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部分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在临床工作中,流行病学方法可用于:EA. 探讨某种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B.筛检某种疾病的病人C.对诊断试验或方法进行评价D.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E.A十B十C十D2.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B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B.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D.诊断标准的变化E.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3. P和Q两个社区年龄调整死亡率相等,P社区粗死亡率较Q社区低,则可能得出结论:DA. 两个社区有相同的年龄分布B.诊断在P社区较Q社区更不准确C.诊断在P社区较Q社区更准确D.P社区较Q社区有更多的年青人E.P社区较Q社区有更多的老年人4. 年龄调整死亡率是用来:EA. 纠正因年龄而致的死亡率错误B. 确定人群中特定年龄段的实际死亡人数C. 纠正忽略了年龄信息的死亡率D. 在相同年龄的人群中做比较E. 在比较死亡率时消除人群中年龄分布差异的影响5.连续传播造成的流行或爆发的特点是:AA. 病例分批出现,可以划分成代B.发病曲线突然升高,很快下降C.有一个流行高峰D.全部病例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E.流行曲线一般不留拖尾现象6.在一项有关某病50名病例和50名对照的研究中,关于某一可能的病因因素所发现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显著性,由此可得出结论:CA.该因素和疾病无联系B.该差异临床上可能有显著性C.该差异可能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D.证明病例组和对照组有可比性E.观察和访视偏倚已被消除7.混杂因素是指:CA.影响研究结果判断的因素B.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C.与所研究的疾病和对研究因子的暴露都有联系的因素D.与所研究的疾病有关的因子E.与所研究的暴露有关的因子8. 在一项胰腺癌病例的病例对照研究中,17%病人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根据年龄、性别、种族和其他特征配对的对照组有4%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由此得出糖尿病在胰腺癌中起了病因的作用:CA. 正确B. 不对,因为没有对照组或可比人群C. 不对,因为在糖尿病和胰腺癌的发生间没有建立时间顺序D. 可能不对,因为在胰腺癌病例中缺少糖尿病的确诊E. 可能不对,因为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可能确诊胰腺癌9.在联合诊断试验中,平行试验是指:AA. 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诊断时,其中只要一个试验有一个阳性即诊断为阳性B.同时使用两个试验C.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诊断时,其中每个试验都有阳性时才诊断为阳性D.同时使用两个以上的试验E.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诊断时,其中只要一个试验有一个阴性即诊断为阴性10.研究日本人移民到美国,发现某病X的标化死亡比:B人群 SMR(%)住在日本的日本人 100日本移民 105日本人的孩子 108美国白人 591A. 环境因素是这些SMR的主要决定因素B. 遗传因素是这些SMR的主要决定因素C. 可能涉及与移民文化相关的环境因素D. 选择的移民没有代表本国的人E. 国际间某病X的死亡鉴定不同是这些SMR的主要决定因素11.注射白喉抗毒素的同时,又接种白喉类毒素,这种免疫称为:EA.自然被动B.自然自动C. 人工被动D.人工自动E.人工自动被动免疫12.平时医院感染的控制和管理措施不包括:CA.加强消毒隔离B.设立检验科C.检疫D.加强传染病管理E.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保护(13-15共用题)A.人群为基础的监测B.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C.哨点监测D.常规报告E.主动监测13.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由法定报告人上传病例,这属于:D14.主要是采取实验室检测手段对病原体开展监测,这属于:B15.上级监测单位专门组织调查或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收集资料,这属于:E16 .某次研究进行随机抽样,测量得到该市110 名健康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醉值,则研究总体为: DA .所有成年男子B .该市所有成年男子C . 110 名该市健康成年男子D .该市所有健康成年男子17 .一组观察值15 , 20 , 30 , 50 , 40 , 90 , 20 ,95. 其中位数为: BA . 30B . 35C . 40D . 7018.表示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是: BA .标准差B .标准误C .均数0 .变异系数19 .分别用两种测定肺活量的仪器检测12 名妇女的最大呼气率(L/min ) ,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无差别.可进行: BA .