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工程概况 0二、编制依据、试验标准 (1)三、资源配置 (2)四、工期安排 (3)五、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3)六、施工重点环节控制 (10)七、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1)八、文明施工、环保保证措施 (13)土方路基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新白云国际机场第二高速公路工程全路段位于市城区,主线起点位于花都区机场高速公路北延线山前互通立交,终点位于天河区环城高速公路奥体互通立交。
项目主线全长约46.647km,其中北段工程全长约22.108km。
本标段为北段工程第SG05标段,起讫桩号为K10+705.500~K14+700.000,路线(主线)全长3.994km,主要施工容包括钟港互通、穗莞深铁路跨线桥、机场南隧道。
其中含桥梁10座,总长948.2m(含匝道桥),盖板涵、通道9座,隧道1100m,挖土方44.69万m³(含隧道、互通),填土方179.1万m³(含隧道、互通)。
取土场位于主线距桩号K0+000一公里处,远运利用机场南隧道弃方(二)沿线地形地貌及自然地理特征施工区域位于市东北部,根据地貌的成因、形态及组合特征,本项目区可分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丘间冲洪积洼池、三角洲冲积平原等类型;本合同段(K0+000~K3+850)沿线经秋风田山、能子窟、刀石山等山岭,沿线海拔高程在30~172cm之间,自然山坡面在25°~45°,坡面植被较为发育,主要为山岭、乔木和荔枝龙眼等植物。
大部分地段水土保持较好,少见滑坡、崩塌等不良地段现象。
山间谷地、山前平原多为耕地和小鱼塘、小水库。
(三)气象与水文拟建高速公路位于市东北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沛,雨季明显,日照充足,夏季炎热,冬季一般较温暖。
在季风环境控制下,冬半年(9月至翌年3月)受大陆冷高压影响,吹偏北风,天气相对干燥,降水较少;夏半年(4月至8月),受海洋性气流的影响。
吹偏南风,天气炎热,降雨量大。
根据市区1951~1993年的气候资料,场区年平均气温21.9℃,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0.0℃;年平均降雨量1696.5mm,历年最大降雨量2864.7mm,最大月平均降雨量288.7,最大日降雨量284.9,年平均风速1.9m/s。
由热带气旋形成的台风为我省主要灾害性气候,由于台风伴随暴雨,对公路水毁严重。
根据【全国公路自然区划图】,本项目地处华南沿海台风区(Ⅳ)。
流溪河自源头至白坭河口,主流全长156km,流域面积2300km²。
流溪河多年平均径流深1235mm,年径流量28.4亿m³,年平均流量90.1m³/秒。
流溪河流域雨量集中在4~9月,且多暴雨,大洪水多发生于4、5、6月,7月起洪水间隔加长,峰量均见减少。
流溪河从太平场至江村44.25km。
流入市郊区河谷平原,平均比降0.3‰,河面宽约150mm~300mm。
到江村以下8km处与白坭河相会于南岗口。
二、编制依据、试验标准(一)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JTG F10—2006);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JTGF90—2015);4.《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试行)》;5.《省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6.合同文件及设计图纸等;7.建设单位《项目管理手册》;8.施工企业的生产能力、机具设备状况、技术水平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等。
(二)试验标准土方路基各层压实度标准表1三、资源配置(一)人力资源配置路基填筑施工管理人员配置见表路基填筑施工管理人员配置表(二)作业层设置及施工容(三)主要进场设备配置路基填筑进场设备配置见表路基填筑进场设备配置表四、工期安排路基土方填筑具体开工时间计划如下表:五、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一)施工总体思路根据交地情况,项目部于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2日在LK0+520~LK0+628段路基进行了93区土方路基首件施工。
在给定机械组合的情况下取得了压实厚度、松铺系数、最佳含水量允许偏差、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的碾压遍数等相关数据,根据试验数据显示:①每层松铺厚度控制在30cm以,以此控制现场施工机械利用率较高。
②93区采用25T振动压路机压实,先静压一遍,振动压实三遍,最后停振快速光压一遍。
压实总遍数为5遍,时速不大于4Km/h。
能达到压实度要求。
③综合93区检测结果,松铺厚度为30cm,松铺系数为1.18,压实后厚度25.4cm。
能做为以后93区填土路基施工的经验资料,以此指导大面积的施工。
项目部于2018年1月3日至2018年1月4日在LK0+505~LK0+628段路基进行了94区土方路基首件。
在给定机械组合的情况下取得了压实厚度、松铺系数、最佳含水量允许偏差、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的碾压遍数等相关数据,根据试验数据显示:①每层松铺厚度控制在30cm以,以此控制现场施工机械利用率较高。
②94区采用25T振动压路机压实,先静压一遍,振动压实四遍,最后停振快速光压一遍。
压实总遍数为6遍,时速不大于4Km/h,能达到压实度要求。
③综合94区检测结果,松铺厚度为30cm,松铺系数为1.2,压实后厚度25cm。
能作做为以后94区填土路基施工的经验资料,以此指导大面积的施工。
项目部于2018年1月13日至2018年1月21日在LK0+462~LK0+628段路基进行了96区土方路基首件,在给定机械组合的情况下取得了压实厚度、松铺系数、最佳含水量允许偏差、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的碾压遍数等数据,根据试验数据显示:①每层松铺厚度控制在30cm以,以此控制现场施工机械利用率较高。
②96区采用25T振动压路机压实,先静压一遍,振动压实五遍,最后停振快速光压一遍。
压实总遍数为7遍,时速不大于4Km/h,能达到压实度要求。
③综合96区检测结果,松铺厚度为30cm,松铺系数为1.21,压实后厚度24.8cm。
能作为以后96区填土路基施工的经验资料,以指导本工程的路基填方施工。
(二)路基施工方法1.路基土方填筑工艺流程图:路基填方施工工艺图2.施工准备(1)测量准备测量原地面高程,原地面试验检测,与设计比较有无差异,复核确认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测量原地面高程。
