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学歌诀

中药学歌诀

中药学歌诀总论部分一、中药学发展歌神农本草后汉成,别录梁代陶宏景,新修本草唐苏敬,嘉佑补注宋苏颂,本草纲目明时珍,学敏拾遗启前清,近年中药大辞典,载药五千七百零。

二、中药炮制歌炮制目的不一般,加工方法亦多端,使药洁净漂飞洗,便于制剂烘淬煅,制止减低毒烈性,煨炒去油随药变,改变药性增疗效,加辅料炙有多般.酒炙升提姜温散,入盐走肾能软坚,去燥和中米泔炙,加醋止痛且注肝,乳炙润枯并生血,蜜炙和缓又益元,陈壁土炙补中州,酥脂涂烧易脆断。

三、药当忌火歌雷丸冰片与麝香,海金朱砂桂雄菖,研末服用方为妙,见火失效令人伤。

四、药当去毛歌石韦狗脊与申姜,杷叶更有绒毛长,均宜去毛堪入剂,不尔射肺咳难当。

五、四气歌寒热温凉为四气,寒凉属阴温热阳,大热口渴阳盛病,清热泻火用寒凉,形寒肢冷真阴症,急投温热助真阳,掌握四气阴阳理,临床自然有主张。

六、五味歌能收能涩本是酸,苦泻燥湿又能坚,咸能软坚并能下,和缓补益须用甘,辛能行散发肌表,淡味渗利功偏擅,此是五味各所主,当与四气一同参。

七、升降浮沉歌质地轻虚浮而升,沉而降者体必重,寒凉无浮热无沉,酸苦咸降辛甘升,升浮属阳发肌表,沉降为阴泻里功,此为升降浮沉义,更参炮制配伍中。

八、十二经引经药歌太阳小肠与膀胱,藁本羌活是本乡,阳明大肠并足胃,葛芷升麻石膏当,三焦胆肝心包络,少阳厥阴柴青良,少阴心肾连独主,太阴肺脾桔芍苍。

九、七情合和歌相须同类不可离,我之佐使为相使,恶者劫夺我之能,畏者是受彼之制,相反两者不可合,制彼之毒杀之势,独味使者为单行,七情合和审所适,十、十八反歌本草言明十八反,半萎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一、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十二、妊娠禁忌药歌芫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磠砂干漆蟹甲爪,地胆茅根与蟅虫。

十三、产后禁药歌产后最忌吃生梨,栀子芩连大不宜,黄芪腻膈麻黄烈,冷物伤脾清无益,若有石膏名白虎,倘若误服命可离。

十四、服药食忌歌葱蜜同食令断肠,半夏尤应忌饴糖,茯苓忌醋本草载,黄连猪肉不相当,河豚驴肉反荆芥,薄荷鳖肉莫同尝,朱砂禁忌一切血,葱蒜萝卜忌地黄,服药更当禁生冷,油腻腥臭亦须防。

十五、疼痛主药歌风湿遍身肢节疼,从来羌活最有功,川芎头角藁巅顶,眉棱骨痛白芷灵,臂痛桂枝腿牛膝,胁痛柴胡有专能,心脾诸痛延胡好,腰间杜仲古法呈,疝痛荔枝川楝子,甘草梢蠲茎中疼。

