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规范书

技术规范书

技术规范书项目名称:揭阳供电局购置输电专业电缆绝缘性能现场校验装置(新技术)物资名称:局部放电特高频监测装置标定平台及现场校验系统技术参数:1投标须知1.1本技术条件书规定了高压电缆局部放电现场检定装置技术规范、设备配置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要求,本技术条件书适用于XX供电局购置高压电缆局部放电现场检定装置项目(项目编号:)。

投标人必须认真阅读以下内容,以免造成投标失败。

1.2本次招标设备为高压电缆局部放电现场检定装置设备,不接受固定式及其它类型同类产品设备;投标人投标设备必须是成熟完整的成套产品,且使用记录良好。

1.3投标人应充分理解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投标设备应满足本招标书的技术规范。

1.4投标人应按照本技术条书中的要求提供相应文件及响应,如文件不全或不响应,应视为废标。

1.5投标人投标设备的技术参数如与招标书“技术要求”不符,应在“差异表”中如实澄清,否则视为废标。

1.6投标人负责提供投标设备的现场测试、调试工作,如向第三方外购设备或配件时,投标人应对质量负责。

1.7投标人投标设备应在工厂内通过完善、严格的测试检验。

1.8所有资料、文件、图纸要求以中文书写(原厂商的资料如果有英文资料则需要将其附带),所有计算、说明、图纸、文件、手册等采用国际单位制。

1.9本技术规范书的解释权属于广东电网公司XX供电局。

同时双方签订合同之后,XX供电局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以及因买方应用发生变化导致在系统软/硬件配置发生改变所产生的一些补充要求,具体事项由双方共同商定。

2技术文件的组成2.1投标设备的详细供货清单2.2技术应答书,应逐条“点对点”回应本标书的技术规范;2.3差异表(格式见附表);2.4投标设备的产品样本或图片;2.5售后服务保证3引用标准除本规范书特殊规定外,投标人所提供的软/硬件产品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相关规程和标准,并遵照IEC 60270标准,并要求所用标准必须是最新版本,如果这些标准有矛盾时,应按最高标准的条款执行或按双方商定的标准执行。

4技术要求4.1设备使用环境要求4.1.1 工作环境温度要求:5ºC~+50ºC。

4.1.2 工作环境相对湿度要求:最大90%,无凝结。

4.1.3 设备应能够在干扰多样、背景信号复杂的环境中进行局部放电信号的测量,并且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4.2设备检验报告和证书要求4.2.1产品出厂检测报告。

4.2.2提供不少于20个典型放电信号特征图谱。

4.2.3提供中文操作手册4.2.4提供设备产品样本册、对每个单项产品,投标方必须提供原厂商的正式技术指标说明材料。

4.3技术原理基于局放电流脉冲信号分离分类技术的局放检测,通过对放电的电流脉冲信号进行宽带采样获取信号完整的时域波形,并针对不同放电及噪声的差异提取多种信号特征,将不同的放电分离开来,再将其放电特征与专家库中的放电特征进行比较,判断被测放电类型与已知放电类型的相似性,从而实现对每一类放电进行甄别,进而诊断设备绝缘状态。

4.4硬件要求4.4.1系统应有效监测电力电缆及其接头等电力设备的局部放电情况。

4.4.2系统检测带宽至少为30MHz4.4.3采样速率至少达到100MS/s4.4.4系统应具有宽带采样能力,现场抗干扰能力强,还应具有故障缺陷信号分类功能,能够对故障缺陷进行识别、分析、判断。

4.4.5系统应采用模块式结构,能够方便地与用户现有软硬件系统相整合。

4.4.6系统应配有外同步装置取得同步信号。

4.4.7系统应能够方便地在现场带电安装和拆卸,不影响电力设备的运行。

4.4.8系统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系统在现场进行测量、诊断、分析、生成报告。

4.4.9系统应提供了现场采样与识别的功能。

在现场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控制设备,设定采样参数,取样并显示放电波形以实现现场局放识别与诊断。

4.4.10系统应具备以太网接口,能够实现远程控制、调试、分析。

4.4.11测量单元与操作员及其电脑间应采用光电隔离(如图1所示),以确保安全。

图1 光电转换单元连接方式4.4.12系统应配备有光电转换单元,以实现笔记本电脑与检测主机的长距离连接和有效光电隔离。

4.4.13系统应配备有存储卡,支持海量储存,可将现场测量数据带回实验室分析,便于保存,也为长期对比观测设备绝缘状态进行状态检修提供依据。

4.4.14系统必须具备3通道采样能力,能同时采样A、B、C三相。

4.4.15系统必须提供工频同步信号接入接口。

4.4.16系统必须实现电缆局放点初步定位所需的硬件配置。

4.5局放检测分析软件要求实现功能4.5.1信号分离与分类系统要求(1)系统应采用海量储存、宽带高速采样(至少100MS/s),可以一次性采集五十万个脉冲信号的完整波形,并在此基础上提取波形特征,进行不同放电或噪声信号的分离与分类,从而大大提高系统抗噪能力与不同放电的识别能力。

