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学年苏州(苏锡常镇)一模作文

2018-2019学年苏州(苏锡常镇)一模作文

2018-2019学年苏州(苏锡常镇)一模作文八、作文(70分)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接受自己的愚蠢文/沈周霄最近,演员翟天临大火了,倒不是因为他演技出众,而是因为他“高知”的人设。

380分的高考低分,硕博论文抄袭率高得惊人,北大博士后靠潜规则录取,如此文化沉渣却硬是没有接受自己也有愚蠢一面的勇气,自欺欺人。

[明扣题“不自欺的勇气”]结果,一朝被网友扒皮从神坛跌落,连演员都做不成了!伟大的事情往往发生在你接受自己愚蠢之后。

[暗扣题“不自欺的勇气”]有时这种“愚蠢”表现在肉体。

力克▪胡哲说:“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对自己人生的设限。

”身体残障的胡哲,认识到并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于是他可以坦然承受他人的目光,他的生命从此拥有了不凡的可能。

有时这种“愚蠢”表现在精神。

德国二战时杀戮深重,精神上全民军国主义。

总统勃兰特在犹太人墓碑前自省的一跪,站立起的是整个日耳曼民族!人之所以自欺,不能有揭示自我愚蠢的勇气;有时是因为视野和格局的受限。

[明扣题“不自欺的勇气”]朋友圈热爆的法拉利事件,即是如此。

一群工薪阶层的家长,因看不惯富裕家庭用法拉利豪车接送子女而群起而嘲之,甚至把这位富人赶出了家长群。

他们不知道的是,真正厉害的人,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应该是向着对方靠近,把自己变得更优秀,而不是一味想把对方拉得和自己一样低。

是狭隘的眼界和自卑的格局限制了他们的思维,甚至会毁掉他们的人生。

人之所以自欺,有时是因为懒惰。

[暗扣题“不自欺的勇气”]我们常常能见到一些勤奋却低效的人,他们以“拼搏”感动自己,却不用思考提高效能。

人们其实很会欺骗自己,甚至超过欺骗别人。

米兰·昆德拉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渔夫嘲笑富人:“你如此拼命让自己富有,不还是和我一样在沙滩上晒太阳吗?”其实,愚蠢的是那个渔夫,因为生活的质量从不会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区间,这个区间叫“选择权”,别名“自由”。

确实,富翁也不过是和渔夫一样晒太阳,但他还可以去阿尔卑斯山滑雪,也可以去夏威夷度假,或是上太空留下几个大字:“到此一游。

”而渔夫没得选!一个是只能晒太阳,一个是可以晒太阳,这就是区别!自欺让人沉溺于简单的重复,不敢走出舒适区。

这样的懦弱,毁掉了你的人生。

[反义词“懦弱”暗扣题“不自欺的勇气”]真正的成长,是那些让你痛苦到极致的东西。

比如,接受你的愚蠢、不完美、甚至是平庸![暗扣题“不自欺的勇气”]这样之后,才能坦然面对喧哗的世界,众人挑剔的目光,然后找到自我。

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扣题“不自欺的勇气”让我们有勇气“面对别人的目光”]山本耀司说,人一辈子要和很强很可怕的东西碰撞,然后明白自己的边界,知晓自己的不完美。

知耻而后勇![明扣题“不自欺的勇气”]中国西部群山中有一座走了1600多年的“钟”,它告诉人们时间的力量。

那些凿刻莫高窟的,原本是一群普通的工匠,他们的一刀、一刻,原本将湮没于时间。

但普通人的努力,加上时间的复利,累积成了奇迹,世界知道他们,他们从平庸走向了伟大!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自知、不自欺,让君子坦荡;让平凡者“知耻而后勇”,有了不平凡的可能![明扣题“不自欺的勇气”]每个人,都有两次死亡,一次肉体,一次精神;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一次出生,一次觉醒。

这份不自欺的勇气,于国家、民族,也是一样的![明扣题“不自欺的勇气”](1166字)【21】作文阅卷评分细则一、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人要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二、审题立意这是一则命意性的材料作文题,材料已规限了作文立意及材料领域。

作文题的核心词是“勇气”。

《现代汉语词典》对“勇气”这样解释: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魄。

这则材料由两个分句组成。

第一个分句是法国电影《地下吻》中的一句台词,主要强调勇气对一个人的作用。

此处的作用分两个角度,一是“不自欺”,即敢于直面自我、正视自我,进行自我内省与反思;二是“承受他人目光”,即直面他人评价,对他人的质疑不回避、不退缩。

第二个小分句引导思考“勇气”的不同领域,大至民族、国家,小至个人,都有各自的勇气。

学生既可以着眼于宏观,从国家或民族领域切入,反思历史得失、直面当下;也可以聚焦于某个人,指出勇气对直面自我、理性面对他人评价的重要作用。

立意时需要根据整体材料作判断,可以选择从某一角度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理性阐述或形象表达,阐明“勇气”与“不自欺”“承受他人眼光”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全面观照,也可以局部观照。

不宜抛开“不自欺”“承受他人眼光”的语境孤立谈“勇气”,也不能撇开“勇气”谈“不自欺”“承受他人目光”。

不要随意从“勇气”转换到它需要的条件等,而导致局部偏题。

三、判分1.判分原则对于一些暗合材料旨趣的作文要整体研读避免误判偏题,警惕“贴标签”。

评判时能够在规范文体的基础上,鼓励多种文体写作,如评论、杂文、随笔、议论性散文、记叙性散文、咏物散文、抒情散文,小小说等。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3.特别提示:(1)以“勇气”为话题来写,完全忽略材料语境提示,没有点到“勇气”与“不自欺”“承受他人眼光”之间的(2上不超过55分。

