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净传递窗验证方案

自净传递窗验证方案

自净传递窗验证方案VC15014-00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目录1、引言---------------------------------------------------------------------------------------------------32、责任人及职责---------------------------------------------------------------------------------------33、验证人员名单---------------------------------------------------------------------------------------34、风险评估---------------------------------------------------------------------------------------------45、可接受标准------------------------------------------------------------------------------------------96、内容---------------------------------------------------------------------------------------------------97、偏差和变更-----------------------------------------------------------------------------------------208、资料文件的收集整理-----------------------------------------------------------------------------219、验证周期--------------------------------------------------------------------------------------------2110、验证结论总结------------------------------------------------------------------------------------2111、验证方案审批------------------------------------------------------------------------------------221、引言1.1目的:通过验证试验,提供足够的数据以证明物品按既定的《物料、物品、工器具进入洁净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和《传递窗使用、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处理后,使用紫外灯照射一定时间,能够达到工艺要求,本次验证为自净传递窗首次验证。

1.2 范围:适用于自净传递窗灭菌效果过程的验证。

2、责任人及其职责2.1确认方案和确认方案的起草、审核和批准由生产车间工艺员及以上人员起草,由车间主任审核,质量部负责人批准。

2.2 QA负责验证过程的取样,QC检验并出具检验方案,生产部负责协调验证前后工作;设备部负责公共系统的确认及车间所有仪器、仪表的校验。

2.3 确认的组织实施和确认过程中的变更和偏差由生产车间组织实施确认,确认过程中的变更应按照《变更控制管理规程》记录并进行处理;确认过程中的偏差应按照《偏差处理规程》记录并进行处理。

2.4方案培训验证方案确定后,通过生产车间组织,由生产车间工艺员以上人员及质量部对参加验证人员进行验证培训并审核。

培训审核情况详见附表1。

2.5确认开始前的准备工作验证前必须确认所有涉及的仪器仪表经过校准并有校验合格证,仪表校验的确认详见附表2。

4.验证的风险评估4.1风险评估工具4.1.1风险等级计算(RPN):RPN = O x S x DO = 风险发生的频率(Frequency of occurrence)S = 风险的严重性(Severity)D = 发现风险的概率(Probability of detection)原则:三个数值各自独立发生。

风险等级值是O、S和D相乘的结果。

RPN值在1-125之间,根据我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及公司实际情况采用下图中的限度和控制措施。

4.1.3依据风险等级值将风险划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等风险、高等风险、最高风险,具体如下:1-16(低风险:应有一定的控制措施防止风险进一步升高);17-36(中等风险: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解决);37-65(较高等风险: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解决,增加监控频次及力度);66-95(高等风险: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解决,在得不到有效解决之前,不得继续生产);96-125(最高风险:应停止生产整顿)。

4.3 风险评估总结:根据自净传递窗验证的风险评估结果,此过程未出现高等级风险,但对于低等风险,我们仍采取了控制措施,以防止风险升高,并且针对“取样工具未清洁干净,导致再次污染”、“外传人员清洁程序错误”、“人员卫生差”“紫外灯本身强度不够”“环境卫生差”“样品被污染”等多个中等风险,除上述预防措施要严格执行外,在验证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导致此风险的原因,增加监控频次和力度,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5、可接受标准验证前传递窗A级检漏、风速、尘埃粒子、气流流型各检项符合标准,传递窗紫外灯照射30min后灭菌物品擦拭检测结果合格。

6、内容6.1设计确认(DQ)目的:检查并确认供应商的资质,传递窗选型及其结构、材质等是否符合生产工艺及GMP要求,并验证设备能够满足工艺要求。

项目如下:——传递窗需求说明——传递窗供应商的确认6.1.1传递窗需求说明设备安装在洁净室与非洁净室之间,进行传递物料的净化,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主体、静压箱、高效过滤器、均流孔板、PAO检测孔、操作面板、照明杀菌灯、回风通道等。

工作原理是将空气经风机以一定地风压通过高效过滤器后,由均流6.1.2传递窗供应商的确认无锡零界净化设备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的净化设备制造商之一,拥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数条自动化生产线及检测设备,主要产品包括各种高效过滤器,层流罩,洁净棚等,产品系列齐全,性能可靠,品质一流,外观美观,广泛应用于电子、医药、食品、化工、精密机械等制造业,多次被被国内大型骨干企业评委优秀供应商。