测量监理签认后方可进行清表作业。
(2)试验准备路基填筑施工前,试验室人员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资料,对取自取土场的路基填料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工作。
取土场用作填料的土进行相关试验项目,其试验方法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办理。
3.清表(1)填筑路基前,应清除原地面表土,厚度统一按30cm计,清理场地后,对填方地段进行全面填前碾压,其压实度应≧90%。
对于填土高度大于12m的高填路基,路基基底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3%。
(2)填方两侧提前挖设排水沟,并派专人维护畅通,避免因排水不畅造成坡角浸水泡软。
(3)原地面进行场地清理完成后,报请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验收,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即进行填土。
4.路基放样在路堤填筑前,测量人员首先应根据路基设计宽度另加宽0.5m及其边坡坡度放样出路基坡脚线,按每20m一个横断面放出桩位,并用石灰撒出路堤填筑边线。
桩上标明桩号与设计填高,用(+)表示填方。
5.运料铺筑路基填筑工程用配套的机械化施工。
形成挖、装、运、摊、平、压,机械化流水作业。
填料按路幅全宽均匀摊铺,摊铺厚度为30cm,填筑厚度按照事先划出填料的方格网控制填铺厚度,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较设计宽度每侧超出50cm,以保证修整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运至路基上的填筑材料首先由推土机粗平,粗平后应对路基填筑材料的含水量测定和调整。
6.含水量调整施工中,填筑材料摊铺后,及时安排试验技术人员对填筑材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测,当填筑材料的含水量在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2以时,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如果路基填筑材料的含水量超过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的2%以上时,可采用犁靶翻晒等方法降低路基填筑材料的含水量,直至路基填筑材料含水量降至最佳含水量的2%左右以时,才可以开始下道工序施工。
如果路基填筑材料的含水量小于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的2%以上时,可采用洒水车洒水的方法增加路基填筑材料含水量,直至路基填筑材料升至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的2%以时,才方可开始下道工序施工。
7.精平路基填筑材料碾压前按照计算的摊铺标高,用平地机进行精平,精平后路基填筑材料应保持整体平整,表面平整度应满足规要求。
精平时应设2%~4%路基横坡向路基外倾斜,以利于路基排水。
8.碾压碾压时遵循先静后振、先慢后快、先低后高、先弱振后强振的原则碾压,最大速度不得超过4Km/h,碾压时由两边向中间碾压,纵向进退式进行碾压。
横向接头重重叠1.5-2.0m,碾压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质量。
以实验路基成果的碾压遍数进行碾压,保证压实度达到相应的要求。
在碾压完成后,试验人员采用灌砂法检查压实度以保证压实度。
碾压完成后路基须形成2%~4%之间的横向排水坡,运至施工现场的填料,做到当天摊铺,当天平整碾压完毕。
土方路基实测项目(三)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1)原因分析①压实遍数不合理。
②压路机质量偏小。
③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④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⑤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
⑥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
⑦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
⑧填土颗粒过大(>10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
(2)治理措施①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②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③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2.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1)原因分析①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②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③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2)预防措施①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②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③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轨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④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3)治理措施校正坡脚线位置,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要求(注意:亏坡补宽时应开蹬填筑,严禁贴坡),控制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
3.路基纵向开裂甚至形成错台(1)原因分析①清表不彻底,路基基底存在软弱层或坐落于古河道处。
②沟、塘清淤部彻底,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