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益者三友

益者三友

我读益者三友的感悟
我们都听过世间绝唱,我们都了解三足鼎立,我们都知道什么叫贞观之治,我们都明白宋词的无限魅力.这些辉煌的背后都少不了成功的助推器---朋友.所谓朋友就是春秋时期的钟子期、俞伯牙;朋友就是三国的刘备关羽和张飞;朋友就是唐朝的唐太宗和魏徵;朋友就是宋朝的苏轼和佛印禅师.
人是容易受环境和他人影响的。

所以国人自古珍视益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 意思是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

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

”负荆请罪”是我们耳濡目染的词,但你可曾想过之后两位主人公廉颇、蔺相如也是朋友的典范.战国末期,赵国能暂避秦国的主攻源于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和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廉颇的英勇抗战.二人为了共同维护赵国的利益,同仇敌忾.
无论从奴隶制度到封建制度,还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制度,朋友的角色在生活中始终没有改变过.古人云:“以铜为镜,正冠;以人为镜,正己。

”所以要时常以朋友作为镜子,来提醒自己做的对不对。

现代生活虽然时尚,虽然日新月异,但朋友依然是生活的宠儿.太多的勾心斗角,让我们把失望变成朋友的代名词,尔虞我诈的一幕幕浮现,让我们怀疑朋友的真挚.现在的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什么是朋友,朋友给了我什么.故现在交友需慎重,需三思而后行.因此交友可分几个层次:一曰泛泛之交,也称酒肉之交,扎堆儿吃饭、喝酒、一起享受。

二曰互为之交,也叫利害之交,合伙挣钱做生意,利则交、害则离。

三曰道义之交,也做同志之交,你心我愿,共同志向。

四曰生死之交,为友能做到死而无憾,这是知己之交。

孔子已成为历史,但孔子眼中的朋友却穿过”悬崖峭壁”,经过”芳草斜阳”一直静静流淌着.朋友依旧需要真诚相待,人际之间,先要广结善缘,谓之结缘,同学同事、老乡战友、同趣同伴,都可称之为结缘。

再要珍惜所结之缘,谓之惜缘,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朋友也如此,在一起的时候,就要学会珍惜。

其次要顺从所结之缘,谓之随缘,山不转水转,路不转人转,人与人交往,没有绝对指派某人一定是朋友或者一定不是朋友,随遇而安.也许有人会顾虑:如果直接的把真诚话说出来,误解会不会更严重呢,甚至朋友翻脸呢?事实上,真正的朋友肝胆相照,不打不相识,既然没有说出真话来,怎可知道对方一定会拒绝?兴许对方暂时无法接受,事后呢,若发现真的是为朋友着想,出于你的真诚,对方反而一定会觉得相当的感激。

朋友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如果地位不平等,一个教训一个,那么这叫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不是朋友。

做为朋友,应当履行真诚相告、委婉劝导的义务.西方人还有一句话说:朋友就是在性格上互相裸露,不穿衣服。

既然一个朋友在需要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朋友,所以无论如何,交友的原则都必须遵循真诚以待的基本原则。

做朋友,就让朋友直接了解我的性格,赤诚相见,在朋友面前我的性格不穿衣服,不要伪装,更不需要化妆。

“益者三友”不仅是孔子在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中的结晶,也是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产物.朋友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一朵奇葩,在现代生活中朋友依然是瑰宝.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