该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资质齐全,产品质量得到可靠保证。

6.2安装确认——开箱检查确认——零部件及仪表确认——传递窗安装与调试6.2.2.1开箱检查确认根据装箱清单,检查开箱后各箱内所装货物与装箱单是否一致。

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6.3运行确认——设备运转确认——设备安全性能确认——设备各项技术指标确认6.3.1设备运转确认依据HBCDC-1901自净传递窗使用说明书,对设备运转检查结果记入下表,并作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6.3.2设备安全性能确认依据HBCDC-1901自净传递窗使用说明书,对设备安全性能检查结果记入下表,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6.3.3设备各项技术指标确认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6.3.3.2传递窗A级层流检测选用分装废物传递窗、轧盖废物传递窗和原粉传递窗为验证目标,对传递窗内高效进行以下检测:6.3.3.2.1高效过滤器检漏检测方法:用尘埃粒子计数器采样头扫描过滤器的密封处及表面。

采样头距离过滤器2cm,对整个高效进行全面扫描,发现有尘埃粒子出现后立即停止在出现粒子处,待下一监测周期尘埃粒子数归零,则检测合格;当数据无规则持续上升,表明高效过滤器泄漏。

检测标准:应无泄漏。

检测位置:分装废物传递窗层流、轧盖废物传递窗层流、原粉传递窗层流。

高效过滤器检漏确认表6.3.3.2.2风速检测检测方法:用风速仪在标准工作台面处,使探头露出并置于被测气流中;此时要注意,探头有机玻璃上的红点一定要对准风向进行检测,对整个A级层流选用5点法监测(如图一所示,编号分别为1、2、3、4、5),计算出平均值。

(图一)检测位置:分装废物传递窗层流、轧盖废物传递窗层流、原粉传递窗层流。

检测标准:0.36m/s ~0.54m/s,并作评价。

测试结果见下表。

风速监测记录表6.3.3.2.3尘埃粒子的确认检测方法:用尘埃粒子计数器对洁净区内的尘埃粒子数进行检测,采样点一般在离地面0.8m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

对任何洁净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

采样点多于5点时,也可以在距离地面0.8-1.5m高度的区域内分布,但每层不少于5点。

按《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操作规程》规定采用图一布点。

检测结果见打印条。

静态检测标准:A级≥0.5μm粒子数/m3 ≤3520个≥5μm粒子数/m3≤20个。

B级≥0.5μm粒子数/m3 ≤3520个≥5μm粒子数/m3 ≤29个。

D级≥0.5μm粒子数/m3 ≤3520000个≥5μm粒子数/m3 ≤29000个。

检测位置:分装废物传递窗层流、轧盖废物传递窗层流、原粉传递窗层流。

尘埃粒子测试结果确认表6.3.3.2.4气流流型检测检测方法:用高效过滤器气流流型扫描检测系统对洁净区内的气流流型进行检测,发生器管口一般在离层流一寸高度的位置,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启动后,观察气流流动方向。

静态检测位置:分装废物传递窗层流、轧盖废物传递窗层流、原粉传递窗层流。

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6.4性能确认——传递窗紫外灯灭菌效果验证6.4.1 验证方法6.4.1.1分装废物传递窗、轧盖废物传递窗、和原粉传递窗为洁净区和非洁净区间的传递窗,在进行紫外灯消毒效果验证前首先按照《传递窗使用、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洁。

6.4.1.2上述步骤完成后,分装废物传递窗、轧盖废物传递窗打开紫外灯自净30分钟,然后由QA从洁净区一侧于传递窗层流下对传递窗前门/传递窗后门/传递窗底部/传递窗左部/传递窗右部进行擦拭取样,用无菌棉签在取样部位各擦抹一定面积(约25cm2),然后放入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在恒温培养箱中于30~35℃培养3天,观察结果,同时做空白对照,连续验证三次,检测结果应无菌生长,分装废物传递窗取样编号分别为(A1/A2/A3), 检测结果见(表一),轧盖废物传递窗取样编号分别为(B1/B2/B3),检测结果见(表二)。

6.4.1.3与此同时,从普通区域一侧将7个10kg原粉空桶按照《物料、物品、工器具进出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放入外清室原粉传递窗内,经紫外灯照射30分钟后,从D级开门方向于传递窗层流下对7个空桶随机擦拭取样,用无菌棉签在取样部位各擦抹一定面积(约25cm2),然后将棉签放入琼脂培养皿中进行微生物培养,观察结果,同时做空白对照,连续验证三次,取样编号分别为a1/a2/a3/a4/a5/a6/a7、b1/b2/b3/b4/b5/b6/b7、c1/c2/c3/c4/c5/c6/c7 ,检测结果见(表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