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甜味剂对比分析表

糖、甜味剂对比分析表

糖、甜味剂对比分析表
序号
分类
名称
甜度
特点
副作用
备注
1
纯天然糖
蔗糖(白砂糖、红糖)
100
甜味纯正
升血糖,糖尿病、肥胖病、心血管病和龋齿病人应慎用。
-
2
蜂蜜
97
甜味纯正、香味佳
-
3
葡萄糖
70
提供能量,甜味与蔗糖类似。
-
4
乳糖
30
-
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半乳糖;部分人群乳糖不耐受性。
5
木糖
40
特殊气味和爽口甜味,对血糖值影响不大。
与蔗糖相似,不影响血糖。
-
-
180
甜味纯正、吸湿性低,不影响血糖。
不适用于苯丙酮酸尿患者。可分解为甲醇(危险的神经毒素)、苯丙氨酸(脑部永久的伤害)、天门冬氨酸,但其摄入量远远达不到。
-
25
三氯蔗糖
400-800
甜感呈现速度、最大甜味的感受强度、甜味持续时间、后味等甜味特性十分类似蔗糖,不影响血糖。
-
-
26
甜菊糖苷
200-300
部分人群果糖不受性。
8
异麦芽酮糖
42
甜味纯正,不致龋齿。对血糖值影响不大,也避免出现胰岛素性低血糖。
-
小肠内完全分解与吸收。
9
功能性糖
不致龋齿
增殖
益生

润肠
通便
不升血糖
甜味剂
山梨醇
40-60
清凉感,不影响血糖。
-
-
10
木糖醇
60
清凉感强,吸湿性较强,不影响血糖。
一天摄入木糖醇的上限是50克,过量食用腹胀、腹泻、肠鸣,造成甘油三酯升高,肥胖。
具备膳食纤维的部分生理功能导致腹胀。
小肠内部分分解与吸收
6
麦芽糖
40
增味增香,润肺止咳,补脾益气。
升血糖,助湿生热,令人易于腹胀。
易转化成葡萄糖
7
果糖(结晶果糖、果葡糖浆)
90-150
(随浓度变化)
冰凉口感,甜味消失快,不遮蔽食品特色风味。
吸湿性强、含部分葡萄糖,影响血糖。每天果糖摄入量阈值为30~80g。大量摄入果糖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
-
20
低聚甘露糖
10
不影响血糖
大量食用会出现胀气、拉肚子等不适感。每天食用量≤1.5g。
-
21
L-阿拉伯糖
50
类似蔗糖的甜味,调节血糖。
-
-
22
海藻糖
45
甜味温和,口感好,不影响血糖。
-
-
23
普通食品
水苏糖
22
味道纯正,无任何不良口感或异味,快速增殖益生菌,且不会发生腹胀不适。
-
-
24
甜味剂
阿斯巴甜
-
14
新资
(新食品)
异麦芽酮糖醇(俗称益寿糖)
45-65
甜味纯正天然,吸湿性低,不影响血糖,每日摄入50g不会造成肠胃不适。
-
-
15
低聚果糖
30-60
甜味清爽,不影响血糖。
敏感人群会出现胀气、拉肚子等不适感。
-
16
低聚半乳糖
20-40
口感清爽,不影响血糖。
敏感人群会出现胀气、拉肚子等不适感。每天食用量≤15g。
小肠内部分吸收
11
D-甘露糖醇
50
流动性好,不影响血糖。
-
-
12
赤藓糖醇
60
爽口的甜味,不易吸湿,不影响血糖。
患肠易激综合征或其他消化疾病的人应该避免食用赤藓糖醇。
易结晶,没有肠道细菌发酵产生胀气。
13
麦芽糖醇
75-90
甜味温和,没有杂味,不影响血糖,乳化稳定性,吸湿性强。
一天20克,可能导致胀气,腹泻,脱水和头痛。
-
17
低聚木糖
50
特殊气味和爽口甜味,对血糖值影响不大。
敏感人群会出现胀气、拉肚子等不适感。每天食用量≤3g。
小肠内部分分解与吸收
18
大豆低聚糖
70
甜味近似蔗糖,不影响血糖
大量食用会出现胀气、拉肚子等不适感。
-
19
棉籽低聚糖
22-30
吸湿性低,不影响血糖
大量食用会出现胀气、拉肚子等不适感。每天食用量≤5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