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培训PPT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培训PPT


固体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编码
编码采用(EFG)三维编码,E代表经济轴,F代表可行轴,G代表地 质轴。 编码第一位代表经济意义:1代表经济的,2M代表边际经济的,2S代 表次边际经济的,3代表内蕴经济的。第二位代表可行性评价阶段:1 代表可行性研究,2代表预可行性研究,3代表概略研究。第三位代表 地质可靠程度:1代表探明的,2代表控制的,3代表推断的,4代表预 测的。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b以 表示区别。 类型及编码: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 量、资源量分为16种类型。(见下表)
地质可靠程度
一、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 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 测的资源量。 二、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 的品位、质量,也包括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外推的部 分,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 三、控制的:是指对矿区范围依照详查精度基本查明了矿体的主要地 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 和矿体的连续性。 四、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 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 件和矿体连续性已确定。
1.2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简述工作区本次核实前历次地质勘查(或资源储量核实)至本次工作情况、 提交的勘查报告及批准(或认定、备案)机关、文号、批准(或认定、备案)的 资源储量和主要结论,说明各报告的勘查范围、对象、与本报告的关系、在 本次核实范围内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及可供本报告利用的周边工作量。
1.3 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已建设、开采的矿区应详细叙述建设、开采时间、设计单位、设计采选 矿石规模、开采范围、开采对象、开采深度、开拓方案、采矿方法、实际达 产采选规模、采空区分布情况,历年采出矿石量、金属量、损失量、贫化率, 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累计资源储量及探采对比变化情况。说明开采中 存在的重大问题。说明矿山生产成本、供销情况及经济效益。
关于剩余储量估算基准日的问题
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了《转发(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 探矿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建【2008】 228号、简称228号文)。现就228号文中规定的2006年9月30日为剩 余资源储量估算基准日(以下简称财政基准日)在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和矿业权评估时请遵照执行。 一、2008年4月15日前,已完成了各类资源储量报告,财政基准日不 予追溯。 二、本文下发时,已评审备案但进行矿业权价款评估的储量报告,储 量报告中资源储量估算的基准日和财政基准日不一致时,应按照采矿 许可证的核定生产能力,估算两个基准日之间的资源储量,其估算的 资源储量按以下原则处理。 (1)估算基准日在财政基准日之前的,在保有资源储量中扣除两个 基准日之间的储量。 (2)估算基准日在财政基准日之后的,在保有资源储量中增加两个 基准日之间的储量。
3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简要叙述勘查期间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样种类、选矿方法、试验 流程和成果、推荐工艺流程。勘查完成后又进行了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的矿区 应详细叙述新成果。 已开采矿区应详细叙述生产选矿(或加工)工艺流程、列表反映历年选矿 ( ) (加工)成果(包括:矿石入选品位,精矿、尾矿品位、产率、回收率或物性指 标等),对矿石主要组分工业利用和共(伴)生矿产回收进行评述。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
核实报告培训提纲
什么情况下要做储量核实报告
(1)新建矿山。 (2)矿山的整合。 (3)矿山的转让。 (4)采矿权范围的变更。 (5)采矿权的延续。 (6)其它一些特殊情况。
矿产勘查的四个阶段
一、预查:依据区域地质或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 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有 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潜在矿产资源。 二、普查:对可供普查的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 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普查区 地质构造,大致掌握矿体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 采技术条件,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详查地区范 围。 三、详查:是对普查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各种勘查方 法和手段,比普查阶段更加严格的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 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体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 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圈出勘探范围。 四、勘探: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各 种采样工程,详细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 体质量,详细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储量核实报告中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储量核实报告的命名。[正确格式:XX省XX市(也可以使XX县) XX矿区XX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如果遇到多种矿产,那么主矿产应 该放在前面,次矿产放在后面。另外注意的是不允许出现矿山企业名 称,例如: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罗庄西山建筑石料用玄武岩矿资 源储量核实报告] 二、封面问题。(编写单位和提交单位问题,以及该有的选项都要有, 不然不予受理)。 三、正文要写摘要,前言中要写清本次核实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在 摘要中要介绍矿区的位置,行政管辖,矿区中心地理坐标,采矿证颁 发单位及有效期,采矿权人及企业性质,矿区面积。本次储量核实工 作的时间和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本次工作得到的成绩也就是矿山累 计查明资源量、消耗资源量及保有资源量。目的就是为什么进行本次 储量核实工作,任务就是本次储量核实为了取得哪些成果。)
