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4、核心概念的界定
“过重的课业负担”指的是学生因为“题海战术”和“满堂灌”而造成的学习上的心理和生理的负担,如对学习乏味、学习压力过大、重复训练过多等。“减负”就是要减轻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避免过多的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学生以宽松、自由、自主的学习,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高效,从而还学生以健康全面的发展。
5、研究设计
提出假设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明显的效果,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变量分析
自变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因变量:①学生的学习效率
②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③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选择研究对象
在某一中小学校中随机抽取两个教学班作为实验班,学校是随机分班的,实验班和对比班的任课老师教学水平相当。实验班采用的是新的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而对比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论文题目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的实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1、选题的缘由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是全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之一。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现象折射出了沉重的历史根源和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既是现实问题,也是理论问题。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切实实的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的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是要在培养有效教师的基础上,通过转变中小学课堂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新的学习策略、新的教育方式,形成新的课堂模式,带出新的教学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精心设计作业,既要能够巩固所学,又要不增加学生负担。
李继兰:《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的思考》,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
张书义,张义华,李慧:《关于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的思考》,河南:天中书刊2001。
王厥轩:《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的理论思考与对策建议》,上海:中国教育学刊1995。
陈至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光明日报2001。
2、文献综述
“减负”自引起重视以来,一直热度不减,国内相关的文献数据数不胜数,无论是理论思考还是实践调查,我国的学者们都做大量工作。
李继兰在《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问题的思考》中,提到中小学生课业过重负担问题,一直是长期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严重障碍。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实质和造成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提出了从端正教育思想、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优化作业等方面,减轻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思路。
张伟江的《加强综合长效治理切实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一文中,认为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的体现是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教育现代化既需要教学设备设施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教育与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减负”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措施。
研究的意义:
小学生过重的负担,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四基”的巩固提高。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目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学的角度讲,有利于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特别是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整个过程的调控和创新。
②实验阶段(2015年9月—2018年6月)
对全校展开实验研究,重点研究两个实验班,记录和积累实验数据。对比和分析每学期期末实验班的成绩,并与对比班的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和实验报告总结。
③总结阶段(2018年6月—2018年9月)
对检测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规律、撰写实验报告、论文。
7、参考文献
研究思路与方法
①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②为“减负”创造良好环境。
③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④树立终生学习的教学观念。
⑤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质量。
⑥构建立体校园文化,注重环境育人。
⑦自主活动,为学生展示优点特长创造条件。
6、研究进度安排
实验时间:三年
①准备阶段(2015年6月)
学习教育改革理论、转变观念,查阅资料,调查学情,了解待解决的问题,确定实验课题,制定实验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中小学课业负担无论是在价值判断、成因分析还是策略解读上都存在各自复杂的结构。在下一步教育工作中,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真正减负落到实处,对于我国青少年儿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目的:
改革目前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状况,从根本上落实“减负”工作,提高小学教师教学业务能力。
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克服我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系统方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达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目的。
导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学院意见:
学院(盖章)
年 月 日
徐敏的《小学生减负的教育政策设计》一文中,提出学生学习负担的概念与类型出发在分析了形成学生负担的种种原因之后,又继而从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行为与学生学习负担重两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其相关性。并以J区为调查对象,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进行实例分析。得出规范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行为对于减轻小学生学习负担是极其必要的。最后从政策设计方面提出了笔者自己粗浅的认识,希望籍此能够为规范教育行政部门的行为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想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