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专业五年发展规划一、专业建设的背景(一)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旅游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旅游业真正成为国家的一项产业,四川省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十二五”时期,四川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旅游收入总量翻了几番,在旅游经济带动下,四川旅游总收入从2011年的2000亿元到2015年突破6000亿元,旅游总收入从全国第9上升至第5。
2015年,旅游业对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15.19%。
“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确定了从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四川旅游发展将构建“511”新格局——5大区域,10大旅游目的地,10大精品旅游线路。
四川省将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运用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突出全域布局、全业支撑、全民参与、全程服务。
在战略布局中,从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构建全省“511”(5大区域、10大旅游目的地、10大精品旅游线路)旅游发展新格局。
5大区域包括:持续打造成都平原核心旅游区,巩固突破川西北旅游区,全力拓展川东北旅游区,加速开发攀西旅游区,加快推进川南旅游区。
10大旅游目的地包括:大成都国际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大峨眉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大九寨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国道318/317川藏世界旅游目的地,大香格里拉—环贡嘎世界高山生态和文化旅游目的地,大香格里拉—环亚丁世界山地旅游目的地,秦巴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嘉陵江流域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目的地,攀西阳光度假旅游目的地,川南长江流域度假旅游目的地。
10大精品旅游线路包括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线、九环世界遗产线、成乐文化生态度假环线、国道318/317川藏最美景观旅游线、香格里拉文化与生态旅游线、蜀道三国文化旅游线、嘉陵江山水人文旅游线、秦巴南国冰雪旅游线、攀西阳光康养旅游线、长征丰碑红色旅游线。
“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作为促进消费、带动投资、扩大就业及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全面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面没有变,旅游业作为大众消费需求的“刚需”正不断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作为旅游核心要素的饭店业资本积聚、规模扩张、结构转型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四川省旅游饭店业正迎来市场扩张、规模扩大、质量提升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资本竞争、技术竞争、品牌竞争的转型挑战期。
饭店企业要走品牌化、国际化、智能化、特色化、创新化发展之路,要树立精品意识、人本意识、诚信精神和开放思维,通过运用旅游+、互联网+的成熟模式和技术与饭店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切实解决当前饭店行业存在的供给侧矛盾。
从经营模式、服务方式、产品设计、酒店氛围等方面,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要主动融入四川旅游产业大发展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推进饭店企业转型发展。
旅游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转变职能、加强指导、强化保障,努力把旅游饭店业发展成为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一支生力军。
(二)人才需求状况分析:1.总体分析。
四川对“十三五”旅游发展设定了新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产业发达、产品丰富、设施完善、服务优良、安全有序、市场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的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到202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比2015年翻一番,达到1.2万亿元,使旅游业成为四川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优化客源结构,到2020年,入川游客与本省游客的比例优化为45∶55。
这将带动四川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市场知名度提升,促进旅游产品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导游、前台接待以及部门经理等岗位需求量大,连锁餐饮、星级酒店对前厅、客房、餐饮等基层业务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服务人员的需求急剧增长。
2.人才需求规格、结构分析。
我校对成都十多个旅游企业(主要是星级酒店和旅行社)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饭店企业岗位管理类人才高级管理类别的需求占10%,中级管理类别占20%,初级管理类别占70%;操作岗位高级操作员工占75%,中级占20%,初级占5%;营销人才高级占50%,中级占40%,初级占20%。
总的来说,目前的旅游企业人才需求已经呈现出一定的特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随着旅游企业竞争的加剧,营销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旅游营销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
针对此种情况,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中职教育应立足企业需要,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初级管理类人才为主。
因此,作为中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其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1)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旅行社一线服务与管理如导游、旅行社计调与外联服务。
(2)酒店管理方向:酒店基层管理如前台、楼层、餐厅的领班或主管;礼宾;客房;会展业务与策划等。
二、专业现状分析1、基本情况我校的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于2001年8月开设,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在校共有8个班级,在校生409人。
目前,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共有教师17人,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8人。
其中双师型教师6人。
这些教师在教学上承担了本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指导任务。
