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柳永《雨霖铃》公开课-优秀课件

柳永《雨霖铃》公开课-优秀课件

骤雨歇
勾勒环境 渲染气氛
别后
烟波暮霭 晓风残月
2.情语
离别时 都门帐饮 执手相看
别后去向 别后情景
情事
情态
词的意境 缠绵凄恻 凄凉凄清
清秋伤别 离别后 良辰好景
点旨 别后生活
虚实结合
古人评论虚实,有云:有者为 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 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 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 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 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 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 虚… …
问题:词中哪句 话集中表现了作 者和恋人离别的 心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 《书博山道中壁》) 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 《登高》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
(触景生情)
六、词作梳理
赏析上阕
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的环境(记笔记) 1)首先交代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 “寒蝉凄切”,点明节令;“对长亭晚”,点明
哪能承当、忍受
翻译: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 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 住。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 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 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 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 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 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 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关于离愁: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九歌·少司命》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唐多令》
雨 柳霖 永铃
学习目标
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 格。
体会诗歌的感情,并把握其意境。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 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 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 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 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 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 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 同谁去诉说呢?
五、整体感知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感慨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惜别时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孤独时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思念时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哀伤时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 2)作用:以寒蝉、长亭、骤雨这一系列形象烘托
出一种凄凉沉郁的气氛,为抒发离情别绪服务。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过渡(过片)这两句是由眼前情景过渡到 以后情景的写法,融情于景、即景抒情。 一个“念”字引出对别后情景的设想:行 人消逝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傍晚时分, 浓重的雾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极目南望, 令人不胜伤感。
二、了解背景,学会“知人论世”。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
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 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 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 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
当时,词人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 离开京城到外地去。这首词就是抒写他和一位红 颜知己(情人)在长亭话别的情景。
◎一个“竟”字表达了作者离别依恋痛苦的心情,缠绵悱恻, 淋漓尽致。
◎把“执手”换成“牵手”或“握手”好吗?为什么? ◎不好,首先“握”是仄音,“执”是 平音,不能换,否则不合格律;而古时 “牵”一般多用于对物件或动物,“执” 多用于对人,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词的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实写) 词的下片写离别后的设想。(虚写) 抒发了词人浓重的离愁别绪。
课堂小结
一曲雨霖铃,千古离别情。
忆柳永 忍把浮名换浅唱,只为儿女道情长。 烟花巷陌君常在,倚翠偎红平生畅。 奉旨填词无冕王,井水歌罢美名扬。 多情最是雨霖铃,至今怀念柳七郎。
三、解 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 淋铃》。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 翻制而成。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 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 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四 、 文 章 通 解
凄切:凄凉而悲哀
骤雨
初歇:急雨刚刚停歇
烟波;水
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 暮霭:傍
晚的云气
那堪:哪堪。
学习该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铺 叙、白描的手法
一、朗诵
雨霖铃 柳永 寒蝉chán/凄切,对/长亭晚。骤zhòu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yē。念/去去,千里/烟 波,暮霭ǎi/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ná堪,冷落/清秋节。今宵xiāo/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chén 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 “酒”无味,“柳”留人,“晓风”秀丽, “残月”凄迷。作者借景抒情,用这些意象集 中渲染了自己借酒浇愁、苦闷难捱的愁苦心情。 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
3、名句赏析——景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想象画面:一舟临岸,词人 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 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酒醒
愁来
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
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此时, 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景象依然鲜明在 心,而如今却是形影相吊,前路“千里烟 波”不知所终,只能离爱人越行越远,可 想而知词人的心情。
酒醒
愁来
八、总结写作特点: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1.景语
寒蝉、长亭晚 离别前
提问:词的下片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 有着怎样的特点?蕴涵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下片:想象离别后的设想。(虚写) 景语---杨柳岸 晓风 残月(冷清孤寂) 情语---良辰好景虚设(郁闷 ) 千种风情无人说 (愁思难
断)
七、合作探究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一个“竟”字,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