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3.1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3.1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


解析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后就没有染色单体
了,此时细胞具有8条染色体,A错误; 甲、乙、丙细胞均具有同源染色体,乙、丙细胞中有 两个染色体组,甲有四个染色体组,B错误; XY是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Ⅰ后期, 所以次级精母细胞不会同时存在XY,C错误; 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为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 的核基因遗传,D正确。 答案 D
思维建模
三步骤快速解答题干图形题
步骤1:明确考查原理
根据题干图形所示,本题考查对有丝分裂的过程、图像及
DNA和染色体变化曲线的理解。
步骤2:分析图像及曲线,建立联系
分析图像所处的时期,找到该图像的细胞在DNA、染色体
变化曲线所处的位置。
步骤3:结合分裂过程、DNA和染色体变化规律做出判断。
命题视角
重点提炼 命题视角
题组一 从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 记情况进行考查 变 异 的 联 系 考 点 二 细 胞 分 裂与 遗 传
题组二 以具体情境考查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
异常行为 题组三 从配子形成进行考查 题组四 从解释染色体异常信息图进行命题
重点提炼
1.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
考点三 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实验
重点提炼
命题视角
题组一 对有丝分裂单独考查
题组二 以细胞分裂图像为载体进行考查
考 点 一 细 胞 的 增 殖
题组三 以坐标曲线图为载体进行考查
重点提炼
1. 细 胞 增 殖 方 式 及 相 互 关 系
2.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图像的比较和辨析
3.DNA含量、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判断
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 细 胞 1 增 讲 殖 和 受 精 作 用
考纲要求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Ⅰ)。 2.细胞的无丝分裂(Ⅰ)。
3.细胞的有丝分裂(Ⅱ)。 4.细胞的减数分裂(Ⅱ)。
5.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 6.动物的受精过程(Ⅱ)。
构建网络
栏目索引
考点一 细胞的增殖 考点二 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联系
2.“三看法”判断二倍体细胞图像所处的时期
3.依据细胞质分配方式的判断(针对减数分裂)
题组三
以坐标曲线图为载体进行考查
命题视角
5.如图所示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
的 DNA 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段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
染色体
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
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 组蛋白是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在G2期之前已经合成。
综合上述分析,C项正确,A、B、D项叙述错误。
答案 C
2.下图中,图 1、图 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 3 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 每条染色体上 DNA 分子数目的变化,图 4 表示有丝分裂中 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 确的是( )
如图所示曲线既适用于减数分裂,也适用于有丝分裂, 相关分析如下:
项目
图像
A→B
B→C
C→D
D→E
变化
减数 分裂 对应 时期
减数第一
减数第一次分 裂全过程和减 数第二次分裂 的前期、中期
减数第二 减数第二次
次分裂前
的间期
次分裂的 分裂的后期、
后期 末期
有丝 分裂 对应 时期
间期
前期代DNA为 32P/32P,则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
32P/31P ,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每条染色体均 为32P/31P·
为32P/31P,
所以第一次分裂中期与后期分别有 8 条和 16 条被标记
的染色体。
答案 A
2.小鼠的睾丸中一个精原细胞在含 3H标记的胸腺嘧啶 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 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减数分裂过程,其染 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1/223(2010· 江苏,21D改编)( × )
题组一
对有丝分裂单独考查
命题视角
1.(2014· 浙江,5)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在培养中能够分裂,在 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 可观察和测量到( ) A.G1期变短,该期有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 B.S期变长,该期有DNA复制和核糖体的增生 C.G2期变短,该期细胞核中有组蛋白(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 D.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始终完整
(1)DNA含量变化曲线
(2)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最大数量为2N⇒减数分裂 染色体变化曲线 最大数量为4N⇒有丝分裂
错混诊断
1. 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
行无丝分裂(2011· 山东,5B)( × )
2. 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2014· 大纲,1D)( √ ) 3. 赤 道 板 是 细 胞 有 丝 分 裂 过 程 中 出 现 的 一 种 结 构 (2013· 海南,5A)( × ) 4. 真核细胞染色体 DNA 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2011· 海南,25D)( × )
命题视角
题组一
从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记情况进行 考查 1.果蝇的体细胞含有 8条染色体。现有一个果蝇体细胞, 它的每条染色体的 DNA双链都被32P标记。如果把该细 胞放在不含 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连续分裂,那么 将会在第几次细胞分裂中出现:每个细胞的中期和后 期都分别有8条、16条被标记的染色体( A.第1次 C.第3次 B.第2次 D.第4次 )
技法提炼
1.同源染色体的判断方法 一般情况下,同源染色体是形状、大小相同的一对染 色体,相当于数学中的两个“全等形”,其中一条来 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常用不同颜色表示,如图C、D 所示)。A组两条染色体大小不同;B组两条染色体的形 状(着丝点位置)不同,因此A、B两组中的染色体都不 是同源染色体。
2.细胞分裂与可遗传变异
(1)基因突变:任何方式的细胞分裂过程中,都有遗传
物质的复制,受生物体内或体外各种因素的干扰,都 可导致DNA复制过程中发生差错,从而发生基因突变。 (2)基因重组:发生于减Ⅰ四分体时期和减Ⅰ后期,即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
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解析
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可以明显缩短细胞分裂的
细胞周期。G1期主要是合成DNA所需蛋白质和核糖体 的增生, S 期主要发生的是 DNA 的复制, G2 期主要发
生的是有丝分裂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因此,
将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会使G1期变
短,S期和G2期也变短;
3H-TdR参与DNA的复制,应该在S期大量进入细胞核;
解析
A 项,图甲为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
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导致基因重组。 B项,图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如果
该植物细胞中两条性染色体组成不同,则移向细胞两极的
染色体组成就会有差异。
C项,图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不
发生染色体的复制,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项,图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
数目加倍,而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 A
4.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图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甲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此时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 体 B.甲、乙、丙细胞均具有同源染色体,甲、丙细胞中有两个染 色体组 C.丁细胞代表次级精母细胞,如果P为X染色体,则Q是Y染色体 D.染色体P和Q上的基因,在亲子代传递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
5.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
中心粒(2010· 海南,3D改编)( × )
6.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不消失(2009· 广东,23)( √ )
7.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
体数目和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2013· 新课标Ⅰ , 2C改编)( √ ) 8.人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
A.AB段中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量明显增加
B.BC段中DNA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碱基对增添、缺失 或改变 C.CD段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 D.EF段中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始
终相等
解析
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有
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复制之前及着丝点分裂之后,
染色体和DNA是1∶1的关系,另一种情况是复制之后
多倍体:发生于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 加倍,没有形成两个子细胞 (3)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一般发生于减数 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时期
(4)原核细胞的变异:原核生物的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
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染色体,自然也没有基因重 组和染色体变异。
错混诊断
1.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有 10条染色体、10 个DNA 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正在发生自由组 合(2009· 上海,18B)( × ) 2. 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不会同时 发生基因突变与重组(2013· 四川,1A)( √ ) 3. 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引起的变异只发生在 减数分裂中(2009· 福建,3A改编)( × ) 4.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 分裂中(2009· 福建,3B改编)( √ )
A.中心体和线粒体参与图1所示细胞的形成;图2所示细胞
中共有4个染色体组
B.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
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