十六、三焦湿热主药歌上焦湿热用黄芩,中焦黄连可为君,上焦湿热龙胆柏,湿热发黄栀茵陈。

十七、诸经泻火主药歌十二经中皆有火,须知何药泻何经,黄连泻心知母肾,肺与大肠栀子芩,石膏泻胃白芍脾,肝胆芩连柴胡寻,小肠木通膀胱柏,三焦亦用栀柴芩。

各论部分一、解表药轻可去实,药理之常。

恶寒发热,头痛项强。

脉浮无汗,表证已详。

上部水肿,疹出未畅,均当解表,汗出消恙。

邪有寒热,药有温凉,分别施用,随证配方。

中病止药,过量亡阳。

汗多津枯,切忌勿尝。

(一)辛温解表药麻黄辛温,发散风寒,平喘利水,表实无汗。

桂枝辛温,发汗解肌,温经活血,通阳化气。

紫苏辛温,风寒能除,行气和胃,解鱼蟹毒。

生姜辛温,发表散寒,温胃止呕,宁嗽祛痰。

香薷辛温,化湿解表,利水消肿,伤暑莫少。

荆芥辛温,感冒头晕,风疹麻疹,出血炭寻。

防风辛温,风邪内侵,风湿痹痛,破伤口噤。

羌活辛温,湿痹游风,发汗镇痛,膀胱引经。

白芷辛温,阳明头痛,风湿瘙痒,活血排脓。

藁本辛温,巅顶作痛,寒湿可祛,风邪可屏。

苍耳辛温,祛风通窍,感冒头痛,鼻渊最妙。

辛夷辛温,通窍之剂,头痛头风,鼻渊流涕。

葱白辛温,发表出汗,伤寒头痛,通阳利便。

柽柳甘温,入肺胃经,疏风解表,透疹极灵。

(二)辛凉解表药薄荷辛凉,清头明目,利咽透疹,风热可除。

牛蒡辛平,散结解毒,风热疮疹,咽痛皆舒。

蝉蜕甘寒,定惊解痉,散热透疹,退翳催生,豆豉苦寒,解表除烦,热寒头痛,懊憹不眠。

桑叶甘寒,疏风清热,头痛目赤,风温咳嗽。

菊花甘寒,风热能除,头痛目疾,野菊解毒。

蔓荆辛苦,清利头目,疏风散热,湿痹可除。

葛根甘辛,升阳发表,止渴生津,花解酒好。

柴胡苦平,疏肝泻火,和解升阳,疟疾可瘥。

升麻辛寒,透疹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除。

浮萍辛寒,能入肺经,行水消肿,发汗祛风。

木贼苦平,疏风解肌,退翳止血,目赤血痢。

二、清热药热者寒之,内经所言,根据药性,分为五般。

清热泻火,气分热燔,壮热烦渴,神昏狂言。

清热凉血,血热炎炎,神昏舌绛,吐衄发斑。

清除虚热,口燥咽干,阴液涸竭,午后热烦。

清热解毒,温疫发斑,诸疮痛肿,毒痢并痊。

清热明目,肝火上炎,目赤多泪,服之可安。

察因审证,详辨热寒,阴盛格阳,误投含冤。

(一)清热泻火药石膏大寒,泻肺胃火,壮热实喘,头疼烦渴。

知母苦寒,滋阴泻火,骨蒸盗汗,热嗽消渴。

芦根甘寒,最能清火,胃热呕吐,肺热咳嗽。

天花粉寒,生津除烦,乳痈疮肿,消渴黄疸。

竹叶甘寒,清热除烦,小便不利,口疮可痊。

栀子苦寒,凉血除烦,吐衄懊憹,湿热黄疸。

夏枯草寒,散结解毒,明目清肝,瘰疬可除。

鸭跖草寒,清热利尿,热淋水肿,解毒亦妙。

谷精草平,入肝胃经,风热目疾,齿痛头风。

蒙花甘寒,清肝明目,虚翳青盲,服之效速。

青葙子寒,清肝明目,暴发赤障,青盲可服。

(二)清热燥湿药黄芩苦寒,主泻肺火,湿热下痢,安胎尤可。

黄连苦寒,泻火解毒,厚肠止痢,清热明目。

黄柏苦寒,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相火可伏。

龙胆苦寒,定惊泻肝,囊湿阴痒,目赤惊痫。

苦参苦寒,祛风杀虫,清热除湿,疥癣麻风。

(三)清热凉血药犀角咸寒,凉血解毒,温热发斑,吐衄惊搐。

鲜地黄寒,凉血止衄,消渴津枯,血热崩漏。

干地黄凉,长于养阴,血虚发热,肝肾亏损。

玄参咸寒,养阴增液,烦热口渴,喉肿瘰疬。

牡丹辛寒,破血通经,骨蒸无汗,血热妄行。

赤芍苦寒,止痛通经,凉血散肿,经闭疮痈。

紫草甘寒,解毒疗疮,斑痧痘疹,治疗预防。

(四)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寒,疮痈毒盛,湿热痢疾,初期温病。

连翘苦寒,温病初起,痈肿未溃,瘿瘤瘰疬蒲公英寒,入胃肝经,清热解毒,善疗乳痈。

地丁苦寒,痈肿疖毒,瘰疬恶疮,可敷可服。

大青叶寒,伤寒瘟疫,阳毒发斑,丹毒喉痹。

板蓝根寒,大头瘟病,凉血消斑,喉痹咽肿。

穿心莲苦,解毒疗疮,肺热喘嗽,毒蛇咬伤。

牛黄苦凉,豁痰开窍,定惊熄风,解毒圣药。

蚤休苦寒,蛇伤要药,定惊熄风,热毒亦效。

半边莲辛,行水解毒,蛇咬蝎螫,更疗水盅。

土茯苓淡,梅毒专药,轻粉中毒,尤为特效。

