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渔舟唱晚_教案
引子 微波荡漾 第一乐段 湖光山影 第二乐段 渔歌晚唱 第三乐段 踏浪归舟 尾声 湖边夜色
师:这个主题出现了三遍,每遍的力度有什么不一样? 请同学们再听一次。 (教师播放乐队演奏) 生:回答。 师:第一遍中强的力度,歌唱性的旋律好像一首优美的 渔歌。第二遍乐队的加入,力度渐强使人心情更加激动。第 三遍力度渐弱、音色清脆,好像渔歌声在向远方飘荡。这是 小提琴特有的一种演奏方法,叫泛音奏法(教师演奏) 生:聆听。 师: 虽然这个主题反复了三遍, 但每遍既相同又有不同, 你们发现这三遍旋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 生:回答。 4、第三乐段 师:第三乐段和第二乐段的音乐在旋律、节奏和速度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情绪和表现也相应发生变化,你能听出是 什么变化吗?(出示乐谱,教师演奏第三乐段)
乐曲表现了这样一幅图画: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映照 在湖面上,泛起一片金光。远处依稀可见朦胧的远山和点点 白帆,随风飘来阵阵渔歌声。渐渐的歌声越来越近,似乎还 听到了摇橹声、船桨拍打水面声、渔船乘风破浪溅起的浪花 声,交织成一首欢快的交响曲。渔夫们满怀着丰收的喜悦, 驾着一叶扁舟,渐渐的飘远了。当最后的一朵涟漪也消失的 时候,湖边只留下了一片寂静。 (教师再次演奏尾声) (五)完整欣赏 师:下面我们就完整的欣赏一遍音乐,结合对诗、画的 体会,进一步感受《渔舟唱晚》带给我们的优美意境。 (教 师出示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安静欣赏音乐。 ) 生:欣赏。 师:大家一起再来唱一唱。注意结尾时要渐慢、渐弱, 表现出渔船远去,湖边一片寂静的意境。 生:演唱。 (教师指挥、学生演唱。注意结尾渐慢、渐 弱的表现。 ) 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真是曲尽意犹在。让《渔舟 唱晚》那优美的旋律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2、第一乐段 师:引子之后是乐曲的第一乐段。你们听听它的旋律、 节奏速度是什么样的?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和情景?(教师演 奏第一乐段)
旋律 高低回旋起伏 节奏 舒缓 速度 中速稍快 情绪 优美 联想 波浪
生:旋律由高向低旋转。 师:旋律由高向低回旋起伏,好像湖面波光粼粼、微波 荡漾的景色。我们来唱一唱这段旋律。 (教师画旋律线及简 笔画图) 生:演唱。 3、第二乐段 师:第二乐段是乐曲的中心乐段,其旋律优美。也是用 作“天气预报”的那段旋律(教师演奏第二主题) 师:哪位同学能看着乐谱唱一唱。 生:视唱主题。
旋律 流动、跳跃 节奏 自由、舒展 速度 中速 情绪 舒畅 联想 流水
【教学重、难点】
分辨三个乐段的情绪及联想并记忆第二乐段主题;感受 音乐悠远的意境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先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你们知道这段音乐是中央 电视台哪个节目的背景音乐吗?(教师播放《天气预报》音 乐) 生:是天气预报的音乐。 师:这是我国传统古曲《渔舟唱晚》的主题,1988 年 被用作“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你们听出是什么乐器演奏 的吗?(教师播放筝独奏《渔舟唱晚》主题) 生:古筝。 师:古筝属于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音色清脆。 它的“刮奏”演奏法特别适合表现流水的形象。我们再来熟 悉一下它的音色。 (教师出示乐器图或实物示范) (二)初听 教师:这是一首著名的古曲,还被改编成钢琴独奏、管
旋律 跳跃 节奏 紧凑 速度 中速稍快 情绪 欢快 联想 渔船前进
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的感受非常正确。速度快、节奏紧凑、情 绪更加激动,好像是渔船乘风破浪的前进。 5、尾声 师:你们听听音乐到这儿可以结束了吗? 生:可以。 师:音乐到这儿可以结束了。最后一个音也结束在“1” 上,已经有了终止感。但音乐并没有结束,还有一个尾声, 这是这首乐曲最有魅力的地方。你们听它重复了哪一段的旋 律,听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教师演奏尾声) 生:重复了第二乐段的旋律。 师:准确的说是再现了第二乐段中第 3 遍的旋律,速度 渐慢、力度渐弱,好像渔船渐渐远去,湖边只留下了一片寂 静。 (四)结合诗、画,深化感受 师:我发现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都沉浸在优美的音乐 意境之中了。这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特点之一:不论是古曲、 古诗和绘画都表现出一种平稳清淡、空旷悠远的 “意境” , “此时无声胜有声” 。虽然声音消失了,但留给人们的感受却 是非常深刻的。 这首乐曲 《渔舟唱晚》 取名就很有诗意, 让人浮想联翩。 它是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里的诗句: “渔舟唱晚,
2009. 9
25
教案选登(人教版)
旋律 歌唱性
节奏 舒缓
速度 中速
情绪 优美
联想 渔歌
响穹彭蠡之滨” 。我们从一些古诗和绘画中都能感受到相同 的意境。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哪些古诗与《渔舟唱晚》的意境 是相似的? 生:回答。 师:同学们选读古诗的意境与音乐的意境都很相似。特 别是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你可以 ” 想象那朦胧的远山、一叶扁舟渐渐远去,最后,只留下天边 那一望无际的湖水的悠远意境。 师:有没有绘画呢? 生: (可能回答不出来) 师:同学们对绘画可能知道的不多,我来给同学们介绍 一幅明代樊晖的《溪山远眺图》 (教师出示图画)你们看, 。 遥远的水尽头隐约看见座座远山,空空的水面上几艘小船像 落叶一样在江面上飘荡,表现了一种山高水远、空旷悠远的 “意境” 。同《渔舟唱晚》尾声表现的那种悠远的意境如出一 辙,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这首乐曲是由引子、三个乐 段和尾声组成的。如果我把引子起名叫“微波荡漾” 、尾声 叫“湖边夜色” ,结合诗、画的意境你能为其他三个乐段音 乐起个名字吗?请大家想一想。 (教师分别演奏三乐段片段, 学生分段命名。 ) 生:湖景、渔歌、欢腾。 师:老师也想了几个名字你们看怎么样?(出示课件)
教案选登(人教版)
《渔舟唱晚》 教案
北京市西城区 魏 巍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音乐中表现湖光山色的优美意境。 2、能够积极参与、聆听、探究和表现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聆听、分析、联想感受音乐。 2、综合诗、乐、画等艺术形式,加深对音乐的感悟。 (三)知识技能 1、分辨乐曲引子、三个乐段和尾声的音乐结构。 2、 能记住乐曲第二乐段主题, 并准确的填词演唱歌曲。 3、了解歌唱性的旋律、流动性的旋律等音乐术语。
26 200. 9
弦乐合奏、小提琴独奏等其他的演奏形式。现在来听一种改 编版,听一听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想象一下乐曲表现了 什么样的情景?为什么?(教师播放乐队演奏) 生:小提琴。 师:这是由小提琴演奏家黎国荃改编的小提琴曲《渔舟 唱晚》 ,是由乐队和小提琴合奏的。 (三)分段欣赏 1、引子一首由引子、三个乐段和尾声组成的多乐段乐 曲。在长笛的前奏后,小提琴奏出了引子的旋律。你们听听 它的旋律、节奏和速度是什么样的?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和情 景?(教师演奏引子,学生选择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