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u 检验B .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C .配对设计的差值均数与总体均救O 比较的t 检验D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u 检验20 .关于相对数,下列嘟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CA .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B .常用相对数包括相对比率与构成比C .率与构成比是完全相同的D .计算相对数时共求分母要足够大21 .样本回归系数b 的假设检验,其无效假设H0 为: AA. b=0B. b≠0C.B =0D.B≠ 022.用大量来自同一总体的独立样本对总体参数作估计时,关于 95%可信区间(CI),正确的说法是:BA. 大约有 95%样本的 95%CI覆盖了总体参数B. 对于每一个 95%CI而言,总体参数约有 95%的可能落在其内C. 各个样本的 95%CI是相同的D. 对于每一个 95%CI而言,有 95%的可能性覆盖总体参数E. 以上说法都不对23. 用 A法和 B 法分别检测 100名确诊的癌症病人,A法的阳性率为 pA,B 法的阳性率为 pB。
检验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的方法应采用:DA. 检验两样本率是否相等的 u检验B. 检验两总体率是否相等的 u检验C. 检验两样本率是否相等的χ2 检验D. 检验两总体率是否相等的χ2 检验E. 两非独立样本的总体率是否相等的χ2 检验24.两组数据作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除要求数据分布近似正态外,还:BA.要求两组数据均数相近,方差相近B.要求两组数据方差相近C.要求两组数据均数相近D.均数相差多少都无所谓E.方差相差多少都无所谓25.构成比的重要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百分比之和:CA.一定大于1B.一定小于lC.一定等于1D.一定等于0E.随资料而异26. ( )的均数等于方差:CA. 正态分布B. 二项分布C . Poisson分布D. 对称分布27.对两个变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r=0.46,P>0.05,说明两变量之间:CA.有相关关系B.无任何关系C.无直线相关关系D.无因果关系E.有伴随关系28.以下属于分类变量的是:DA.IQ得分B.心率C.住院天数D.性别E.胸围29.在某化疗药物治疗肺癌的临床随访研究中, 不属于截尾数据的是:DA. 随访对象死于其它疾病B. 随访对象因在随访期间移民出国C. 随访对象因严重付作用未能完成治疗D. 随访对象到研究结束时仍未死亡E. 随访对象失去联络30.一次污染物是指:AA.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其理化性状保持未变B.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发生了一些物理性变化C.由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化学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与其它物质发生了反应D.这种污染物不是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的,而是原来就存在在环境中的化学物E.以上都不对31.有机前体物通常是指:BA.水中的有机物B.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副产物的有机物C.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副产物的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D.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副产物的有机物和无机物E.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副产物的化合物32.在进行地面水流行病学调查时,应调查下列哪一项:DA.该污染物在水中的含量,并对居民进行生物监测B.该污染在水生生物和水中的含量,对居民进行生物监测C.该污染物在水中及底质中的含量,对居民进行生物监测D.该污染物在水中、水生生物及底质中的含量,对居民进行生物监测E.该污染物在水中、水生生物及底质中的含量,不需对居民进行生物监测33.因地质地理原因,使某地区土壤饮水中微量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导致该地区居民发生一种特殊性疾病,该病称:B A.公害病B.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C.慢性营养性缺乏病D.代谢障碍病E.以上都不是34.环境卫生学研究:C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B.生活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C.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D.社会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E.地理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35. 生物标志物在环境流行病学中可应用于:EA.生物有效剂量的测量B.内剂量的测量C.早期效应的测量D.宿主易感性的评价E.以上都是36.制订环境卫生标准时,首先要考虑:DA.老年人B.年轻人C.健康人D.高危险人群E.低危险人群3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范畴:DA.