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还存在许多薄弱的环节,因此,需要我们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完善体制,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指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即取得的成绩及不足,并提出了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举措,以促进我国农村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经济教育基础设施封建迷信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村干部农村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中国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却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有8亿多,所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党和政府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农村精神面貌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尚待解决。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1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的可喜的变化随着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大力开展,农村各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
从政治方面来看,农村的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干部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意识增强。
农民参与政治的热情提高,村务公开不再是口号,而是真正落实到实处,村务公开栏成为每个村的靓丽风景线。
村民逐渐树立主人翁意识,民主意识加强,积极参与村里事务,监督干部的行为。
从法律方面来看,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法制文明是农村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国家实施普法活动,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提高农民法律素质,把农村建设成法制文明的新农村,把农民培养成具有较强法律意识高素质新型农民。
农民学习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知识,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开始自觉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已具有追求民主、自由和正义的思想[1]。
从经济意识方面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民的市场交易意识,诚信意识,竞争意识也大大提高。
农民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农业种植结构,适应市场需要,多方面开展农林牧渔业,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旅游业也蓬勃发展,一些过去无人问津的偏远山村,仅靠农业维持经济,现在,因为自然景观的优势吸引了商家投资,逐渐变成闻名景区,经济结构由单一农业变成农业和旅游业协调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又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村民就业,促进外出务工人员的回流。
从农民素质方面来看,在党和政府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三下乡活动中,农民逐渐摒弃过去陋习,相信科学,正在成为新型合格的农民。
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社会风气正在好转。
调查发现,无论是乡村干部还是普通农民都一致认为,改革开放促进了人们观念的更新,主要表现是人们的法制观念、平等观念、科技观念、效益观念、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等大大增强,特别是在一些比较先进的农村,一些长期处于封闭保守环境的农民,十几年间便成为具有现代意识、敢于搏击市场大潮的能人,人们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另外值得欣喜的是一些具有农村特色,反映农民群众精神文化和真实生活的优秀的文艺形式得到发展,像扭秧歌,地方特色戏曲等,都在原来基础上发展壮大。
2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尽管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在农村的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很严重。
在文化水平方面,农民文化水平偏低,素质亟待提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虽然一直注重提高人口素质,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但是开始的时候,群众的参与却不是那么积极,虽然创造了一个素质提高的平台,但是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以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而且村干部一般认为抓经济建设是实的,是硬道理,而抓精神文明建设是虚的,是软任务。
因而,在现阶段的广大农村中,大多数人也只是初中毕业生而已,而且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居民至今收不到广播, 看不上电视, 整个村庄没有一个图书室, 至于其他的文化设施就更谈不上了。
虽然现在农民群众都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都在致力于培养自己的儿女,但是农村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确实远远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效果等方面与城市相比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致使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农村相对比较闭塞,信息的获取也很不方便,而且许多农村适龄儿童失学,辍学或只能接受一些基础教育。
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比较落后,因此造成农民的思想道德的提高变的更加困难。
国家提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之不相适应的正是农民群众落后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水平。
在道德素质方面,农民群众的法律道德意识淡薄,政治意识淡薄,缺乏诚信,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泛滥。
在一部分农民中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思想有所滋长蔓延, 为了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 置国家、集体利益于不顾。
金钱成为一部分人疯狂追求的对象,因而受金钱的驱使,部分农民价值观念严重扭曲, 在生产经营中急功近利,或者不信守合同, 或者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坑蒙拐骗。
