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质能发电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生物质能发电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生物质能发电行业风险分析报告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目录附表附图第一章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基本情况第一节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的定义及分类一、生物质能发电的定义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

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人类生活产生的大量废弃物都可以作为生物质能的来源,生物质能可以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可再生利用。

生物质能发电主要是利用农业、林业、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等生物质能为原料,采取直接燃烧或气化的发电方式。

在国民经济分类标准中,生物质能发电属于其他能源发电(代码4419)下的一个子分类。

二、生物质能发电的分类按照生产技术的不同,生物质能发电主要包括生物质能直接燃烧发电、气化发电、沼气发电以及与煤混合燃烧发电等技术。

图1 生物质能发电分类第二节国内外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发展状况一、国外生物质能发电现状全球生物质能发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世界性的石油危机爆发,丹麦、芬兰、瑞典等国家利用可再生能源来调整能源结构,大力推行秸秆等生物质能发电,很快得到主要发达国家的重视,生物质能发电获得了较快发展。

2004年,全球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为39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000亿千瓦时,可替代7000万吨标准煤。

到2005年底,全球生物质发电总装机量增加到5000万千瓦。

目前,国外的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和装置多已实现了规模化产业经营。

预计到2020年,发达国家15%的电力将来自生物质发电,而目前生物质发电只占整个电力生产的1%,生物质能发电在未来10年内将获得快速发展。

1、美国美国在利用生物质发电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生物质发电在美国的工业生产中已经得到了大量利用,生物质发电生产被美国用于现存配电系统的基本发电量。

美国现在的可再生能源生产税为生物质发电提供了每千瓦时美分的税收减免,同时美国联邦还为地方性和农村地区建设的生物质发电提供每千瓦时美分的税收优惠。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的统计数字,2008年美国有350多座生物质发电站,生物质能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0兆瓦,单机容量达10-25兆瓦,占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的40%以上。

根据美国政府制定的生物质能发展规划,2010年生物质发电将达到13000MW装机容量,美国能源部(DOE)生物质发电计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生物质发电的装机容量为45000MW,年发电2250-3000亿度。

2、丹麦1988年丹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秸秆生物燃烧发电厂。

到2006年,丹麦有130多家秸秆发电厂,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占到其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4%以上。

自2000年以来,丹麦新建的热电联产项目都是以生物质为燃料,还将过去许多燃煤供热厂改为了燃烧生物质的热电联产项目。

丹麦的生物质发电在技术和运营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其研发的农林生物质高效直燃燃烧发电技术被联合国列为重点推广项目。

丹麦BWE公司研发的秸秆焚烧发电机组已在丹麦、西班牙、瑞典、法国等国投产运行多年。

此技术机组容量较大,当前在建或拟建机组的单机容量已达到10万千瓦。

其热效率较高,受环境影响较小(可使用的生物质燃料种类较多,加工要求较低),便于单独作为公用电源点建设,便于规模化推广。

3、欧盟欧盟各国化石能源较为紧缺。

2000年,欧盟委员会在其发布的“欧盟能源发展战略绿皮书”中指出,2015年生物质能将由目前占总能源消费量的2%左右提高到15%,其中大部分来自生物制沼气、农林废气物及能源作物的利用。

芬兰是欧盟国家中利用生物质能比例较高的国家,也是利用生物质发电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芬兰的生物质能占其总能源消费量的24%,生物质发电量占芬兰本国发电量的11%。

瑞典从1975年开始,每年从政府预算中支出3600万欧元,支持生物质燃烧和转换技术,主要是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前期技术的示范项目补贴。

从1997年~2002年,对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提供25%的投资补贴,5年总计补贴了4867万欧元。

奥地利成功地推行了建立燃烧木材剩余物的区域供电站的计划。

生物质能在总能耗中的比例由原来大约2~3%激增到约25%。

德国对生物质直燃发电也非常重视,在生物质热电联产应用方面很普遍。

截至2005年,德国拥有140多个区域热电联产的生物质电厂,同时有近80个此类电厂在规划设计或建设阶段。

德国实行固定电价机制,生物质发电的上网电价根据电站装机规模不同而设置不同的电价,小于500千瓦的为每千瓦时欧分,500千瓦至5000千瓦为每千瓦时欧分,5000千瓦以上的每千瓦时欧分。

二、中国生物质能发电现状我国生物质能发电的工业化生产起始于2004年2月,当时温家宝与丹麦签定协议,引进丹麦的农林生物质高效直燃燃烧发电的锅炉技术。

之后国家发改委在山东、河北、江苏首批3个生物质发电项目。

其中,山东单县生物质发电工程1×千瓦机组于2006年底式投产,开创了国内生物质直燃发电的先河。

国家在上网电价、税收等方面对生物质发电明确支持。

国家发改委2006年明确生物质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在各省脱硫燃煤机组标杆电价基础上补贴电价元/千瓦时,根据发改委和电监会相关文件,生物质发电补贴实际达到元/度。

