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Access2010数据库程序设计教程◆-指导老师:吴华荣◆-姓名: 陈雪颖◆-班级: 英语151班◆-学号: 1820154586实验一:图书借阅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数据库结构设计的过程与实验方法,根据实体-属性图、实体-联系图以及数据,分析并设计出合理的数据库表记录。
2、体验表间关系和数据的完整性。
(二)实验步骤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该系统数据包括:1、读者信息表:每对应一个读者,有相应的一条记录。
2、图书档案信息表:对于每一种书,有一条记录。
3、书目编码信息表:对应每一本书即一个条形码,都有一条记录。
4、借阅信息表:对应每一次借书/还书,都有一条记录。
(三)实验内容分别建立四种表的实体-属性图,设计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数据库及四种表的结构设计图表,并为每个表设置主关键字。
(四)实验结果及总结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可以对图书馆的图书进行更好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实验二:创建Access数据库和数据表(一)实验目的1、熟悉Access2010的工作环境,掌握启动和关闭Access的方法。
2、掌握创建和打开Access数据库的方法。
3、掌握使用“表设计”按钮创建表,及通过“表”按钮输入数据创建表的操作。
4、掌握表结构的修改方法、表记录的输入和编辑方法。
5、掌握字段属性的设置。
(二)实验步骤1、启动Access2010:单击任务栏“开始”按钮,单击“开始”菜单。
2、创建并打开空数据库“图书借阅库”。
3、使用设计器创建四种表结构并输入表记录。
4、修改表结构,编辑字段设置。
(三)实验内容打开Access2010,分别输入四种表的数据,使用设计器设计表的结构如增加、删除、修改相应字段,在设计视图中进行字段的属性设置,最后保存表,关闭所有窗口。
(四)实验结果及总结掌握Access2010的启动及创建过程,能够熟练的运用设计器设计表的各个属性,了解表的有效性规则,熟练的运用表的各种操作。
实验三:数据表的常用操作(一)实验目的1、熟悉数据表的外观定制的方法。
2、掌握表文件的复制、删除等操作。
3、理解数据的导入和导出功能。
4、熟练掌握数据的查找和替换的方法。
5、熟练掌握记录筛选和排序操作。
(二)实验步骤1、在数据表视图下进行表的外观定制。
2、对表文件进行复制。
3、表数据操作。
(三)实验内容对表的外观如字体、格式、行高和列宽进行合理设置,掌握如何隐藏、移动和冻结列。
运用不同方法实现表的复制,并学会如何导入和导出表。
针对具体要求,对表数据进行查找、筛选和排序操作。
(四)实验结果及总结通过对表的外观设置,知道如何操作表数据。
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文件的复制,也掌握了数据的查找、筛选和排序方法。
实验四:创建表间关系(一)实验目的1、掌握创建两个表间关系的方法,学会编辑表间关系。
2、理解参照完整性的含义。
3、了解级联更新数据和级联删除数据的功能和作用。
(二)实验步骤1、打开数据库,单击“数据库”选项卡,单击“关系”进行操作。
2、对关系实施参照完整性。
3、对主表和相关表进行相关字段值的修改,并测试参照完整性功能。
(三)实验内容打开数据库,对图书借阅库下的“图书档案”表和“书目编码”表创建一对多的关系,设置其参照完整性并勾选级联删除功能和级联更新功能。
最后保存关系。
(四)实验结果及总结通过创建两表之间的关系,体验关系的参照完整性规则和级联更新、删除功能,让我对表间关系有了更明确的理解。
实验五:选择查询(一)实验目的1、掌握创建一个查询的两种方法。
2、熟练运用已创建好的查询。
3、掌握条件查询的创建方法。
4、掌握查询中的数据统计方法。
5、掌握查找重复项和不匹配项的查询方法。
(二)实验步骤1、创建单表查询和多表查询。
2、进行单表和多表的条件查询。
3、统计数据。
4、查找重复项5、查找不匹配项。
(三)实验内容分别对图书借阅库中的信息进行借阅查询,实现单表和多表的查询。
再按照条件进行条件查询。
最后统计数据,并查找重复项和不匹配项。
(四)实验结果及总结熟练的利用查询向导和查询设计视图查询信息,是选择查询中非常重要的步骤。
对查询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可以检测操作步骤的正确与否。
实验六:参数查询和操作查询(一)实验目的1、掌握参数查询。
2、掌握交叉表查询。
3、掌握操作查询,包括生成表查询、删除查询、更新查询和追加查询。
4、掌握SQL视图的切换方法。
(二)实验步骤1、单击“创建”选项卡中的“查询设计”按钮,显示查询设计视图。
