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调查方案
典型调查
是在对被调查对象经过初步分析的 基础上,有意识地从中选出若干具有代 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借以认识事 物发展的变化规律的一种调查方式。
(1)调查一般情况——选择中等的典型; (2)总结成功经验——选择先进的典型; (3)总结失败教训——选择落后的典型
练
习
1、乡镇企业局为了总结先进生产管理 经验,选择了几个先进乡镇企业进行调查, 这种调查属于( )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采集 和整理
番禺农校 财经组
数据来源
1、原始资料(直接) 2、次级材料(二手资料)间接
统计调查
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 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进 行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按调查对象 是否全部包括
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
统 计 调 查 分 类
经常性调查
按是否经常进行
一次性调查
60以下
8
14 25 8 5 60
13.33
23.33 41.66 13.33 8.33 100
组距式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合计
(二)变量数列的编制
1、单项式:
①排序(按变量值大小)
②分组(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
③找出每组出现的次数 ④按大小顺序编制出单项式数列
练习
请按年龄编制出本班的年龄分布数列
人数(次数) 频率% 4 40 6 60 10 100
2、种类
性别 人数(次数) 4 6 频率% 40 60
分 布 数 列
品 质 数 列
男 女
合计
10
年龄 17 18 19 合计 成绩
100
人数(次数) 10 26 14 50 人数(次数) 频率% 20 52 28 100 频率%
单项式
变 量 数 列
(五)确定调查组织的计划
主要内容
1、调查的领导机构 2、参加的单位和人员 4、调查前的宣传教育
3、调查的方式方法
5、干部培训
6、调查资料的报送办法
7、经费预算与开支
三、采集数据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P23 2、报告法
3、访问法——面对面、电话、邮寄、 网络、在报纸杂志刊登的问卷调查等 4、文献法——查阅文献
5、问卷法:设计统一 的问卷
第二节 统计数据的整理
统计 分组
选定标志把总体分成若干部分的 科学分类。 原则:相同者合并,不同者分开
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分布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1、概念: P30
分组 按类入组 — — 汇总各组内单位个数 各组分布
分成的各组 各组的次数
表格由两要素组成
性别 男 女 合计
频率% 13.33 23.33 41.66 13.33 8.33 100
等距数列
组 距 数 列
(组距相等)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合计
成绩
人数(次数)
8 18 26
频率%
13.33 30 43.33
异距数列
(组距不等)
60以下 60-75 75-85
85以上
合计
8
60
1、组距:是每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2、“组限”:指每个组的两端变量值 最大值称 “上限 ”, 最小值称“下限 ”, ∴组距=上限-下限
3、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4、组数=全距/组距
5、组中值=(上限+下限)/2
3、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
绝对数
成绩 人数(次数) 8 14 25 8 5 60
相对数
(三)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表
1、调查内容:即要调查的项目,即标志 如: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调查项目有 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
2 、 调 查 表
表头
表体
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身高 体重 月消费额 „„ 张三 男 18 172 65 400 „„ 王月 女 17 158 48 350 „„ „„ 填报单位:XX单位 填表时间:2005年3月6日
如:调查我国棉花生产的基本情况,江苏、湖北、 河北、山东、河南、新疆等主要产棉地,棉花 产量占全国棉花产量的83%
是一种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它是 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 观察,并且根据其观察结果,从数量上来 推算总体数量的一种调查方式。
随机原则 数量上推算总体
例如:对灯泡质量检查,
13.33
100
练习
下开口
开口组
成绩(分)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上开口 90以上 合计
组距
组中值
开口组的组距等于相邻组的组距
下开口组的组中值=上限—
2、组距式:
各组包含若干个变量值,是个区 间,?—? 人数(次数) 比重% 身高(CM) (人) (频率)
合计
根据本班情况完成上表
小结
1、离散型变量数列:数目少时,编单项式; 数目多时,编组距式 2、连续型变量数列一般编制组距式数列
单项式 组距式
包含1个变量值 组距式包含多个变量值
编制组距式分布数列 应掌握的几个概念
二、统计调查方案
(一)确定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1、目的就是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调查
2、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3、要用什么搜集哪些数据资料, 4、什么调查方法进行调查, 5、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用处等。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
调查单位
填报单位
总
体
总体单位
负责回答或填报统计 调查表的单位
如:调查某市企业职工的生活情况, 调查 单位是每一个职工, 填报单位是每一个企业。
统计报表
按调查的组织形式
专门调查
(一)专门调查
是用以调查某一时点某一调查对象 1、普查 总量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2)两种组织形式 P15 统一的标准时点 统一的调查项 统一的普查周期
( 3 )特点
重点调查
是指在调查对象中选取重点单位 进行调查,以了解和掌握调查总体 基本情况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标志值之和占总体的绝大部分。
表脚
(四)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调查时间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即收集的资料 从何年何月何日到何年何月何日止的资料。
如,调查某公司2004年第四季度的营业额, 调查时间为2004年10月1日到2004年12月间
以上调查规定在2005年1月6日前上报, 则调查期限为6天。
2、广州市工商行要了解2004年第三季度 全市储蓄金额的基本情况,调查了储蓄金额 最高的几个储蓄所,这种调查属于( )
答案:1、典型调查 2、重点调查
(二)统计报表制度
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 各类统计部门依照国家或 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统一 表式、统一指标、统一报 送方式、统一报送时间, 自下而上逐级提供统计资 料的一种调查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