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群体心理与团队建设篇

群体心理与团队建设篇



(S· Robbins) P·
群体士气
• 《尉缭子》:“夫将之所以战者,民也。 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夺 则走。” • G· Smith:“对某一团体或组织感到满 R· 意,乐意成为该团体中的一员,并协助 达成团体目标”的一种态度。
群体士气与生产率

士 A:士气高生产率低 B:士气高生产率高
四、群体凝聚力
• 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 • 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 • 群体成员的相互吸引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信息沟 通状况 群体的领 导方式 群体的 地位
群体目 标结构 群体规 范性质
群体凝聚力
群体 与外部 的关系 成员的个 性特征
群体规 模大小
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低 凝聚力的高低
高 群 体 目 标 与 组 织 目 标 一 致 性 程 度 低
• 4.影响从众行为的主客观因素 • 1)群体的条件与特点。 • 2)群体中个别人的反从众行为是抵消从 众行为的一个因素。 • 3)个人的心理特点如需要、情绪、智力、 自尊心等与其从众行为有关。 • 4)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高低与从众行为 有关。
5.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
• • • • 1)表面从众,内心也接受。 2)表面服从,内心却拒绝。 3)表面不服从,内心却接受。 4)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心口一致
高内聚力消极引导
时间
群体决策
• 是指对企业中的重大问题,在领导主持 下通过集体充分讨论而做出合理决定的 过程。
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差异比较[1]
决策方 式
个人决策

群体决策

较好
速度
准确 性 创造 性
较差
较高,适用于工作结构不明 确,需要创新的工作 取决于决策任务的复杂程度, 通常费时少,但代价较高
群体成员加入群体的目的
• • • • • •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地位需要 (满足自我确认) 情感需要 权力需要 实现目标的需要 (成就感)
第二节 非正式群体
• 非正式群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 存在。 • 一、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 正式群体:为了达成与组织任务有明确 关联的特定目的,以及执行组织的特定 工作而产生的正式的、官方的组织机构。
A
B
C
X
实验结果
(l)大约 1/4到 1/3由被试者保持了独 立性,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 (2)大约有15%的被试者在12次回答中 有9次从众,占75%。 (3)所有被试者平均从众行为的比例为 35%。
从众产生的原因
• 信息压力 • 规范压力
从众的意义
• 从众有助于形成群体的一致行为,有助 于实现群体目标。 • 从众的实质是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 人的观念和行为。 • 从众心理倾向于形成“舆论一致”,这 种压力容易迫使人“人云亦云”,窒息 成员的独创精神。
活动
相互作用
感情
群体成员的相互影响
(二)构成群体的必备条件
• • • • • 各个成员间具有共同目标与利益。 各成员间得到密切协作和配合的组织保证。 群体要满足各成员的归属感。 群体成员之间需要有工作、信息、思想上的交流。 群体成员之间需要有感情交往等。
三、群体的种类
• 假设群体(统计群体)与实际群体 • 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 问题的需要,人为地 • 划分而成的群体,是 • 研究和分析问题的必要 • 手段。
讨论
• 群体规范与规章制度有何不同? • 群体规范对人的约束力量的心理机制是 什么?
群体规范形成的心理因素
• 模仿。是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刺激(榜 样)做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 • 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 理与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 服从 。是指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等办事 的行为。
群体规范形成的阶段
三、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 1)以相近的心理特征或同级需求层次为引 力自发形成,规模通常不大。 – 2)主要功能观念是满足个人的心理需要, 一般不带政治色彩。 – 3)与正式群体在根本利益上一致,二者不 是截然对立的。 – 4)内部有很强的凝聚性,一经形成,不易 解体。
– 5)群体内部压力不大,成员的信念和行为 有高度的一致性,甚至达到模式化的程度。 – 6)内部信息反映灵敏,传递迅速。 – 7)由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且威信高,影 响力大。 – 8)具有双重作用,有时可作为正式组织的 辅助力量,有时则成为异己力量,削弱正式 群体,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群体规范案例
• (1)与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大发横财相 比,白用一点电微不足道,工资这么低还完成 教学任务就够高尚的了。 • (2)这年头人际关系第一,谁也犯不着反对 别人,更不能去告状。 • (3)不与大家一致,要受孤立。 • 人们对唯一不用电炉者说:“夫子,你真是洁 身自好啊!”被问者立感压力,连忙辩解: “不不,我是懒,不爱做饭。”证明他的确没 有揭发,算是对群体没有危险的人。
•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 正式群体指根据正式文件明文规定而建立起 来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指在其他成员的社会 心理因素一致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群体。
• 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
–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划分大小型群体是以 群体成员是否有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和联 系为标准。大型群体指成员之间只是以间接 的方式,通过群体的共同目标,通过各层组 织机构等而联结在一起的群体。 – 小型群体指成员之间有着直接的,面对面的 接触和联系的群体。
四、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 (一)非正式群体对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的作用
– 1、控制作用。非正式群体内部有着约定俗成的、 具有巨大约束力、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对 群体成员起着控制作用。若不与群体保持一致, 就将被孤立、被抛弃。 – 2、激励作用。 – 3、改造作用。 – 4、影响作用。
• • • • • •

