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简.爱》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简.爱》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简.爱》
摘要:《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本文主要从四个生活场景展示了简爱反抗性格的萌芽、产生、发展和高潮四个阶段。

关键词: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女性主义
作者简介:王佩(1982―),女,陕西榆林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欧亚学院英语教师,助教,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研究。

任静(1983―),女,陕西铜川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师,助教,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研究。

夏洛蒂・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简・爱》自出版以来受到读者和文学评论者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从很大程度上讲,《简・爱》被认为是作者的心理历程的自传体小说。

夏洛蒂把自己的很多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都赋予了她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一简・爱。

夏洛蒂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敢与命运抗争的女性新形象,反映了生活在父权制社会底层的妇女内心的呐喊,给当时的英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小说以简・爱生活的四个生活场景在盖兹海德府,在劳渥德学校,在桑菲尔德,在圣约翰家,展示了简爱反抗性格的萌芽、产生、发展和高潮四个阶段。

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对作品中女主角简・爱成长环境的分析,揭示这部小说中所反映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和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从而进一步了解作为女性作家的夏洛蒂在作品中反映出的女性作家的性别颠覆意识。

一、女性意识的萌芽――在盖兹海德府
简・爱还在幼年时,父母就染病去世。

她被送到盖茨海德庄园的舅母里德太太家抚养。

里德太太是一个冷酷、自私的人。

她把简爱当作佣人对待,而对自己的三个掌上明珠却百般溺爱。

简・爱在里德太太家的地位,连使女都不如,受尽了表兄表姊妹的欺侮。

“他欺侮我,虐待我,不是一周三两次,也不是一天两回,而是经常如此……”(p.6)一天表兄又打她了,她回手反抗,却被舅母关进红房子里,她的舅舅里德先生就死在这间屋子里。

她被幻想中的鬼魂吓昏了过去。

但这次不畏强暴的反抗壮大了简・爱的胆量,挫伤了表兄约翰的威风。

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

简・爱幼小的心灵就这样受到了一次比一次更深的伤害。

痛苦促使她对现实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她感到,自己一定要顽强地生存下去,取得和别人一样的公正平等的待遇,而唯一的出路就是反抗。

二、女性意识的发展――劳渥德
如果说简・爱在舅妈家萌发了她的反抗性格的话,那么在劳渥德学校,她的反抗性格得到进一步发展。

为了惩罚简・爱,也为了摆脱简・爱,她被送进了孤儿院,那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清规戒律极其森严,孩子们受冻挨饿,惨遭挨打、罚站、剪头发等凌辱,每天都得背诵枯燥的经文,吃即使再饥饿的人都会拒绝的食物。

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简・爱的反抗性格更为鲜明,这和她的朋友海伦忍耐顺从的性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海伦虽遭迫害,却信奉“爱你的仇人”,在宗教的麻痹下没有仇恨,只有逆来顺受。

在孤儿院,简・爱对冷酷
的校长和摧残她们的教师深恶痛绝。

她对海伦说:“假如她用那根条子打我,我要从她手里把它夺过来,并且当面折断它。

”充分表露了她不甘屈辱和不向命运妥协的倔强性格。

实际上,简・爱的反抗也是对男权统治下的不平等社会,对专制自私的反抗,是对自己起码人格尊严的维护。

布洛克赫斯特曾有一次看见简・爱就立刻向全校师生“揭发”说她爱讲谎话,爱骗人,并罚她在凳子上站半个小时,以示众。

但学校的谭波尔小姐关怀简・爱,并且帮她“洗清”了里德夫人和布洛克赫斯特先生对她的侮辱时,她们自然成了好朋友,友情使简・爱在学校里安稳地度过了几年的时光。

八年后,谭波尔小姐结婚离开了学校,而自己唯一的好伙伴海伦也死了。

谭波尔小姐走了以后,她对这里的一切已不再留恋,她的冒险精神又复苏了,曾经感受到的爱,使她更加坚强,也使她更加充满信心地去寻找爱。

她决心离开劳渥德,在未知中去寻找真正充实的生活。

三、反抗意识的逐渐成熟――桑菲尔德
简・爱受不了“慈善”学校沉闷窒息的空气,她辞去了工作,来到桑菲尔德庄园作一名家庭教师。

虽然她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家庭教师,她却顽强地捍卫着自己的尊严与自由。

主人罗切斯特有显赫门第,家财万贯。

简・爱出身卑微,其貌不扬,但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鲜明的个性:自尊、自爱、自强,富有反抗精神,敢于追求平等。

这些不凡的品质赢得了罗切斯特的欣赏。

与罗彻斯特相爱后,简丝毫没有改变自己的反抗精神与斗争精神。

当她以为罗切斯特要娶美丽高贵,不可一世的贵族小姐英格拉姆为妻,同时又想把自己也留在桑菲尔德时,简・爱首先想到的是平等独立,是人格尊严,为此她大胆地向罗切斯特表白:“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人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

因为我们是平等的!”简・爱所表现的爱情本身就具有大胆的平等宣言的性质,它深化了简・爱的反抗性格,更突出了她的女性意识及她在追求个人幸福时所表现的朴实的思想感情。

终于,两人走向了幸福的婚姻殿堂。

可这时,梅森干涉,情节突转,真相暴露:关在楼上的疯女人,罗切斯特的合法妻子尚存。

怎么办?留下,还是离去?留下,意味着简・爱只能处于不合法地位,只能让自己纯洁的爱情以一种不纯洁的形式存在;离去,她和罗切斯特又是那样地深爱着,简面临重大抉择。

最后。

奉平等独立、价值实现为人生追求的简,还是不顾罗切斯特的诚恳的挽留,压抑着内心的炽热情感,毅然跨出了桑菲尔德的大门,此时的简仿佛在用行动向世人宣称:在男权社会中,女人也首先是个人!女人除追求平等真挚的爱情外,还有自我价值的空间,还需要追求自我价值。

四、反抗意识的顶峰――圣约翰家
简・爱悲痛欲绝地离开了桑费尔德庄园。

她的仅有的积蓄花光了,沿途乞讨,最后晕倒在牧师圣约翰家门前,被圣约翰和他的两个妹妹救了。

不久,圣约翰接到家庭律师的通知,说他的舅舅约翰简去世了,留给简二万英镑,要圣约翰帮助寻找简・爱。

简・爱执意要与圣约翰他们分享遗产。

圣约翰准备去印度传教,临行前向简・爱求婚,但他坦率地告诉她,他要娶她并不是因为爱她,而是他需要一个很有教养的助手。

简爱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没有爱情的婚姻就好象人间地狱,更何况婚后还要过一种完全受人约束与支配的生活呢?由于他们在爱情观念上的分歧,因此,她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她不愿失去自我而作为上帝布道的工具,她毅然拒绝了没有爱情的婚姻,维护了自己的独立人格,她的反抗性格在这里达到了顶点。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通过对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表达作者特殊的女性话语。

本文认为虽然女性意识的发展仍然受到社会等级和社会地位的限制,但总体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地位和女性意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2]玛丽・伊格尔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3]王文惠,简・爱性格的另一面一以女权主义批评解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2)。

[4]曾雪梅,寻求平衡:论《简・爱》中的女性主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