四、在报告的编制中,对矿权内的矿体的数量、规模、形态和品位以 及矿体的分布要重点分析。(这就要求我们再储量核实工作中投入相 对应的地质工作,尽量对浅层矿体达到工程控制。防止出现在叙述第 地方出现矿体偏移和准确度不高的情况) 五、在储量估算中,要对勘探性评价进行质量评述。以及本次工作的 质量评述。(就是针对报告中出现的数据要进行详细说明,比如采场 的平均的采高是多少?样品品位是多少?矿区开采边界线的确定等等。 比如:采场采高这块,要求是沿着开采宕口每隔3m-4m定一个点,一 般要求至少有7个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皮尺拉高 度取平均值。但是有的采场比较高,这时候采用罗盘来解决此问题。 样品品位需要取样,具体方法是布置探槽。槽探工程主要用于揭露表 土覆盖区的矿体,要求沿勘探线布置,深度不超过3m,槽底宽度不小 于0.7m,槽探按要求揭露到新鲜岩石,槽内均清除干净,底壁完整, 保证刻槽取样的代表性。矿区开采边界线要通过罗盘和GPS定位仪来 确定。)
储量分类经济意义
一、经济的: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计算的。 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足以满足投资回报要求。 二、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测性研究的情况下,其开采时不 经济的,但接近于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等条件的改 善下可变成经济的。 三、次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测性研究的情况下,开采时不 经济的或技术上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 下降后变成经济的。 四、内蕴经济的: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 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实经济的 还是边际、次边际经济的。
2.5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简述主矿体(层)上下盘围岩岩性及矿体(层)夹石岩性、数量、分布、规模 (长、宽、厚度)及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对矿体(层)完整性的 影响程度。 2.6 矿床共(伴)生矿产 简叙共(伴)生矿产种类,结合新成果说明各组分含量、总量,评价综合 开采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意义。
1.4 本次工作情况 叙述本次工作时间、经过和投入工作、完成各项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 果等。列出核实后的各类资源储量。 1 5 1.5 特别情况说明 2 工作区地质 简述工作区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基本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变 质作用等)概况。 2.1 矿床特征 综合叙述矿体(层)赋存层(部)位、控矿条件、矿体(层)数量、总体分布范 围(具体地段、长度、宽度、延深)、总体产状以及对矿床的新认识。
十、相关数据的引用。要求是引用数据要说明来处,最好是最新的资 料,如果时间过长,需要重新做相关工作。 十一、储量结果的表示:根据规范要表示出两个单位。即前面是多少 m,小括号里面工作区地质 3、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5、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6、资源储量估算 7、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 8、结语
1.前言 前言(摘要要放在前言前面) 前言 1.1 概况 阐明项目原由,矿业权人(投资人或矿山企业拟建、在建单位)提出的核实目 的、任务及具体要求和地质资料依据。说明工作区(矿区、井田、矿段或××矿 区、井田、矿段的××部分)的位置(位于县城方位、直距)、行政管辖。工作区 矿业权设置情况,包括许可证起止边界拐点号、地理坐标、面积及有效期。
2.2 矿体(层)特征 分矿体叙述(经开采的则对矿体的保有部分分别叙述)。 简述主矿体(层)的具体赋存部位、空间位置、分布范围、与上、下矿体的关 系(或距离),矿体(层)形态、产状、规模(长度、宽度、延深)、矿层厚度、 有用组分(品位含量)、含矿率(含矿系数)、荒料率及变化。对次要矿体(层、 或小矿体)可列表反映基本特征。以插图形式反映矿区内矿体(层)平面分布 范围。 矿体(层)规模、数量、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的矿区和因变更工业指标而需 核实的,应补充以下内容:矿体(层)连接对比标志、依据,矿体最大最小埋 深、赋存标高、矿层厚度、品位变化规律,主矿体(层)控制程度和资源储量 所占比例。并以插图形式反映矿体重新圈定前后的变化情况。
六、保有资源量的确定:规定在普查中不能出现332,详查中不能出现 331,针对我们目前开展的业务,大部分都是122b,333。另外注意的 是334资源量不能计入保有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应单独列出来。 七、储量变化情况说明:对比上一次储量发生变化的情况要细化说明。 即采矿权内累计查明量与上次比变化情况的主要因素,要量化出来,通 过表格或者文字,说明由于XX原因,本次核实工作中,引起了储量的变 化。谨记:原因要量化。 八、工业指标:包括矿种、规模、储量估算范围、最小剥采比等等。其 中最小剥采比一定要了解清楚,因为大了、小了都会影响到资源储量估 算的结果。最小剥采比的定义简化就是剥离出的非矿体除以剥离出的非 矿体+剥离出的矿体的比值。剥采比在报告中要计算。 九、实物工作量:(1)地质地形图的测量(实测),一般应大于采矿权 的范围。(2)剖面图的实测。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实测剖面。(3)采场 现状的测量:即确定开采边界线,一般应大于采区范围。(4)水工环地 质调查点。(5)工程测量及剥土。(6)基本分析样:即样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