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殊教育概论》作业答案

《特殊教育概论》作业答案

《特殊教育概论》作业答案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B
6.C
7.A
8. D
9. D 10. C
11. B 12. D 13. A 14. D 15. B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应遵循什么样的教学原则?
答案要点:
第一,个别化原则。

(1)教师在教教学之前,要全面系统地了解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为每个学生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在评估学生的进步情况时,也要因人而异,不能用统一的尺度去评估全体学生。

第二,激发兴趣原则。

(1)要创设一个充满爱与快乐的教学环境,克服儿童的退缩、压抑、自卑等不良心理。

(2)增加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

(3)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中,使学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4)要注意兴趣的个别差异。

第三,充分练习原则。

(1)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练习。

(2)要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练习方法。

(3)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避免机械的重复和单纯的书面作业形式。

第四,学以致用原则。

(1)教学内容要尽量贴近生活,以实用为中心。

(2)教学方法和形式要灵活多样,避免和生活实际的脱节。

第五,补偿缺陷的原则。

(1)要将补偿缺陷作为主要教学任务之一,做到思想重视,措施有力。

(2)教师要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技能。

(3)缺陷的矫正和补偿是一项复杂和细致的工作,要求教师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防止急躁情绪。

2、随班就读有哪些优越性和不足之处?
答案要点:
优越性:(1)普通小学招收残疾儿童,既不需建校投资,又不增加残疾儿童家庭负担,而且既挖掘了普通小学设备、师资等方面的潜力,又解决了残疾儿童入学难的问题。

(2)随班就读充分利用了普通小学已遍布我国农村的优势,将大大地促进我国残疾儿童初等教育的普及。

(3)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共同学习、活动,既有利于残疾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正常儿童助人为乐品质的形成。

同时在思想品质、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不足之处:(1)同时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内就读的残疾儿童数量少,教师较难了解掌握残疾儿童身心特点的困难。

担负残疾儿童辅导工作的教师少,也使教研工作难以开展。

(2)残疾儿童升入小学高年级阶段,课程门类增多,低年级时仅一位教师承担其辅导的情况已不能适应,另外残疾儿童的职业技术教育如何进行等诸多教学中的问题需探讨与解决。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简要描述群体差异、个体间差异、个体内差异?
答案要点:
群体差异:指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

例如婴儿和青年是两个不同的群体,听力残疾者和视力残疾者也是两个不同的群体。

群体差异的存在是许多学科存在、研究的基础。

个体间差异:指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的生理、心理上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即个体之间的不同。

例如视力、听力的不同,智力、行为的不同等。

个体间差异和群体差异构成了许多学科尤其是特殊教育学科的基础。

个体内差异:指个体内部生理和心理诸要素之间,主要是发展的诸要素之间发展的不协调性或不平衡性。

例如某个个体自身生理的发展水平大大高于心理的发展水平,音乐能力的发展大大好于数学能力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和年龄不相符等等,都是个体内差异的具体表现。

个体内差异的存在,是我们必须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依据和理论基础之一。

2、世界特殊教育发展有哪些趋势?
答案要点:
一、通过立法保障残疾儿童的权益
二、早期干预越来越受重视
三、积极推行回归主流教育
四、家长的参与和家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五、对残疾成因的社会生态学探讨引人注目
六、多学科之间的协作得到加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