中最华丽的建筑物。
(5.)体现了古希腊人对建筑的一系列精细做法。
重复使用一个比数4:94、古罗马一、填空1.古希腊柱式的种柱式:A.塔司干柱式,B.罗马多立克柱式,C.罗马爱奥尼柱式,D.科林斯柱式,E.混合柱式。
2.古罗马居住建筑的三种类型:府邸、公寓、宫殿。
3.现存欧洲古代最完备的建筑专著是《建筑十书》,书中提出了“坚固、适用、美观”的建筑原则,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二、名词解释1.拱券:2.叠涩券:3.券柱式——希腊柱式和罗马拱券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柱式不起结构作用,拱券做承重结构,柱式成为壁柱,只起装饰用途。
解决了拱券结构的笨重墙墩同柱式艺术风格的矛盾。
4.连续券——希腊柱式和罗马拱券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柱子起承重作用,券代替了柱子上的梁,券脚直接落在柱式的柱子上,或在中间垫一小段檐部。
一般多重复、连续使用,产生轻巧、活泼的构图5.巴西利卡:古罗马一种世俗的公共建筑物(议事厅)。
通常是一座大型长方形建筑,里面有一开放式大厅,纵向的几排柱子把它分为几长条空间,中央的比较宽,是中厅,两侧的窄一点,是侧廊。
中厅比侧廊高很多,可以利用高差在两侧开高窗。
大多数的巴西利卡用木屋架,屋盖轻,所以支柱比较细,一般用的是柱式柱子。
这种建筑物容量大,结构简单,便于群众聚会,所以后来被天主教会选中,依照传统的巴西利卡修建教堂,形成一种建筑形制。
三、简答1.大斗兽场布局艺术特点?答:(1)功能上满足观众观看表演、疏散要求,有明确分区,不混杂(2)结构处理合理、完善,最大限度缩小结构面积,简单明确(3)材料使用合理经济,根据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石材(4)充分利用空间(5)艺术处理(叠券柱式)庄重而美观2.公共浴场建筑艺术特点:(卡瑞卡拉浴场)答:(1.)妥善解决多种使用要求:洗浴(冷、热、温、蒸气)、体育运动、图书阅览、音乐表演、演讲、社交、商店……(2.)结构技术先进,采用拱券结构组合(3.)开创大型公建复合空间序列的空间组织与艺术手法-纵横轴线,组织复杂多样空间,使巨大的室内空间丰富贯通、多变-复合式空间(4.)设备满足特殊要求:供暖、上下水、通风(5.)装饰富丽堂皇3.凯旋门的典型形制是?答:方方的立面,高高的基座和女儿墙,3开间的券柱式,中央一间采用通常的比例,券洞高大宽阔,两侧的开间比较小,券洞矮,上面设浮雕。
女儿墙上刻铭文,女儿墙头,有象征胜利和光荣的青铜铸的马车。
门洞里两侧墙上刻主题性浮雕。
代表性的作品是:君士坦丁凯旋门。
5、欧洲中世纪建筑一、填空1.最早的基督教礼拜场所是宅邸教堂,以民宅为基础改造而成。
2.早期基督教建筑的基本形制:纵向式和集中式,它决定了后来西方教堂的发展方向3.世界上第一座清真寺是麦地那先知寺,早期最大清真寺是大马士革的大礼拜寺,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最大的清真寺之一。
印度的泰姬陵号称“印度的珍珠”,世界建筑精品之一。
二、名词解释1.帆栱:2.拉丁十字巴西利卡:在罗马巴西利卡的东端建半圆形圣坛,用半穹顶覆盖,其前为祭坛,坛前是歌坛。
由于宗教仪式日渐复杂,在祭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空间,形成了十字形的平面,纵向比横向长得多,即为拉丁十字平面。
其形式象征着基督受难,适合仪式需要,成为天主教堂的正统型制。
3.希腊十字式:在罗马帝国东部的君士坦丁堡,发展出一种新型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它的平面是十字形,但这十字形四个臂一样长。
特点:教堂平面为十字形,与中央穹顶平衡的四面筒形拱等长,或四臂用穹顶代替筒拱,外观为以中央为主的五个穹顶,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
4.骨架券:哥特式建筑中的拱顶承重构件,拱顶分为了承重部分和填充部分,这样大大减轻了拱顶的重量,节省了材料,减小了侧推力。
骨架券使各种形状复杂的平面都可以用拱顶覆盖。
5.玫瑰窗:哥特式建筑中装饰富丽的圆窗,内呈放射状,有从窗中央向外辐射开来的窗棂和窗饰,中间镶嵌着美丽的彩绘玻璃,成为哥特式教堂的明显特征。
主要用在中堂的西端和耳堂的两端,在中世纪哥特式风格时期的法国,它的发展到达了颠峰,世界上最漂亮的玫瑰窗就是这个时期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
三、简答1.罗马式建筑的总体特征?答:(1.)具有巨大的维度和厚重的体量,给人一种宏伟庄严的印象。
(2.)具有宏大的室内空间,室内空间体现了变化统一的原则2.罗马式建筑的造型特征?答:承袭早期基督教建筑,平面仍为拉丁十字,西面有一、二座钟楼。
为减轻建筑形体的封闭沉重感,除钟塔、采光塔、圣坛和小礼拜室等形成变化的体量轮廓外,采用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或简化的柱式和装饰。
其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除露出扶壁外,在檐下、腰线用连续小券,门窗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窗口窄小、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有较大的空间变化,内部空间阴暗,有神秘气氛。
3.哥特式建筑——特点与成就?答:(1.)在结构上,采用骨架券承重,减轻拱顶自重,使各种形状的平面都可用拱顶覆盖。
飞扶壁的应用解决了屋顶侧推力问题,使侧廊的拱顶不必再负担中厅拱顶的侧推力,从而可以大大降低高度,扩大中厅的高侧窗。
(2.)在平面形式上,仍为拉丁十字式,但在法国袖廊突出很少,而东端圣坛平面趋向复杂;在英国突出较多,但圣坛部分较简单。
(3.)在立面上,“西殿堂”的处理仍然处于首要位置,此外,石制花式窗棂以及大量二圆心尖券和尖拱的韵律式的使用成为哥特式立面的标识。
(4.)在体量和高度上,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贯穿全身。
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的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各个城市显示其强大蓬勃升级的反映。
6、文艺复兴建筑与巴洛克建筑一、填空1.盛期文艺复兴建筑中最壮丽的作品:圣马可(S,Marco)图书馆2.第一个把露天剧场转化为室内剧场的是:奥林比克剧场。
二、名词解释1.帕拉第奥母题:三、简答1.坦比哀多的特点?答:集中式的形体、饱满的穹顶、圆柱形的神堂和鼓座,外加一圈柱廊,使它的体积感很强,完全不同于15世纪上半叶佛罗伦萨偏重于一个立面的建筑。
建筑物虽小,但有层次,有几种几何体的变化,有虚实的映衬,构图很丰富。
环廊上的柱子,经过鼓座上壁柱的接应,同穹顶的肋相首尾,从下而上,一气呵成,浑然完整。
它的体积感、完整性和它的多立克柱式,使它十分雄健刚劲。
2.巴洛克时期罗马教堂的主要特点?答:第一,节奏不规则地跳跃。
例如:爱用双柱,甚至以3棵柱子为一组,开间的宽窄变化也很大;第二,突出垂直分划,用的是叠柱式,却把基座、檐部甚至山花都做成断折式的,加强上下的联系,而破坏柱式固有的水平联系;第三,追求强烈的体积和光影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