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乡养老现状调查报告

家乡养老现状调查报告

家乡养老现状调查摘要:2008年8月23日到27日,我对淄博市和莱芜市交界处的五个自然村的部分老年人,以入户和随机调查的形式,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现状等相关问题的调查。

我主要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生活状况,与子女关系情况,活动情况,医疗保障状况,补助情况和对生活的满意情况等几个方面展开了调查。

调查以访谈形式展开,在与老人谈话的过程中记录老人对设计好的相关问题的回答。

我在比较偏远的农村老家生活了十年,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比较深的感情。

因为我家里的人对奶奶的态度差异很大,我小时侯对奶奶的态度也因此发生过比较大的变化,但最后在爸爸的感召下稳定下来。

不管老人是否曾经做过一些对不起儿女的事,也不管老人过去是做错过一些事,做儿女的都应该好好地赡养老人。

这是我做这项调查的原因之一。

在这项调查中,虽然我不能为这些老人做什么,但我想去了解他们的生活。

也希望我的调查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老人生活现状、关注农村养老。

一社会背景及当地部分情况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拥有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农村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

而当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未来20年到30年,老龄化高峰即将来临。

在老龄化和独生子女的双重压力下,传统养老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正日益突出,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在我国,无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西部不发达地区,农村养老现状都不很好,都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

淄博市沂源县经济比较落后,莱芜市钢城区经济较发达,因而两县区在对老年人补助方面方法不同。

前者采用单一的财政补助方式,各村根据收到的乡财政专项资金多少和老年人情况,制定补贴标准。

受到补助的老年人年龄标准一般在70周岁以上,补助金额一般20元/月。

而后者统一标准,采取养老保险的方式,对80岁以下达到年龄的老年人一次性收取400到700不等的钱参入养老保险,财政上再给予一定补助。

受到补助的老年人年龄标准为60多岁,补助金额也由去年的20元/月提高到今年的40元/月。

但两个县区对9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有额外的补助,而对有退休金和抚恤金的老人不予补助。

在合作医疗方面,沂源县受访的三个村较大,村里就有合作医疗点,而钢城区受访的两个村较小,没有合作医疗点。

但沂源县各村的合作医疗点最多只能给合作医疗成员报销20元,乡镇和县里的定点医院才可按药费的30%左右报销。

而钢城区一定区域内都有一个主要的合作医疗点,可报销药费的60%,镇医院可报销40%,区级医院可报销20%到30%。

二调查方法和对象及活动过程(一)调查方法入户和随机调查,多数在村里街道上或门口碰到,少数直接入户,以访谈的方式展开调查,在与老人谈话的过程中就受访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已设计好的问题,获得老人的回答,并记录下来。

(二)调查对象在山东省淄博市和莱芜市交界处的,淄博市沂源县徐家庄乡南泉村、泉峪村、月庄村,莱芜市钢城区辛庄镇西泉村、北泉村五个自然村,对五十名老年人进行了调查。

(三)活动过程2008年8月23日到25日上午,利用两天半的时间,对南泉村24位老年人进行了访问调查。

由于离开家乡是十多年中,基本没有与村里人接触,以及老年人有特别想和年轻人交流的意愿,所以在这期间与老年人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心,也帮助一位腿脚不便而儿女照顾不多的老奶奶填平了门口的小路上被雨冲出的一些小坑。

期间还向村里农村合作医疗定点的一位年轻的乡村医生,询问了一些与我的调查有关的关于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

25日下午对人口较少的泉峪村6位老年人,进行了访问调查,期间询问了一位耳背的老八路。

因为耳背,很少有人愿意费力大声和他说话,但他很想和别人说说话。

26日利用一天时间访问调查了月庄村10位老年人。

28日对与我村有一河之隔的西泉村和北泉村的十位老年人进行了调查。

期间在向西泉村会计介绍我的调查情况并索要盖章和意见时,谈话中获得不少关于农村合作医疗和村里开支的一些情况。

三调查分析和感悟(一)老年人的基本情况1健康状况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在受访老年人中,68%身体长期处于疾病中,长期受着高血压、气管炎、浑身疼、腰疼、关节炎、冠心病等各种病的折磨。

10%的老年人经常生病,生了病还不容易康复。

仅有22%的老年人感觉健康,不经常生病,但这其中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患者一些潜在的病。

经常患病和久病中的老年人,不但要承担着昂贵的医药费用,还要承受着病痛带来的折磨。

我相信,倘若给他们比较好的治疗,其中肯定有不少人可以享受健康的生活。

没办法,他们的儿女大多不是没多少钱,就是对老人不很关心,而合作医疗报销医疗费的比例比较低,对老年人更是没有特殊的政策倾斜,因而大多数患病的老年人得不到正规的治疗。

然而在受访老人中有一位奶奶的情况值得关注,她叫崔现花,今年71岁。

她此前也是经常患病,但是自从她信仰了基督教,她就很少再患病,身体也变得硬朗起来,精神状态特别好,可谓是精神矍铄。

虽然我不信仰各种宗教,但我相信宗教确实对一些信仰它的人的精神有很大有益的作用。

无论是研究,还是现实情况,都表明精神状况对人的健康状况影响很大。

良好的精神状况确实有利于健康,而宗教可以让部分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农村的老年人生活单调,生活比较艰苦,又有不少人承受着疾病的折磨,再加上儿女们精神上的关注不够,很容易导致老年人精神状况不佳。

