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教法》课程习题集一、判断分析题1.评析: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2.教育就是培养社会精英。
3.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强制灌输是有效的。
4.升学率是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有效指标。
5.只要白纸上写有黑字的东西,当作文字来阅读来玩味的时候,什么都是国文科的材料。
二、简答题6.听话态度训练的内容有哪些?7.听话训练技巧有哪些内容?8.说话技巧的训练有哪些主要内容?9.说的训练方式中复述有哪些方式?10.学生自觉复习有哪些方法?11.初中语文课程测试中综合性学习测试包括哪些内容?12.良好的说话习惯培养有哪些内容?13.说话态度的培养有哪些内容?14.良好的写作心理有哪些?15.对于一篇课文的分析程序包括三个步骤?16.剧本的阅读教学目的是什么?17.构成阅读能力的心理因素分为哪几种?18.阅读过程一般划分为哪几个阶段?19.小说的阅读教学目的是什么?20.快速阅读应遵循的原则?21.应用文的阅读教学目的是什么?22.说明文的阅读教学目的是什么?23.语文智育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24.议论文的阅读教学目的是什么?25.一篇课文的详细教案包括哪些四个部分?26.诗歌的阅读教学目的是什么?27.语文美育的特点是什么?28.语文情育的内容包括哪些?29.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30.如何理解语文德育是情与理的结合的特点?三、写教案31.给下列课文写一篇简案: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郭沫若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情,你也不要辜负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料到这般模样!啊,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32.给下列课文写一篇简案: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e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3.给下列课文写一篇教案:饮酒诗陶渊明田园诗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4.给下列课文写一篇简案:雨巷[1]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chì | chù)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pǐ)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5.给下列课文写一篇简案: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四、论述题(略)……答案一、判断分析题1.答案要点:对。
(判断3分)语文学习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是个人终身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说明语文学习并不局限于课堂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一个人只有终身不断地学习语文,接受语文教育,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阐述7分)2.答案要点:错。
(判断3分)教育应该面向全体。
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关注少数“尖子生”。
(阐述7分)3.答案要点:错。
(判断3分)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中,师生一方是主体,一方是客体;主体任意阐释、信息输出,客体是信息接受者只有被动地接受、理解和聆听主体发出的信息;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和非对称性;一种管束与被管束的关系。
老师控制课堂、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
教师把教参对课文的分析和教师自己的理解,生硬灌输给学生,这种灌输带有强制色彩:学生的阅读理解不能越雷池一步,必须按照教参和老师的规定、按照标准答案进行。
结果:造成了学生对课文内涵把握千篇一律,使学生的思维僵化,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阐述7分)4.答案要点:错。
(判断3分)这是我国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技术落后的表现,在客观上对基础教育以升学为中心的现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就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提出了如下建议: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总之,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阐述7分)5.答案要点:对。
(判断3分)这是语文教育家夏沔尊在30年代说过的话:“国文科是语言文字的学科,除了文法修辞等部分内容外,并无固定的内容的。
只要白纸上写有黑字的东西,当作文字来阅读来玩味的时候,什么都是国文科的材料。
”这是一种大语文教材观。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阐述7分)二、简答题6.答案要点:明宗旨、辩是非、记要点、作对照、重细节、品滋味。
7.答案要点:注意力、辨析力、理解力、记忆力、筛选力、品评力、想象力。
8.答案要点:组织内部语言的技巧、快速的语言编码技巧、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技巧、提高语音的控制能力的技巧。
9.答案要点:口头简述、口头摘述、变角度口述、口头评述、扩充式复述、口头综述等。
10.答案要点:强化复习法、纲要复习法、追忆复习法、练习复习法。
11.答案要点:合作态度和参与态度;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主动性;搜集资料和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提出假设和观点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展示和交流成果的的能力。
12.答案要点:第一,大胆地说,说真话。
第二,大方地说,要清晰。
第三,流畅地说,合规范。
第四,得体地说,看对象。
第五,连贯地说,有中心。
第六,全面地说,抓重点。
13.答案要点:第一,诚实有礼貌。
第二,积极、主动、自信。
第三,勤于反思。
14.答案要点:(一)热爱自然,留心周围生活。
(二)对写作感兴趣,大胆表现。
(三)意志信念坚定。
(四)思维具有创造性。
15.答案要点:认读通读——细读熟读——精读味读三个步骤。
16.答案要点: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剧本的题材特征,获得有关戏剧和电影、电视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阅读鉴赏剧本文学的能力;其次,利用剧本所反映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人生,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再次,利用剧本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对白,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发展学生的实用语言能力。
17.答案要点:一是感知认读能力。
对言语音义的感知认读,是阅读的第一步,是形成丰富语感的心理活动基础。
二是理解能力。
解题、释词、分析句子、划分段落、理解篇章、明确主旨构成了阅读的基本能力。
三是鉴赏评价能力。
鉴别读物内容的是非、精华与糟粕,欣赏读物的写作技巧与语言特色,评价读物的格调高低,社会作用的大小、积极与消极等。
18.答案要点:感知认读、理解、鉴赏评价、存贮、应用和创新。
19.答案要点:首先,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小说的题材体裁特征,获得有关小说的基本知识,包括小说的类别,小说的要素,小说的社会功能,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小说的语言以及小说的阅读和欣赏等,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小说的能力;其次,利用小说所反映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深刻的社会历史含义,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人生、认识社会、了解历史,发展学生认识能力,培养学生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再次,利用小说丰富的形象、曲折的情节、生动的画面,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联想力和想象力;第四,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小说构思的艺术,刻划人物、描写场面或景物的语言艺术,引导学生复述故事、讨论人物形象和作品的社会历史含义,发展口语交际能力,促进个人实用语言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