三、专业建设总体目标按照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突出“职业化”、“应用型”与“适应性”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形象气质”为目标,建立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及校企结合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机制,构建符合旅游职业培养要求的校企结合人才的培养模式;确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标准,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到2020年,争取把我校的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校企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能够引领我省饭店中职教育快速发展的示范性专业。
四、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教学建设与发展目标结合学校总体发展水平和相关专业的建设情况,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20年使本专业初步形成专业基础雄厚、职业特色鲜明、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市场竞争力强的办学特色,进入特色专业行列。
具体目标如下:1、学生规模:从2001年1个班,40名学生;到现在共8个班,共409人,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学生日益增多。
2、教学建设(1)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我们要加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力度,力争在5年内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至少3门课程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申报市级或省级精品课程1门,以此推动课程建设的发展。
(2)通过三年建设,使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达到合格课程。
(3)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研究。
针对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研究,改革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走国际化发展道路,2017年开设了饭店日文班,三年学成经考试合格可前往日本留学,为学生打造了另一条升学就业之路。
(二)教学建设与发展措施1、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强课程建设(1)打破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学科型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构建与专业培养规格要求相符合的理论教学体系。
①以共同的课程目的、基本的教育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形成基本的能力、精神文明及潜能为重点,构建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模块。
如英语、体育、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课程。
②以专业大类为方向,以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为重点,构建专业素质与技能课程模块,如市场营销等课程。
③从职业技术能力培养出发,以本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为主导与相关技术课程相结合,构建职业技术课程模块 ,如导游实务与技巧、客房管理、前厅管理、餐饮服务等技能等课程。
④为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构建选修课程模块。
选修课分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2)以职业技能培养标准为主线,构建相对独立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训为课外实训、课内实训和毕业实习。
课外实训如顶岗实习等;课内实训分如客房管理的课内实训等,实训、实习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从而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操作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的、形成与理论课程紧密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3)根据国家政策把茶艺师、酒店管理师等职业资格的考证课程纳入专业教学计划,有效实施“双证书”教育。
(4)根据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课程目标,制订各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规范教学行为,完善教学文件。
(5)加强教材建设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中职教材,积极鼓励教师主编、参编专业课教材,积极开发教材,争取出版2本左右基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教材。
(6)加强教学研究坚持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撰写科研论文。
2、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1)改革过去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启发式、引导探究式、师生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2)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学手段,使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和课时达到50%比例。
(3)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分别采用笔试(开卷、闭卷)、操作考核等多种考核方法。
3、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教学质量是专业生存的生命线,因此我们将继续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继续保持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有序的工作作风。
一方面按照学校现有的教学管理体系,以教学校长到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教师这一主线,贯彻从上到下的管理体系和从下到上的负责体系,以及相互的督促体系,实行既民主又集中的教学管理模式。
同时本专业将始终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经常性的评价,我们将根据我们制定的听课制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不定期地随机性听课检查制度,并对听课情况作汇总、评定。
每学期还将举行期中教学检查活动,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教学质量,并在此基础上,与个别教师面谈,提出改进方案。
在每届毕业生离校前,召开毕业生座谈会,搜集学生对教学计划、教学质量的意见,作为下次修订教学计划的参考依据之一。
(三)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与实施措施2016年:把“双师型教师培养”作为工作重点,积极选派教师去星级酒店锻炼、参与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派教师参加成都市旅游专业教师技能大赛,组织教师参加技师证书,茶艺师、酒店管理师和导游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以上。
加强教师的专业理论学习,派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进行项目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业务水准。
2017年:聘两名星级酒店管理人员和高级调酒师、咖啡师为行业专家,长期兼任部分项目课程的教学或来校做讲座,选派教师去饭店和旅行社锻炼、参与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技能等级考试,争取双师型教师达95%以上;选送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进行培训和在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