(2)系统应能够将现场放电信号分离分类后对每一类进行识别,可以识别常见放电类型:如电晕放电、表面放电、内部放电。

(3)系统应能够有效地根据放电波形特征来分离分类不同的放电类型及噪声。

根据不同放电类型所产生的不同的波形,将其波形特征映射到特定的特征谱图上时,同一种放电(或噪声)的映射点都聚集为一簇,而不同放电的映射簇间有明显的间隔。

借助系统分离与分类系统,要求一名普通的操作员能够做到把现场各种放电信号进行分类,再对每一类放电或噪声进行识别。

(4)信号分类系统应能够剔出噪声干扰,而无需要象常规局放仪那样用开窗或过滤等方法。

即使噪声或脉冲干扰与局放信号在相同相位,且幅值远大于局放信号时,也应能够很好地分离分类出局放信号,成功进行识别。

(5)系统应提供各种放电的波形特征,如等效时间长度,等效频带等。

这些特征可以用来识别不同的放电类型并分析其特征。

(6)系统应可以提供局放信号的相位信息,幅值信息,及放电脉冲间的间隔时间,有助于判断放电类型及严重程度。

4.5.2局部放电系统控制软件功能要求(7)系统应能够对放电信号的触发阈值进行设定。

(8)系统应能够对放电信号的满刻度进行设定。

(9)系统能够对数据采集时长进行设定。

(10)系统能够手动对信号进行分离分类,获取不同类型信号的幅值、相位、等效时长、等效频率等特征参数。

(11)系统能够显示同步信号频率、同步信号幅值。

(12)系统能够手动设定文件保存路径,以便日后对数据进行查阅。

(13)系统能够提供并保存局部放电信号的PRPD相位谱图文件。

(14)系统能够提供并保存局部放电信号的波形文件。

(15)系统能够提供并保存信号分类分离谱图。

(16)系统可以根据不同信号特征显示初步信号的判定结果如:电晕放电、表面放电、内部放电或噪声信号。

(17)系统能够以二维的方式显示数据。

(18)系统应能够输入说明信息包括设备型号、电压等级、设备状态等。

检测通道信息表中还应包含了测量所使用的检测通道的所有参数数据。

(19)系统应具有软件滤波功能,即把某一类放电信号从分类谱图中保留或滤除后,相位谱图中关于此类放电信号的特征会相应随之保留或滤除。

(20)支持TCP/IP网络协议。

(21)Windows操作系统,窗口式图形界面。

4.5.3局部放电信号分析软件功能要求(22)系统能够对每一个所保存的信号点的原始脉冲波形进行分析,原始脉冲波形数据应可以直接导出到excel文件进行分析。

需要软件截图说明。

(23)系统能够根据不同信号的等效时长和等效频率的不同对局部放电信号进行分离分类。

需要软件截图说明。

(24)系统能够以手动或模糊逻辑的方法对信号进行分离分类。

(25)系统应能够取得分离分类后的每一类信号的特征参数包括放电量、信号幅值、相位、等效时长、等效频率等特征参数,需要软件截图说明。

(26)系统能够根据局部放电信号表现出的主要的基本属性,将局放源(绝缘缺陷)分成三类:电晕放电、表面放电、内部放电。

需要软件截图说明。

(27)系统能够手动修订不同信号的相位偏移量。

(28)Windows操作系统,窗口式图形界面。

4.5.4局部放电信号特征数据库要求(1)电晕放电(Corona):发生在空气中或气体中的放电现象。

(2)表面放电(SurfacePD):绝缘材料表面发生的放电现象。

(3)内部放电(Internal PD):发生在固体绝缘体内部间隙中,或发生在固体绝缘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的放电。

(4)无效数据(Invalid Data):采集到的数据为错误数据,或因其格式错误而不能对把它进行任何分析,这些数据称为无效数据。

(5)噪音(Noise):采集到的数据能被识别,但非PD信号,属于噪音或干扰信号。

(6)1-5项必须配软件截图说明。

(7)提供不少于20种的典型放电图谱,需在应标时进行详细说明。

5设备技术参数与技术指标5.1检测主机5.2传感器技术参数5.3其它配件技术参数6技术服务6.1项目管理合同签订后,投标方应指定一名项目经理,负责协调投标方在工程全过程的各项工作。

如项目方案设计、项目进度报告、供货确认和技术服务、现场测试、编制文件和现场系统调试等工作。

6.2技术培训6.2.1投标方应对用户提供技术培训和操作指导,投标方负责培训全部费用。

6.2.2投标方提供培训应分为工厂培训和现场培训两种;6.2.3投标方提供培训教师、培训安排、培训教材及培训设备。

6.2.4投标方应设计专门的培训课程,重点包括局放检测理论、本局放系统测试原理、后台软件分析方法、系统操作方法培训、局放现场检测及定位。

培训内容包括以上但不限于此。

6.2.5培训时间不少4天。

其中,交货后在xx供电局进行为期4天时间进行培训。

6.2.6培训人员每次不少6人。

6.3现场及远程技术服务6.3.1按照合同规定,在完成所有设备和系统的安装、调试及投运期间,投标方应派出常驻工地的得力技术人员,以提供现场服务。

6.3.2投标方派出的专家,在设备和系统的安装接线、调试和启动期间,应负责监督和指导。

6.3.3投标方派出的专家,还应负责对买方的安装及维护人员进行现场培训,教会他们如何安装系统设备,如何启动、操作及维护设备和系统、如何分析局放信号及局放信号现现场定位工作。

6.3.4当XX供电局设备使用部门在测试结果分析有困难时,可通电子邮件发回投标方邮箱或电话告知,投标方应在72小时内协助分析或提供解决方案;投标方应免费提供远程技术服务,远程技术服务项目期限不受限于保修期,远程技术服务在局放设备报废前有效。

7设备验收7.1中标方应在合同规定时间内,将招标范围内所界定的工作完成,并协助使用部制定相应管理规范,并在通过双方认可的验收后,交付给XX供电局,其中包括:7.1.1满足本文件的项目目标和相应的技术要求、业务要求的完整的,可最终良好运行的应用软/硬件系统;7.1.2满足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管理、运营及维护有关的全套技术文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