环境质量评价B.家用化学品卫生C.城乡规划卫生D.环境污染治理E.公共场所卫生38.水体被粪便污染的最好的判断指标是:BA.细菌总数B.大肠菌群C.痢疾杆菌D.伤寒杆菌E.肠球菌39.酚在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中为不超过 0.002mg/L,其制定依据为:BA.毒理学指标B.感官性状指标C.一般化学指标D.细菌学指标E.放射性指标40.进行最大一次浓度采样应在:CA.工厂排放量最大,气象条件好,烟波着陆点处B.工厂排放量最大,污染源的下风侧,气象条件好C.工厂排放量最大,气象条件恶劣,烟波着陆点D.工厂排放量最大,污染源的下风侧、气象条件恶劣时E.以上都不是41.土壤对重金属的环境容量是指:CA.重金属溶解在土壤中的最大值B.土壤中重金属能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最小量C.土壤中重金属不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最大负荷量D.土壤中重金属的实际含量E.以上都不是42.较长时间接触90dB(A)以上的强烈噪声,使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15-30dB(A),离开噪声环境数小时至20多小时后听力才能恢复:CA.称为听觉适应B.称为听力适应C.称为听觉疲劳D.称为神经性听力损失E.称为噪声性耳垄43.我国目前使用的空气污染指数是采用:DA.比值简单叠加原理B.比值算术均数原理C.兼顾最高和平均分指数原理D.分段线性函数的原理E.评分加权征询原理44. 职业卫生的研究对象是:EA. 工厂、企业所有的工人B. 工厂、企业中所有的人员C. 工作场所中所有的人员D. 所有的职业人群E. 以上所指均不确切45. 不符合热适应表现的是:DA. 出汗能力增强B. 汗液中无机盐含量减少C. 肾脏和汗腺对氯化钠的重吸收能力增加D. 汗液在皮肤表面形成大滴状流淌以加快蒸发散热E. 皮温和中心体温先后降低46. 生产环境中易引起职业中毒的毒物形式主要是:DA. 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B. 固态、液态C. 液态、气态D. 气态或气溶胶E. 固态、气态或气溶胶47.职业紧张可导致职业人群:EA.心理反应B.生理反应C.心理、生理反应D.行为变化E.心理、生理反应和行为变化48.某女性,日光灯管厂工人,工龄 10 年,出现易兴奋、激动、焦虑、情绪波动和口腔炎,在做细活时手指有震颤,该女工最可能是:BA.铅中毒B.汞中毒C.砷中毒D.镉中毒E.铊中毒49.关于职业病特点错误的是:DA.病因明确B.存在剂量–反应关系C.病因大多数可定量测定D.病变程度均与有害因素作用强度有关E.病变早期处理预后较好50.不符合工作有关疾病概念含义的是:EA.职业性有害因素只是该疾病的发病因素之一B.职业性有害因素是疾病的促发因素C.不包括法定职业病D.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强度就可降低发病率E.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就可避免发病51.不属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措施是:AA.作业场所通风排毒除尘措施B.职业病危害预评价C.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D.职业健康监护措施E.以上都不是52.驱汞治疗的药物主要为:DA.CaNa2EDTAB.亚硝酸钠C.Na2S2O3D.二巯基丙磺酸钠53.防止职业病发生的根本措施是:EA.加强健康教育B.做好卫生保健工作C.加强毒物的安全保护工作D.合理使用个体防护用品E.将生产环境有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以下(54-57共用题)A.手套或袜套样感觉减退B.急性口腔-牙龈炎C.锥体外系损害D.病理性骨折E.鼻黏膜溃烂及鼻中隔软骨穿孔54.慢性铅中毒可引起可出现:A55.急性汞中毒可出现:B56.慢性锰中毒可出现:C57.慢性铬中毒可出现:E58.营养素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下列中在机体通过氧化能够产生能量的营养素是:BA. 维生素B. 蛋白质C. 无机盐D. 膳食纤维E. 微量元素59. 膳食参考摄入量规定成年人脂肪 AI 应该占每日总能量的百分比是:DA. 25%~30%B. 25%~35%C. >30%D. 20%~30%E. 20%~35%60. 钙的最好食物来源是:EA. 鸡蛋B. 海产品C. 粮食D. 蔬菜E. 奶及奶制品61. 蔬菜水果中不能提供的维生素是:EA. 叶酸B. 胡萝卜素C. 维生素 CD. 维生素 B1E. 维生素 D62.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老年人每日膳食钙的适宜摄入量为:BB. 1000 mg/dC. 1200 mg/dD. 1500 mg/dE. 2000 mg63. 哺乳期的膳食要求不正确的是 :DA. 食物种类齐全多样化一日以4~5餐为宜B. 供给充足的优质蛋白质C. 多食含钙丰富的食品D. 禁食新鲜蔬菜、水果E. 多食含铁丰富的食品64. 中国成人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界限值是:BA. 25.0~28.9 29 为肥胖B. 24.0~27.9 28 为肥胖C. 24.0~29.9 30 为肥胖D. 23.0~26.9 27 为肥胖E. 22.0~23.9 24 为肥胖65.对肠内营养描述不正确的是 :DA.指经鼻胃(鼻肠)管或经胃肠造瘘管滴入要素制剂B.只要胃肠功能允许,应尽量采用经胃肠营养C.较符合生理状态D.适用于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的患者E.通常配成能量密度为 lkcal/ml 的溶液66.生育后的产妇,营养状况良好,适合那种膳食:DA. 普通膳食B. 软食C. 流质D. 半流质E. 禁食67. 一名患者临床症状为机体裸露部位的对称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