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四群民情日记大全

最新四群民情日记大全

四群民情日记大全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民情日记四第二篇:四深入民情日记第三篇:“三同四民”民情日记第四篇:民情日记民情调研第五篇:民情日记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民情日记四2020年4月18日今天,我同我办两位同志再一次来到马场乡鲁迫村,这已是我第四次来到联系点开展工作。

现今,正值农忙之际,而雨却不见来临,这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虽然,今年尚早,也许过几天就会有大雨,但是或多或少已有几许干旱的意味,今年不会再像前两年那样旱情严重吧。

我正这样想着,我们已来到鲁迫村活动室。

村支书们早已在活动室外等着我们了,走进村会议室,我们开始了对村工作情况的了解,通过支书们的介绍,我们对于村里面的生产、生活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由于旱情,有好些村名组存在人畜饮水困难,希望我们能帮他们协调一些水管;还向我们提出办公条件不好,希望帮助村民却不能够,比如,为他们复印身份证,户口什么的,这些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听支书一番话,心里沉甸甸的,很感难受。

我门答应他,尽量帮助他们协调一些水管,并尽可能为他们送去一些办公用品。

一天下来,心里异常难过,为支书的胸怀,也为天公的无情。

这句是这一天我下乡的感受,希望下一次我们到来天气不在这样干旱,这样就好了。

第二篇:四深入民情日记当前危房改造进展缓慢原因分析及建议 4月15—17日我镇民政所对全镇2020年第一批危房改造户16户进行了全面督查,从督查的情况来看,进展不平衡,尚有2户仍在筹备中,14户已动工,完成工程的50%只有6户,总的情况来看进展缓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一、天气条件恶劣,红砖出厂数量减产。

去年11月——今年3月底,长时间的阴雨,其中近100天的冻雨天气,影响了建筑材料红砖的烧制,全镇5家较大型红砖厂,只有1家红砖厂有自动烘干设备,不受冻雨的影响,其余4家因为砖坯需在露天晒场晒干后才能烧制,因长期冻雨,砖坯无法生产,严重影响了红砖的出厂数量,造成砖厂门口拉砖车排队拉砖,排一天队,只拉一车红砖。

二、元旦、春节喜庆时间,砖厂劳动力普遍缺乏。

元旦,春节期间,砖厂工人普遍放假,时间达20多天,砖厂只留了少数看守人员,无法生产,只好停产。

建房户多数沉浸在喜庆当中,没时间筹备建房事宜。

三、建筑材料涨价大。

由于天气原因,红砖数量减少,价格上扬。

从去年的出厂价0.28元/个,涨至今年0.38元/个,增长35.7%;由于全县对河道采砂进行了综合治理,制止乱挖乱采,且对河道采沙权经行了公开拍卖,采砂量减少,价格上扬,从去年的80元/m3涨至今年的180元/m3增长125%,建房户持观望态度,希望建筑材料降价。

四、人工工资增加。

由于物价上涨,去年建房,砌墙体单价38元/m3,涨至今年49元/m3,增长28.9%。

粉刷8元/㎡,涨至今年12元/m3,增长50%。

五、春耕生产。

3——4月份,多数建房户要准备春耕,准备种子,农药、化肥等,挤占了生产资金,对建房户造成了影响。

六、村两委对建房户的建房进度没有及时掌握,村两委向镇争取建房指标积极性很高,想方设法争取,但建房指标到建房户(WWW.hao)手中后,没有及时督促建房进度,造成至今仍有2户未动工,多数户进展缓慢。

建议:1、镇成立督查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实行10天一督查,1月一小结,督质量、促进度。

2、村两委和驻村干部要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积极帮忙建房户,协助调处矛盾纠纷,解决资金筹措,材料准备等问题。

2020年4月17日第三篇:“三同四民”民情日记“三同四民”活动民情日记高安市体育局工作组2020年11月7日星期一在召开完本单位机关干部“十要十戒”情况通报会和迎接市人大执法规范化检查工作之后,我局“三同四民”活动工作组在刘局长的带领下,就火速赶往活动点——杨圩镇杨圩行政村参加由宜春市烟草局和高安市体育局二个工作组共同召开的政策宣讲会。

10点钟宣讲会在行政村会议室如期举行,参加会议人员有宜春市烟草局、高安市体育局工作组全体成员、镇挂点干部、村干部、行政村全体党员、村民小组长和村组会计共62人。

宣讲会分二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先由工作组进行政策宣讲,第二部分征求村、组参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收集一批民情民意。

政策宣讲分别由宜春市烟草局、高安市体育工作组各一名成员主持宣讲。

重点宣讲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提纲、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

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帮助群众自觉理解党的政策,使他们真心拥护政策,自觉执行政策。

征求意见和建议时,大家勇跃发言,围绕着村民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你一言我一语,总结起来大概是:1、杨宜公路破烂不堪,相关部门又没有及时修复,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群众意见很大;2、各村小组路路通没有进行水泥路改造,村民出行不便;3、园田化改造工程没有落实;4、新农村建设没有整体规划,旧村改造阻力大进展困难;5、配合镇集市规划,姚家自然村拆迁遇阻力,拆迁户存在漫天要价等等。