A
C:士气低生产率高
B C


生产率

(K·Davis,1962)
内聚力与生产效率
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研究证明,仅仅靠群体的内 聚力,不一定提高生产效率,只有加上积极的诱导,才能有助 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下图:
高内聚力积极引导 低内聚力积极引导 对照组 低内聚力消极引导
生 产 率
二、群体的特征
• 群体的特征
– 1)各个成员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在 共同的活动中相互作用,彼此影响。 – 2)成员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及其他成 员的存在,并为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相互信 赖、相互依存。 – 3)各个成员具有群体意识、归属感,意识 到“我们属于同一个群体”,“我是这个群 体中的一员。”
长谷川晃的个体人与组织人
个体人
独立性强 重视创造性 好冒险 重名誉 性格较独立 顺应能力弱 富于专业精神 少数派
组织人
依附性强 重视一般知识 好安定 重头衔 性格较普遍 顺应力强 业余精神 多数派
• 3、从众行为分析 • 主要看从众的是什么样的行为。 • 不闯红灯.社会大力提倡,乱闯红灯者自 觉无颜,从众遵守交通规则。 • 如对社会的一些歪风邪气不加以阻止, 任其泛滥,也会造成压力,使一些一直 薄弱者随波逐流。
(二)处理好非正式群体的条件 1、互相信任 2、互相支持 3、沟通思想 4、正常解决矛盾 5、互相尊重
五、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 • • • • • 根据形成的原因不同可分为: 1、利益型 2、信仰型 3、情感型 4、爱好型 5、亲缘型
• • • •
根据成员的构成情况划分为: 1、平行型 2、垂直型 3、混合型
二、群体动力学研究
• (一)社会关系测量法
群体动力问题
• “准停滞平衡” • 1+1>2
–群体规范 –群体压力 –群体凝聚力 –群体士气
群体规范案例
• 某大学青年教师宿舍的一层,门对门十间房, 住了6个系的18名青年教师。这是一个由年龄、 地位和收入大致相同者组成的松散生活群体。 用电规则上赫然规定:严禁使用电炉,违者重 罚。然而除一间例外都有电炉,而且公开推广 了一种偷电方法:在各自门外的电度表进出线 间跨接了一马蹄形导线。月末校动力科派人抄 录电表时暂时拆去。半年中曾有两间房因忘了 拆去被抓住,各罚款30元,大家表示同情。此 外相安无事。每到吃饭时小炒大煮,充满欢笑。 他们这种行为显然是与正式规范、特别是师德 相背离的,但他们的规范是:
• 3、利用其信息沟通迅速的特点,及时收 集职工对企业的意见和要求,使领导做 到心中有数。 • 4、利用其凝聚性强,能较好地满足成员 的社交、归属等心理需求的特点,有意 识地把有些企业无力顾及的群众工作由 他们去做。
• 5、利用其内部群体压力大,成员从众行 为、标准化倾向强的特点,在确定定额 和任务指标、分配生产任务时,适当提 高标准,加大难度,提高劳动效率。 • 6、利用领袖人物说话灵,威信高,能力 较强,影响力大的特点,授予相应的权 利,将群体纳入正式组织目标的轨道。
• 酝酿时期 • 优势见解形成时期 • 群体成员遵从时期
群体规范的类型
绩效方面
形象方面
社会交往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资源分配方面
群体规范的作用
• • • • 维系群体的作用 统一群体成员认识的作用 引导行为的作用 惰性功能
就你逞能,大家都是隔天生蛋,你为什么天天生蛋?
他特殊!
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
“三垂线”实验(Asch,1951)
第三节 群体行为的基本规律
• • • • • • 一、群体结构 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的有机组合: 年龄结构 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 性格结构
– – – – 籍贯结构 性别结构 党派结构 宗教结构
• • • •
同质性:知识、能力、年龄、性格较接近 异质性:各方面迥然不同。 两者各有何特点? 异质群体在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创造能力、成 员对解决问题结果的满意度上,均优于同质群 体。 • 同质群体完成简单任务时效率较高; • 异质群体完成复杂任务时有较高的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