因此老年人信仰合法的宗教或许很有好处。

2寝食情况与健康状况相比,受访老年人的睡眠情况还不错。

38%的老年人睡眠很好,30%睡眠一般,22%睡眠不很好,仅有10%的老年人睡眠质量很差。

饮食情况也不错,虽然吃得不很好,但大多数受访老年人能吃不少。

42%表示吃得很好,40%表示吃饭一般,仅有18%的老年人吃不下饭,每天凑合着吃一点。

3年龄、老伴是否健在及有儿女情况因为样本容量小,又没采用严格随机抽样调查,受访老人大多为60到80岁之间。

关于老伴是否健在问题,54%的受访老人老伴健在,44%的老伴已故,2%也就是一位受访老人未婚。

关于有儿女情况,82%的老年人有儿有女,10%只有儿,(其中有一位老人无亲生子,只领养一儿)6%只有女儿,2%无后。

(二)生活花费情况月均花费在500以上和400到500之间的各占8%,300到400和200到300之间的各占22%,100到200和100以内的各占20%。

尽管自己种粮食种菜,或者儿女们送粮食送蔬菜,但与我们这些健康的大学生的生活费相比,大多患病的老年人的花费确实少的可怜。

各有44%的受访老年人的花费最多的方面是医疗和饮食,12%表示在人情费方面花费最多。

对于花费来源,48%表示主要来自自己的劳动所得,身体还不错的有时出去打工,大多种地,养蚕,养羊等。

30%表示主要来自子孙,这个比例显得相当小呀,然而大多数老人并不抱怨子孙不给生活费或给的太少,理解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困难。

但在我看来,大多数子女做的确实有些过分,一年才给老人一百元左右,更有不少一点也不给的,真令人寒心呀,这与老人的大度和宽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6%表示主要来自退休金,14%表示主要来自养老金和抚恤金。

2%表示主要来自自己以前的积蓄。

(三)与子孙的关系1子孙看望情况12%的受访老人和子女住在一个院子里,80%的老人子女经常(年均13次以上)看望自己,8%的老人子女看望自己相对较少。

这方面子女做得还算不错,值得肯定。

老人对此的希望也和实际情况基本相仿。

14%表示西方与子女住在一起,84%表示经常来看望自己,2%表示看望自己此书不用很多。

从谈话中可以深深体会到老人为子女着想的父母之爱。

2老年人对子女的评价关于子女对待自己的态度问题:98%的受访老年人表示子女对自己还算尊敬,仅有2%表示子女不很尊敬自己。

关于自己的饮食起居谁照顾的问题:86%的老年人表示自己照顾自己饮食起居;12%自己照顾自己饮食起居,但子女也照顾一些;2%表示自己的饮食起居主要由子女照顾。

关于子女与其配偶谁对自己更好的问题:94%表示子女与其配偶对自己都很好,4%表示子女待自己更好,2%表示子女及其配偶对自己都不好。

对于儿子与女儿谁照顾自己多的问题:26.2%的老人表示儿子照顾多,33.3%的老人表示女儿照顾多,40.5%的老人表示差不多。

我一直以为做儿子的会更加孝顺父母,但在这里可以看出女儿更孝顺。

如果再考虑儿子基本与自己在一个村里,而女儿则有不少嫁到外村,那么这一点就更明显了。

关于自己对子女照顾自己的评价:2%表示很孝顺,81.6%表示孝顺,16.3%表示不很孝顺。

从谈话中可以体会到很多子女对老人并不算尽到了赡养义务,但老人仍表示子女孝顺,或许老人不想说子女的不是,或许老人认为家丑不可外扬。

从中不难想象老人内心的苦楚。

(四)活动情况56%的老人经常活动,但基本都是参加劳动,10%的老人偶尔活动,34%很少活动。

在经常或偶尔活动的老人中,82%参加劳动,15%散步,3%参加球类运动(是一位老教师)。

参加劳动的老人占受访老人总数的56%。

参加劳动的老年人比例相对很高,但参加其他活动的老人比例很低,这与农村老年活动设施和组织匮乏有关。

(五)合作医疗及对老年人补助情况关于对农村合作医疗如何报销:在44个入合作医疗的老人中,11人表示清楚,8人表示不很清楚,25人表示不清楚。

关于农村合作医疗是否能让自己得到实惠:27人回答“是”,9人回答:“否”,8人回答“一般”。

关于基层队合作医疗的执行情况:37人表示还可以,7人表示不好。

关于村里对老年人的定期补助数额情况:2%认为较多,28%认为一般,60%认为较少,10%认为没有。

从中可以看出,很多老人对合作医疗如何报销不清楚,但好在合作医疗以家庭为单位,子女可以帮着办。

关于村里对老年人的补助情况,基本上各村情况不一样。

沂源县的这三个村制度差不多,这些对老年人的补助资金全部来自乡财政,但具体标准不一样,月庄村老人从71周岁开始补助,南泉村从75周岁开始,对于90岁以下的每月补助20元,90岁以上的一天一块。

而钢城区采取统一标准,从六十多岁开始补助,一月补助40元,90岁以上更多,但80岁以下老年人都按年龄段一次性交400到700不等的钱入养老保险。

各村都对条相对更困难的老人有些照顾,对年龄限制不那么严格。

(六)对生活现状的满意程度总体情况:20%的受访老人表示很满意,68%表示基本满意,10%表示不很满意,2%表示失望。

饮食情况:分别有24%、64%、12%表示很满意、基本满意、不很满意。

睡眠情况:分别有26%、38%、32%、4%表示很满意、基本满意、不很满意、失望。

住宿条件:分别有2%、76%、12%、10%表示很满意、基本满意、不很满意、失望。

健康状况:分别有22%、28%、48%、2%表示很满意、基本满意、不很满意、失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