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业务学习有关在区域活动中如何设置和指导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确定主题,甄别、筛选、提炼活动目标,投放适宜的材料,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势在必行。

因为活动的材料可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质量,关系到幼儿的发展速度和方向,所以说要善于根据教育意图制定教育目标,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指导。

近年来,我园为了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教育宗旨,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布置格局,突出了区域活动的地位,想方设法为幼儿创设开放、自由、平等的发展空间,投放幼儿喜欢的材料,满足幼儿的需要。

区域(以下简称学习区)是一个有规划、多样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儿童主动的学习。

在学习区活动中幼儿能够依照自己的兴趣、能力及发展阶段,有效的、系统的完成某种学习活动或达成某一学习目标。

学习区涉及的范围广泛,占用的空间大小、内容多少没有任何限制,故而学习区设置可以根据幼儿园的课程需要、教师的能力喜好、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等条件较为灵活的安排,但无论学习区如何设置都应遵循促进儿童智能、语言、大小肌肉发展、社会性及情绪情感等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

学习区的特点:►满足儿童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需要►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需求►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有准备的环境使儿童学习更有系统一、区域的设置(一)拟定学习区的种类及其目标1、学习区设置应考虑的因素:●教室空间(面积、格局、形状)●儿童人数(男女比例)●编班方式(年龄段、混龄、同龄)●幼儿园总体安排及课程2、确定学习区种类:益智区(生活区、数学区)语言区科学区(观察区、科学试验区、自然角)建构区(积木区、拼插玩具区)美劳区(绘画区、泥工区、手工区、剪纸区、缝纫区、水墨画区)社会活动区(娃娃家、装扮区、商店、理发馆、茶馆、书店、表演区)3、详列学习区目标及相应教具:(二)教室规划1、布置环境应考虑的问题:当孩子想做什么的时候就知道到哪里满足自己的需求。

●学习区的设置提示孩子这里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如何帮助儿童建立关系(合作、轮流、等待相互尊重)●各区域可活动人数及如何控制●学习区空间安排美劳区常须用水,应安排在盥洗室附近。

语言、益智区需要安静,应安排在教室内段较隐蔽的空间。

科学区需要自然采光,需靠近窗户。

积木区、娃娃家肢体活动量大,较为喧闹,应远离安静区域。

●各区域间如何间隔●教室中的交通动线●玩教具取放归还的便利性●预留集体活动场地2、投放教具时应注意:●自理性●自动教育功能●教具数量与儿童人数的比例关系●安全性●美观、明朗3、着手布置●教师间沟通想法,使班级中的全体教师都了解环境创设的意图和使用范围●注意细节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注意不同区域散发出的不同信息--温馨的、宁静的、活跃的、生长变化的●区域整体色彩与教具材质搭配●根据空间需要做静态或动态安排●考虑幼儿活动的动线●考虑各区域幼儿人数(三)作息时间每日活动应在1小时以上(四)确定规则1、从哪拿的东西放回哪去。