鱼腥草寒,独入肺经,外敷痈肿,内消肺痈。

射干苦寒,降气消痰,火壅喉痹,痰盛喘满。

山豆根寒,清热利咽,解毒散肿,喉痈能痊。

马勃辛平,独入肺经,金伤出血,咽喉肿痛。

马齿苋寒,热痢血痢,肿毒疮疡,虚泻当忌。

白头翁寒,热毒血痢,泻热凉血,虚寒宜忌。

秦皮苦寒,目赤肿痛,湿热下痢,里急后重。

鸦胆子寒,腐蚀瘊瘤,解毒清热,疟痢皆休。

红藤苦平,解毒消痈,清热利水,并兼杀虫。

败酱辛寒,肠痈为主,活血破瘀,排脓解毒。

白花蛇草,抗癌要药,疖肿蛇伤,亦有特效。

白蔹寒苦,外用为主,烫火灼伤,痈肿亦敷。

鲜皮寒苦,风湿热毒,诸疮瘙痒,外洗内服。

漏芦寒苦,疮痈为主,解毒泻热,消肿下乳。

四季青寒,解毒凉血,烫火灼伤,湿疹疮疖。

(五)清虚热药白薇苦寒,除烦凉血,阴虚发热,久疟不解。

地骨甘寒,凉血退热,骨蒸有汗,肺热咳嗽。

青蒿苦寒,外感暑风,疟疾寒热,劳瘵骨蒸。

银柴胡寒,清热凉血,骨蒸疳热,疗效甚捷。

胡连苦寒,能除骨蒸,清热滋阴,消疳杀虫。

三、泻下药泻可通闭,十剂所言,药效不同,分类为三,里实便秘,攻下为先;虚人便秘,润下为善;停饮水肿,峻下利便。

寒热虚实,随证酌参。

攻下峻下,药性骁悍,易伤正气,虚人慎啖。

(一)攻下药大黄苦寒,通经破瘀,血分实热,肠燥便秘。

芒硝咸寒,实热积聚,软坚润燥,疏通便秘。

番泻叶寒,通行大肠,功专泻下,泡服为良。

芦荟苦寒,热结便秘,消疳杀虫,肝火泻去。

(二)润下药火麻仁甘,虚人便秘,津枯血少,滋养补虚。

郁李仁甘,润肠通便,下气利水,肿满退散。

(三)峻下逐水药甘遂苦寒,逐饮消痰,胸腹积水,肿胀并痊。

大载苦寒,解毒疗疮,泻水逐饮,盅胀堪尝。

芫花辛温,杀虫疗疮,泻水逐饮,痰癖尤良。

巴豆辛热,峻泻寒积,逐痰行水,开塞通闭。

牵牛苦寒,消饮逐水,肿胀喘满,通便驱蛔。

商陆苦寒,消水敷疮,白者可服,赤者毒强。

续随子温,破血散癥,实性水肿,二便不通。

四、祛风湿药祛风湿药,有何效能?祛风胜湿,散寒止痛,舒筋活络,痹痛专功,麻木不仁,拘急等症。

病邪在表,配解表用。

邪在筋骨,活血同行。

风湿日久,酒剂当用。

血虚阴亏,须宜慎重。

独活辛苦,胜湿祛风,两足湿痹,伏风头痛。

威灵仙温,除湿祛风,通经止痛,痹证殊功。

防己苦寒,湿肿脚气,风肿水肿,痈疡皆医。

秦艽苦平,风湿痹痛,退热和血,骨蒸肠风。

豨莶草寒,除湿追风,舒筋解毒,痹痛疮痈。

臭梧桐凉,祛风降压,风湿痹痛,肢体木麻。

木瓜酸温,祛湿舒筋,霍乱吐泻,脚气冲心。

络石藤寒,通经散瘀,宜散风热,痈肿喉痹。

徐长卿温,祛风止痒,外搽风疹,内疗蛇伤。

桑枝苦平,专入肝经,四肢拘挛,风湿痹痛。

桑寄生平,风湿腰痛,强筋健骨,安胎止崩。

五加皮温,健骨坚筋,祛风化湿,拘挛可伸。

虎骨辛温,定痛搜风,强筋健骨,且能镇惊。

花蛇温毒,通经祛风。

瘫痪?斜,破伤急惊。

海桐皮苦,活络祛风,虫牙疥癣,腰膝酸疼。

蚕砂辛温,风湿瘾疹,霍乱痹痛,湿温可饮。

寻骨风平,活络通经,祛风止痛,痹证殊功。

海风藤辛,散湿祛风,通经活络,痹痛擅功。

松节苦温,入肝肾经,祛风燥湿,关节痹痛。

五、芳香化湿药脾为湿困,症状多端:胸腹满闷,呕吐泛酸,大便溏薄,口甘多涎。

何以解恙?化湿为先,急投香燥,脾健病痊。

苍术辛温,燥湿健脾,发汗镇痛,明目开郁。

厚朴苦温,温中泻满,化湿导滞,降逆平喘。

藿香辛温,和中止呕,芳香化湿,霍乱为首。

佩兰辛平,专入脾经,辟秽化湿,脾瘅极灵。

砂仁辛温,和胃进食,止泻安胎,行气破滞。

白蔻辛温,行气止呕,芳香化湿,和胃解酒。

草蔻辛温,化湿健胃,止呕进食,虚寒可退。

草果辛温,消食除胀,截疟逐痰,解瘟辟瘴。

六、利水渗温药本类药物,多属淡品,利水渗湿,清热通淋,浊带癃闭,水肿痰饮,小便不利,黄疸湿温。

辨证施用,配伍当分。

阴亏遗精,在所当禁。

白茯苓淡,渗湿利窍,健脾化痰,赤通水道。

猪苓甘淡,利水通淋,除湿消肿,过服损肾。

泽泻甘寒,利水通淋,清热除湿,消痰逐饮。

薏苡仁甘,健脾补肺,湿痹拘挛,内痈消退。

车前子寒,尿涩眼赤,小便能通,大便能实。

滑石甘寒,渗湿利窍,清热解暑,癃闭通导。

木通苦寒,小肠热壅,癃闭水肿,乳汁不通,金钱草平,水道能通,清热消疮,石淋专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