此外,生物质发电可享受收入减计10%的所得税优惠;秸秆生物质发电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目前国家在增值税即征即退、地方税减免等方面的支持已经到位。

在各种政策的支持下,2007-2009年,我国在生物质发电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截至2008年底,国家和各省发改委已核准项目100多个,总装机规模315万千瓦。

除了国能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和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两家国内最早介入秸秆发电项目的企业外,五大发电集团、粤电集团、皖能电力等诸多具备行业基础和资金、技术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以及民营、外资等纷纷投资参与建设生物质发电的运营。

2009年12月3日,大唐发电全资子公司下花园发电厂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拟建设2×110MW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

该项目建成后将是我国当前最大的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总投资额约6亿元。

2009年12月8日,凯迪电力股东大会通过了公司非公开发行募资18亿元,投资7个生物质能电厂建设项目的预案。

虽然生物质发电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在建项目也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数生物质发电厂却处于亏损状态。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生物质电厂缺乏合理布局,导致燃料保障不足随着国内投建的生物质电厂越来越多,缺乏合理的布局规划所带来的问题逐步显现。

江苏省目前虽然有11家生物质电厂,但在苏北地区,200公里半径范围内竟聚集了10家生物质电厂,宿迁市就兴建了3个生物质电厂;而且当地还有几家生物质发电项目在建或已核准立项。

在通常情况下,当地支撑一座电厂的燃料产区半径约为50公里。

2008年6月-8月,仅3个月时间,由于各家电厂“竞价”买燃料,几种主燃料价格一路飙升,如稻壳价格从180元/吨上升到460元/吨,秸秆价格从190元/吨上升到270元/吨,树皮价格从230元/吨上升到310元/吨,导致当地生物质电厂普遍亏损,有的年亏损额达到数千万元。

部分电厂因燃料成本上升陷入亏损;有的电厂则由于燃料不足,无法保持正常运转。

2、发电成本超过上网电价生物质发电涉及生物质的收割、打包、运输、贮存、燃烧设备燃料适应性、预处理进料、燃烧过程的控制、灰渣利用工艺和设备等诸多环节。

特别是生物质锅炉的设计制造要求高,使用进口、国产设备投资分别为10000、8000元/千瓦时左右,而火电设备投资仅为50%。

根据各项成本测算,我国生物质电厂平均每度电发电成本在元左右。

而我国多数省份生物质发电的并网电价为每度元左右。

电价补贴较高的江苏省,在2005年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元/千瓦时(度)的基础上,加元/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可再生能源接网费元/千瓦时,合计为元/千瓦时。

生物质发电自身能耗大,也导致了发电成本的居高不下。

通过对江苏省的7家生物质发电厂的厂内用电率统计,2008年1~9月平均水平为%。

即使秸秆发电厂的厂用电率降到12%左右,仍然高出燃煤电厂用电率两倍以上。

第二章 2009年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 2009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经历了止跌、企稳、回升等几个阶段。

随着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落实并逐次发挥作用,国内经济已经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复苏迹象。

从数据上看,GDP同比增速呈现“V型”反弹。

根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将呈现“温和”增长的发展趋势。

一、全年经济实现V型反弹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增速比上年回落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二季度增长%,三季度增长%,四季度增长%。

从图示看,经济增速呈现明显的“V型”,在国家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下,2009年我国经济实现V型反弹。

图2 2006年以来我国GDP季度增长情况同时,经济增长的动力也逐步趋向平衡:由政府财政刺激政策主导的投资增长在下半年开始逐步向房地产投资和私人部门投资需求过渡;出口在4季度也出现了明显的恢复;全年的消费增长则稳定在较高水平。

其中,从12月的数据看,“三驾马车”驱动力也趋于平衡:当月城镇固定资产增速回落至%,而出口和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则分别回升至%和%。

但在经济快速复苏的背景下,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开始显现,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峻,同时,货币、财政政策调整、退出可能性增大,这是2010年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风险。

二、工业生产逐季回升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增速比上年回落个百分点。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二季度增长%,三季度增长%,四季度增长18%。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轻工业增长%。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891亿元,同比增长%。

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实现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

图3 2006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内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11月、12月单月增速分别达%和%,已经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这与PMI处于的景气高点相符合,也预示着2010年一季度工业增速仍将在去年低基数的基础上保持高位。

四季度重工业增速超过20%,进一步拉大与轻工业增速的差距,我们认为这一方面由于去年同期重工业受危机影响较大,基数较低;另一方面则受到进口、出口在四季度大幅回暖和消费持续旺盛的带动。

综合全年来看,前三季度是投资和消费带动工业走出低迷,四季度则是出口和消费拉动工业强劲增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