2、自己清理使用过的场地及用具。

3、爱护教具、爱护环境,保证自己及他人安全。

4、不随意干扰他人活动。

二、区域活动的具体实施:指导规则:1、活动应有明确规则,并在活动前接受给儿童(先建立规则,再逐渐开放)。

2、尊重儿童的自由意志,观察儿童的活动。

3、帮助儿童在活动中建立规则(纪律)。

4、教师是教室规则建立的重要因素。

5、基本活动应由教师亲自示范。

6、介绍教具--建立儿童与教具之间的关系。

7、教师每日整理教室,保证物品摆放整洁、有序,无残缺。

8、以个体学习为主,小组学习为辅,集体梳理与分享。

(一)益智区教育目标:1、提高儿童手眼协调能力2、精炼儿童感官3、培养配对、分类、排序的能力4、学习常见量等基本概念5、透过操作及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习数概念6、学习时间、空间概念7、认识几何图形及其关系8、发展儿童观察力、判断力、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规划建议:1、设置在较为安静区域2、考虑独立操作和小组学习的不同需要3、设置适宜儿童身高的桌椅4、教具的设置目的尽量单一指导建议:1、数学概念的学习应以儿童操作为主2、分主题设置活动1)常见量:大小颜色形状声音味道重量温度质感触觉肌肉记忆2)数的学习:数量、数字、数的实际意义、加减乘除运算、分数3)几何图形:认识名称、了解关系平面图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六边形、多边形立体图形:球体、正方体、长方体、三角椎、四角椎、圆柱体4)空间概念:上下、左右、前后、里外5)时间:整点、半点、分钟昨天、今天、明天年、月、日物品投放建议:嵌板、拼图、认识常见量、数量、图形、时间的教具(二)语言区教育目标:1、吸收、了解人类文化,增长知识。

2、宣泄情绪、缓解压力。

3、发展听、说、写、读能力。

1)听:●听别人说话时眼睛注视着对方●能有适当的应答●别人说话时不插嘴2)说:●能以适当的语言(字、词、短句、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丰富词汇●会使用不同性质的词汇3)写:●手指动作协调,预备一双灵巧的手●手指动作精致,预备一双稳定的手●熟悉文字形状及书写方式●从创造符号过渡到文字的书写4)读:●感受语言节奏韵律●认读文字、拼音●理解文字含义●从听开始进入阅读规划建议:1、设于安静区域。

2、阅读区域应舒适温馨。

3、提供单人桌、多人桌、小块地毯、沙发等满足不同使用功能的家具。

4、设置特别推荐台,突出本阶段主题指导建议:1、每天应有固定的阅读时间2、阅读图书时应先教授取拿、阅读的方法3、重视生活中听说练习4、重视概念的学习5、鼓励家长参与物品投放建议:各种书籍、偶台、各式手偶、简报栏、连环故事卡、各种游戏卡、配对卡、文字卡、三部卡、砂纸字板、纸张、铅笔等(三)科学区教育目标:1、积累动物、植物的基本知识,了解生命的意义。

2、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3、学习照顾动植物。

4、了解简单的物理现象。

5、可以借助工具完成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6、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7、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培养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9、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

规划建议:1、植物种植区应有阳光照射2、照顾动物的区域易于清扫保持卫生3、活动空间充分,避免相互干扰4、实验活动在桌上进行,注意安全5、每项实验用品应配套呈现6、用水区域如不能靠近盥洗室应特设取水、清洁用具。

指导建议:1、分主题、分区域设计活动2、集体、个体、小组结合活动3、投放丰富的活动材料4、以图书的阅读配合科学活动5、鼓励儿童观察、记录如何带动儿童的学习(以动物为例)●哪里有动物●动物的种类●如何观察●动物的特征(长什么样?有几只脚?有几对翅膀?有触角吗?)●记录动物的食性、生长等●动物不同的生活方式●照顾小动物●动物死了怎么办物品投放建议:1、有生命的:●动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植物(根、茎、叶、花、果实)●人体(各大系统、肌肉、骨骼、人与自然)2、无生命的:●天文(星球、太空旅行、气候)●地质(地球构造、火山爆发、地震、岩石、矿物)●物理现象(声音、光与影、电力、水、空气、磁力、静电、重力、速度)(四)建构区(积木区、拼插区、乐高区)以积木区为例:教育目标:1、在自由探索中获得适应及控制环境的能力。

2、发展图形、设计及空间建构能力3、建立数理逻辑概念4、锻炼精致动作及平衡能力5、提高倾听和语言表达能力6、提高社交能力规划建议:1、较为开放宽敞的场地2、没有桌椅3、避免潮湿远离交通要道4、避免与安静区域相邻5、允许作品展示6、铺设地毯7、物品分类摆放,积木数量与活动人数相匹配。

8、选择的积木应有比例关系指导建议:1、根据幼儿年龄设置不同材质、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积木。