(3)以上两类基本符合题意的作文,在原有赋分基础上酌情扣3至5分。

4.判分标准(1)议论类文章一类卷(63-70分)言能达意。

三类卷(49-55分):停留在材料和提示的表层;有一定的分析和层次,但逻辑不够严密;表达顺畅,尚能达意。

四类卷(42-48分):基本符合材料和提示的范围;泛泛而谈,面面俱到,简单演绎题意;素材堆砌,缺乏材料间的逻辑关联;论证方法单一,基本以举例为主,叙例比例较大;论点与论据之间不匹配,不紧密,显得牵强。

五类卷(28-41分):貌合神离,基本脱离材料,偏题,套作。

六类卷(27分以下):自说自话,完全脱离材料,无观点,无论证说理;随便说说,字数不足;或另起炉灶。

(2)记叙类文章一类卷(63-70分):选取富有生活气息的材料;从生活中的小场景巧妙切入,以小寓大,富有韵味;细节丰富,真挚感人;有文学的味道,有写作的智慧。

二类卷(56-62分):用身边的事例演绎材料中的某一主题,有构思,有生活气息,有一定的观察和体验,有一定的场景,有可读性;在生活性、细节性与情感性上有一个亮点。

三类卷(49-55分):基本叙述了与材料相关的人和事,基本符合生活的真实,结构完整,表现手法比较丰富,有一定的细节描写。

四类卷(42-48分):审题立意正确,但记叙文表现方式单一,多以叙述为主,记流水账;故事与主要矛盾有关,但关联度不高。

五类卷(28-41分):故事与材料基本无关。

六类卷(27分以下):故事与材料完全无关,写作素养差。

5.个案处理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②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组长处理。

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模糊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10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⑥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

2019届苏锡常镇一模考试作文阅卷心得苏大附中严爱军【原题呈现】一个人要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在目光。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审题立意】这是一则命意性的材料作文题,材料已规限了作文立意及材料领域。

作文题的核心词是“勇气”。

《现代汉语词典》对“勇气”这样解释: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魄。

这则材料由两个分句组成。

第一个分句是法国电影《地下吻》中的一句台词,主要强调勇气对一个人的作用。

此处的作用分两个角度,一是“不自欺”,即敢于直面自我、正视自我,进行自我内省与反思;二是“承受他人目光”,即直面他人评价,对他人的质疑不回避、不退缩。

第二个小分句引导思考“勇气”的不同领域,大至民族、国家,小至个人,都有各自的勇气。

学生既可以着眼于宏观,从国家或民族领域切入,反思历史得失、直面当下;也可以聚焦于某个人,指出勇气对直面自我、理性面对他人评价的重要作用。

立意时需要根据整体材料作判断,可以选择从某一角度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宜抛开“不自欺”“承受他人眼光”的语境孤立谈“勇气”,也不能撇开“勇气”谈“不自欺”“承受他人目光”。

不要随意从“勇气”转换到它需要的条件等,而导致局部偏题。

【主要问题】整体而言,本次学生写作,由原来的“橄榄型”(佳作少,庸作多,离题少)变成了“金字塔型”(佳作少,庸作多,离题更多)。

在阅卷过程中,有些佳作让阅卷老师过目难忘。

如果把击中核心意蕴比喻成“打靶十环”,本次审题立意有如下几种类型:“0—1环”,偷换概念。

个别学生将“勇气”写成自信、信仰,也有的将“勇气”偷换成“勇敢”。

严格来说,勇敢与勇气并不完全等同,前者偏重力量,而后者偏重气魄与气象。

“3—4环”:只写“勇气”,不涉及与自知之间的关系。

部分学生的立意:“知耻而后勇”、“狭路相逢勇者胜”、“勇于站稳脚跟”、“战胜脆弱”、“敢于逆潮流”、“勇者不惧”、“勇敢迈出那一步”。

“5—6环”:重点写勇气,少量文字(50字左右)涉及“自知”与“他人目光”。

“7—8环”:围绕勇气,平铺“勇气”与“自知”、“他人目光”之间的关系,或者围绕勇气,分别从个人、民族、国家层面进行分析。

议论文的主要问题有:演绎观点,平铺分析,有的学生直接将命题者所提供的两句话当作分论点,如有勇气才能不自知,有勇气才能承受他人目光,还有的学生直接从个人、集体到国家,形成伪逻辑链,这是懒于思考的做法;以叙代议,拒绝深刻,这次考试依然出现“一叙到底”、“名人墓志铭”、“观点+素材”、“读者故事型”等类型的议论文,没有深度分析“自省需要勇气”的原因;素材老套,知识面窄,本次习作中在高频人物有:曼德拉、史铁生、林则徐等,高频事件有:抗日战争、日本右翼分子拒绝反思、德国总理下跪等。

记叙文的主要问题有:选材低幼,如第一次骑车、上台演讲、到医院打针、参加小学面试、向老师承认错误等,这些选材比较单一,很难写出矛盾性与复杂性;疏于描写,按理,记叙文需要微雕艺术,将时间定格,将细节放大,可惜的是,这样的习作实在太少,文本中的“故事时间”太快,文本人物模糊,疏于细节微雕,大量的对话,让人生厌;硬贴标签,套作明显,本次核心概念是“勇气”与“自省”,有些学生防止离题,在文中多次点题,太多的点题缺乏自信,让文章失去味道;另外,有个别学生套作传统工艺,还有的学生模仿现代文阅读《二叔》、个别地区模考佳作等,这样的手法粗暴,缺乏写作真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