有的村成了制假售假的窝点,农村盛行各种不良之风[2]。
村干部也是利用自己的权利,并不为村民办实事,而是将公共财产充入自己的腰包。
而且,在当今的农村的换届选举中,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想要竞选的人大搞阴谋诡计,成立自己的选举班子,通过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形式深入的调查,将竞争对手的政治资本、经济实力、竞选优势等一一查实,再进行深入分析,而且让他们为自己在全村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行拉票,贿赂选民,将意志不坚定、左右摇摆的中间势力作为主要的贿赂对象。
并且,他们还会在村民面前大放空头支票,承诺自己如果当选会为村里做些什么,但是真正落实的却很少。
在封建迷信方面,封建迷信活动日渐盛行,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有些农民生病不去医院看病,而是相信巫婆神汉的话,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就会找一些所谓的“神医”治疗,或者是跑庙烧香、求神拜佛,结果是不仅耽误拜拜浪费了钱财,而且耽误了治疗。
算命先生,风水先生也是生意兴隆,农村中无论大事小事都要进行占卜,即所谓的看风水。
乱塑神像、乱盖庙宇、乱建祠堂的事情时有发生,不但要村民捐钱捐物,而且还要定期烧香叩头,少数人借修祠堂、续家谱等形式笼络人心, 拉帮结派,左右村里的重大事务。
在村落环境以及文体设施建设方面,虽然近几年党和政府抓文明村建设, 农村面貌发生了变化, 但也有一些村环境建设很差。
村镇道路建设就存在着许多问题, 有的村道路坑洼不平, 泥泞难走; 还有的村垃圾粪便满街, 卫生条件极差。
而且村民的环保意识淡薄,乱扔垃圾,砍伐树木,围湖造田等。
农村的文化体育设施缺乏,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单调。
许多村民日常活动就是吃饭,干活和睡觉,唯一的在各个农村都盛行的活动是赌博,屡禁不止。
大多数乡村文化活动场所年久失修, 长期不开展活动。
二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1完善农村教育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农村的学校应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使他真正发挥作用。
为了解决上学难问题,应该广泛在农村建立小学,中学,避免许多人因为学校离家远,费用高昂而辍学在家。
有条件的农村还可以尝试建立职业培训机构,比如职业中学,用于吸纳中途辍学的学生和想要获得一技之长的农民,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
要改变以往对农村学校不重视导致农村师资极度缺乏,要建立一个长久激励机制,以此鼓励优秀师资力量到农村,还要增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
2加强农村社会文化工程建设,创建农村精神文明活动的载体新形势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要加大投入建设农村文化设施,要建设一支专门负责文化建设和推广活动的农村文化先锋队。
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要创新应用多种形式,改变农民单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农村文化书屋,介绍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贴近农民实际生活;宣传科学文化,破除迷信思想;宣传集体主义,建设和谐社会思想等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
建立农村文化建设先锋队,大力弘扬农村优秀文化,推广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在农闲时节向农民展示优秀文化成果,积极组织村民开展健康的文娱活动,例如一个月放映一次电影,一个月开一次村民大会,向村民介绍科学,政治,法制新动态,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和政治意识。
一个季度一个文艺汇演,把优秀农村文化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用积极、健康、有益的东西把群众空闲时间充实起来, 把那些有害的丑恶东西排挤出去, 使广大农民在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生活过程中娱乐身心、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审美情趣和鉴别能力。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发展农村经济,开放农民思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所以我们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还要首先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做好农村的“对外开放”工作。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可见要“对外开放”首先要做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要大力投入修建公路,广播站等基础设施服务人民大众。
同时积极改善居住环境。
优美的村容村貌,良好的居住环境,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标志,也是使农民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
精神文明建设要和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
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农村工作的最根本目标。
从本质上看,农村脱贫奔小康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协调一致、相互促进的[3]。
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离不开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思想道德的发展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又依赖于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吸引力,吸引外界投资,发展多种经济。
要把农村的特色资源合理利用,例如沿海地区农村可以开展养殖业,养殖和种植全面发展。
山区农村环境优美可以发展山区旅游业,吸引外界投资。
经济发展,与外界的交流多,开放农民思想,使得农民摆脱落后愚昧与时俱进。
同时,多种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4大力整顿,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封建迷信思想在农村根深蒂固,农民对于巫婆神汉的依赖性非常强。
首先建立严格的规定,加大对于巫婆神汉,风水先生等宣传迷信思想的人的惩罚,采取内部瓦解的方法,率先瓦解迷信队伍。
对于寺庙,道观的建设相关部门要严格控制,当然不能一概封杀,要尊重农民的合法的宗教信仰。
要严格禁止迷信活动的开展,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从影响较大的迷信活动开始慢慢全部禁止。
要开展破除迷信专项整治工作,建立科学宣传队伍,对农民进行科学普及教育,对一些迷信说法用科学知识给予揭露。
对于那些思想顽固的农民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对他进行细致耐心的教育,开展模范教育,选出热爱科学,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村民作为其他人学习的榜样,壮大我们科学宣传队伍。
充分利用村里的广播站,宣传廊等宣传载体,宣传科学知识,抵制封建迷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