婴小班:胶塑、泡沫、木质、较大、以柱、板、拱形为主中大班:实心木质、相对较小、有比例关系积木样式变化较多2、指导幼儿每次使用后将积木分类整齐排放。

3、作品未能完成又必须停止时,应允许儿童陈列以便第二天继续完成。

4、观察儿童活动了解儿童发展水平以便进行有效指导。

儿童搭建积木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认识积木1、找相同2、分类整齐排列3、感知积木间的关系第二阶段:叠高、排长条第三阶段:架桥、围堵、对称图形第四阶段:主题建构、使用辅助装饰物、合作积木不应该只是玩具,它是儿童学习的跳板,是儿童深入思考的媒介。

儿童可以不断的吸收信息,使自己的活动更加丰富和精致。

以“造船”为例说明儿童搭建积木时内容及主题的扩展:➢模仿拼搭船只➢想象开船模仿声音➢船上装载什么➢船如何发动➢船往哪里开➢船上的人如何上岸➢码头是什么样子物品投放建议:1、积木:小方块、基本块、双倍块、四倍块、小方柱、大方柱、三角块、圆柱体、斜坡、大小弯曲、大叉形、桥型长板、大半圆、T型木、H型木等。

2、辅助材料:人物偶、动物偶、铁轨、火车、汽车、房舍、树木模型等(五)美劳区教育目标:1、帮助幼儿积极的表达和情绪、情感的宣泄。

2、发展想象创造能力、获得美感。

3、认识各种材料的特性,学习有选择的使用。

4、认识颜色、形状、材质、尺寸等基本概念。

5、学习在创作的过程中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作品。

规划建议:1、靠近水源以便清洗。

2、提供宽敞的桌面或独立空间以方便儿童创作。

(独立空间便于个体创作,小组空间相互学习)3、纸张、颜料、工具、美劳素材、废旧物品等物品应分类摆放。

4、特定主题特设托盘摆放,并根据儿童能力和主题转换做动态调整。

5、应留有欣赏及展示空间(墙面、展示台、架)。

6、设置垃圾桶、抹布、扫把、簸箕等清洁物品。

7、可根据创作的需要将美劳区拆分成绘画、水墨、泥工编织等若干的小区域。

8、可设置固定的物品收集箱指导建议:1、活动常规的养成是保证幼儿活动的至为重要条件●从哪拿的东西放回哪去。

●自己使用过的物品、桌面、地面要清洁干净。

2、使用裁切、连接工具前,应由教师示范拿、握的具体方法,注意安全。

3、儿童的创作应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4、鼓励儿童的观察和主动创作,教师不应做具体示范。

5、鼓励幼儿创作后的语言表达6、鼓励幼儿欣赏及分享他人作品7、帮助幼儿养成爱惜物品、资源再利用等生活理念8、儿童取拿物品应有适当大小的托盘物品投放建议:纸张类:图画纸、水粉纸、白报纸、彩色纸、瓦楞纸、皱纹纸、卡纸、报纸、宣纸等笔和颜料:彩色铅笔、水笔、油画棒、荧光笔、碳素笔、毛笔、刷子、水粉颜料、丙烯颜料、墨汁等泥工类:粘土、陶土、橡皮泥、软陶、纸粘土、面团、塑形模具、泥工板、泥工刀、刮板、牙签、梳子等缝织类:串珠、毛线、绣线、针、针枕、绣框、白布、花布、纸条、编网等造型、粘贴类:色纸片、碎布、豆子、吸管、各种废旧纸盒、纸杯、饮料瓶等印刷类:各种印模、印台、磙子、印油、瓦楞纸、吹塑纸等裁切类:剪刀、花边剪刀、花型打孔器、安全裁刀、锯齿裁刀连接固定工具:订书器、胶带(台)、橡皮筋、浆糊、胶棒、胶水、白乳胶等清洁用具:抹布、扫把、簸箕等(六)娃娃家教育目标:1、了解社会、再现生活经验,表达儿童对生活的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