近二个小时的宣讲会,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

召开这次宣讲会,对我们工作组收获颇多:基层群众对政策的渴望是那么的迫切,对各级政府的有所作为又是那么的期望,从他们质朴的言语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我们各级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应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只有关心群众、情系群众,为民干几件好事实事,才能少几件纠纷和矛盾。

吃过午饭后,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困难老党员梅篆剑家走访。

梅篆剑同志今年73岁,是原大队长,老党员,他本有四个儿子,但大儿子结婚生有二个孙子后不幸死亡,儿媳后来改嫁留下二个孙子由老人抚养,二儿、三儿天生哑吧,现都三十好几没有成家,仍由父母照看,四儿子外出务工十几年音讯全无,估计也已客死他乡。

老人家自身也双脚残疾,行动也不方便,但几十年如一日,撑起这个面临破碎的家,我们对梅篆剑老人家庭表示同情的同时,对老人产生了一种敬畏,送上200元慰问金以表心意。

回程赶赴其他慰问户路上,听支书讲各级政府和组织都非常关心老人一家,解决了3个人的农村低保,二个在读中学的孙子免除学杂费,每年还能享受国家困难补助,镇(村)二级组织把老人家庭列为重点走访帮扶对象。

相信,有各级组织的关心帮助,梅篆剑老人的家庭一定会兴旺,生活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

第四篇:民情日记民情调研民情日记水竹中心校余正燕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

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刘顺香是初二年级学生水竹乡双旋村,一个文静而漂亮的姑娘。

正是由于她的文静,以至于她在上课时也极少发言,有时就呆呆地做着,不知在想些什么。

本学期来每次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能及时完成。

而且,最近书写越来越慢,成绩也越来越差。

针对这个情况,我和班主任决定对她进行一次家访,希望能够联合家长的力量一起帮助取得进步。

二、处理和解决还没去家访,刚跟刘顺香说了一下,没想到她的眼泪就掉下来了。

看来,她也知道自己自从他爸爸去世后,她学习中的现况,摸清她心里的想法,对症下药,针对她的一些特殊情况,妈妈要多关心她,多和她交流谈心,老师也要如此。

让她感受家庭和学校的温暖。

放学后我们来到水竹想把村刘顺香家,她妈妈一人默默的坐在沙发上。

看见我们来家访,晃晃悠悠的站起来给我们让座。

一进家门,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黑白照片,简单的家具,一张四方桌,几张椅子,一台很旧的电视可以算是值钱的家当了吧。

刚一坐下,还未开口,这位母亲的眼眶便红了,刘顺香妈妈向我们反映了一些她家的情况:她们本是三口之家,虽不富裕但是幸福美满的家庭。

一年前张燕的爸爸得病,经过两次手术,本不富裕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

十几天前再次发作,离开了她们母女,离开了这个家。

她由于过度忧伤和疲劳,也患病多日。

孩子请亲戚朋友照顾,看了她的回家作业,也发现了她作业马虎、学习也不够理想。

常常还发现她夜间偷偷地哭,吵着要爸爸--------听着听着,我的眼睛模糊了。

我想同刘顺香学的速度慢、厌学有着复杂的原因,要帮助她除了耐心更需要爱心。

让她时时处处感到同学、老师在爱她,关心她!了解她的所想,关心她的情绪,多一个拥抱,多一个微笑,多一次理解,不是强调她作业做得够不够好,不是需要她一开始就要成为最优秀的孩子。

她是在该得到理解的时候没有得到理解,是在该拥有老师关爱时没有得到关爱,是在她该得到家长帮助时没有得到帮助。

这时作为老师我决定重新出发,从心出发,慢加等待,爱加理解,注意家校交流沟通,让孩子重新找到自己。

家访回来,我马上向街道网格领导反映此事,并为这个家庭申请了低保,让她们感受政府的关怀,在经济上尽可能帮助她们。

并让她帮老师发作业,让她与最能关心同学的孩子做同桌,让她做她期望做得,真诚的发现她的优点,及时表扬;真诚看见缺点,及时指正;对她不责备,对她不发怒。

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

所以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

三、感想在这样走访的过程中,获知群众心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正在成为“为居民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的载体,并在逐步成为常态。

走进学生家庭,就带去了政府的关怀、学校的重视、老师的关爱,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对话和交流,汇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学生的心田,必然激起学生心里的浪花。

心灵的距离,有时就等同于脚下的距离。

网格走访就是教师与学生家庭的零距离接触。

第五篇:民情日记村里植树日记2020年5月8日晴今天村里准备栽树,我们没有休息,所以格外的期待,我们早早地起了床,就直奔集合地点。

村民都唧唧喳喳地讨论着植树这件事,有的在想像植树是简单还是困难,有的在讨论我们会植什么树,有的在滔滔不绝地传授着植树的技巧。

看着农舍里跑出来的鸡鸭,还有路旁开得烂漫却有几分孤芳自赏的意味的杏花,异常地激动,空气中洋溢着兴奋与躁动的因子。

组长刘进带着我们直奔树苗,几个人就扶起了一株树干最粗的,最健壮的树苗,继而为它找个“安身之所”去了。

这片山坡因事先挖好坡,左挑右选,选中了其中一个挖的最深的坑,其中一个人扶住树苗,其他组员则一个拿铲子,一个拿锄头,开始刨土,埋根,填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