2、在“显示表”对话框中后,双击“图书档案”后单击“关闭”按钮关闭“显示表”。
3、将要显示的字段添加到查询设计网格的“字段”行。
4、单击“保存”按钮,在“查询名称”文本框中输入名称,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5、单击“运行”按钮,完成查询。
(三)实验内容参数查询:根据所输入的书目编号查询相应图书的基本信息,并显示图书的名称作者出版社。
交叉表查询:建立如图6-23所示的交叉表查询。
生成表查询:将图书在库情况舍生成一个新表。
删除查询:删除读者信息表中女生的读者记录。
更新查询:将所有图书的单价上调10%。
追加查询:建立一条记录,并将其追加到“读者信息”表中。
SQL视图切换:将上述交叉表查询切换到SQL视图下观察。
(四)实验结果及总结根据所输入的作者姓名查询相应图书的基本信息是以作者姓名为条件进行查询,需要在运行查询时输入相关信息,才可以建立起以作者姓名为参数的查询。
实验七:SQL 查询语句(一)实验目的1、巩固SELECT语句的语法规则。
2、掌握SELECT语句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步骤1、打开查询语句输入窗口。
2、单表查询。
3、多表查询。
(三)实验内容从图书档案表中查询所有图书的信息。
从图书档案表中查询“社会科学”类的图书名称、作者和出版时间等信息。
从图书档案表中统计所有图书的平均单价。
从书目编码表中统计每种图书的编号和数量。
从书目编码表中统计每种图书的名称和数量。
统计每种图书的借出数量,要求列出图书名称、作者和借出数量。
(四)实验结果及总结在建立查询的时候,先在查询设计视图中将基本的查询功能都实现,最后再切换到“SQL 视图”,通过编写SQL语句完成一些特殊的查询。
实验八:SQL数据定义和数据操作语句(一)实验目的1、掌握CREATE TABLE 和ALTER TABLE 语句的使用规则。
2、学会用命令创建和修改表。
3、掌握数据插入、修改和删除等命令的使用。
(二)实验步骤在SQL视图中输入SQL语句,点击“运行”。
(三)实验内容创建表并进行表的修改,删除表。
添加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
(四)实验结果及总结SQL 语句的特点是1.综合统一2.高度非过程化3.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4.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多种使用方法5.语言简洁,易学易用。
实验九:创建窗体(一)实验目的1、掌握窗体的各种创建方法。
2、掌握不同的控件的创建方法。
(二)实验步骤1、启动access2010,打开数据库,单击“创建”选项卡。
2、单击“窗体按钮”,弹出窗体设计视图。
3、单击“窗体设计”工具栏中的“属性表”按钮打开窗体的属性按钮,在数据选项卡里设置记录源,单击“添加现有字段”按钮,打开字段列表。
4、添加各类控件。
(三)实验内容在“图书借阅库”中创建三个窗体:“编辑读者节约信息”、“编辑图书档案信息”和“编辑图书编码信息”。
(四)实验结果及总结创建窗体可以直接用设计视图来创建,也可以使用向导快速创建窗体,并且打开设计视图进行修改。
实验十:创建主-子窗体和切换面板窗体(一)实验目的1、掌握主-子窗体的创建过程。
2、掌握切换面板窗体的创建方法。
3、熟悉窗体在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实现过程。
(二)实验步骤1、启动窗体向导。
2、确定数据源。
3、选择查看数据的方式。
4、确定子窗体的布局。
5、指定主子窗体的标题。
6、修改窗体设计。
7、添加“节约天数”。
8、设置窗体页眉页脚。
9、调整控件。
10、美化窗体。
11、查看主-子窗体。
(三)实验内容创建“图书编码信息”主-子窗体,创建图书借阅系统的切换面板窗体,取名为“图书借阅系统”。
(四)实验结果及总结创建主子窗体有两种方法:1.在创建主窗体的同时创建子窗体,2.先建立子窗体,再将该子窗体插入创建的主窗体中。
实验十一:创建导航窗体(一)实验目的1、了解用导航窗体集成其他窗体或报表。
2、掌握导航窗体的创建过程。
3、掌握发布与生成ACCDE文件。
(二)实验步骤1、单击“创建”选项卡,在上边的“窗体”组中,单击“导航”下拉列表里的“水平标签:2级(E)”。
2、创建导航窗体及其两个选项卡和各个项目。
3、保存与分布数据库应用程序,即生成ACCDE文件。
(三)实验内容在“图书借阅库”中创建三个窗体,学会创建导航窗体。
保存与发布数据库应用程序,即生成ACCDE文件。
(四)实验结果与总结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2010适用于创建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程序。
创建并发布数据库应用程序,即生成ACCDE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