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部分
24、病原物的xxxx所有哪些?
植物病原物的xx或xx场所主要有:
①田间病株②病株残体③土壤
④粪肥⑤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⑥介体昆虫。
25、病原物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a.人为传播b.气流传播c.生物介体传播d.雨水传播
26、影响病原物的侵入途径有哪些?
围内,湿度的高低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孢子能否萌发和侵入,多数病原物要求较高的湿度才能保证侵入成功,高湿条件的长短又影响侵入率。温度主要影响萌发和侵入的速度。光照对侵入也有一定的影响。
1、烟草花叶病毒属:
烟草花叶病毒
2、马铃薯Y病毒属:
马铃薯Y病毒、玉米矮花叶病毒、大豆花叶病毒、芜菁花叶病毒
3、黄瓜花叶病毒属:
黄瓜花叶病毒
4、黄症病毒属:
大麦黄矮病毒
5、真菌传杆状病毒属:
小麦土传花叶病毒
6、植物呼肠孤病毒属:
水稻矮缩病毒
7、xx病毒属:
xx粗缩病毒、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8、纤细病毒属:
1
植物病害:
当植物遇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胁迫时,导致细胞核组织
的功能失调,正常的生理过程和生长发育受到干扰,表现出组织和形态的变化,导致植物产品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病理程序,植物发病后,首先表现为新陈代谢作用的改变,即其生理的和生化的变化,随后进而发展到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最后在植物的外部和内部表现出不正常的状态。其次,认识病害,必须从经济观点和生产观点加以考虑,有些植物由于人为或外界因素的作用,可以发生某些变态或畸形。植物的这些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好处,不称为病害或不作为病害来对待。
8、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有什么特点?
真菌所致的病害有其各自的症状特征,特别是受病部位所表现出的病征,是病害诊断的重要依据,在病征未出现时,可采用保湿培养的方法,一般24小时即可诱发产生病征。在显微鉴定时应注意腐生菌的干扰,要完全鉴定,必须完成柯赫氏法。凡属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孢子产生。
是指真菌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从营养体上直接产生孢
子的繁殖方式。
孢子类型:
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
有性繁殖:
真菌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孢子类型:
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休眠孢子囊。
7、植物病原真菌的典型生活史包括哪几个阶段?它们在植物病害发生流行中的作用是什么?
27、什么是单年流行病害、积年流行病害?二者有什么区别?
单年流行病害:
病原物能够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连续繁殖多代,发生多次在侵
染,进而完成菌量积累,使得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就能由轻到重达到流行程度。也称多循环病害。
特点:
1、病原物xx率低而不稳定。
2、xx后存活的菌量不高。
3、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增长率很高,病害数量增幅大。
12、病毒有什么特征?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主要由核酸及保护性衣壳组成。病毒是严格寄生性的专性寄生物。其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寄主提供原料和场所。
13、植物病原病毒有哪些理化特质?它的侵入、繁殖和传播有什么特点?
(1)植物病毒理化特质:
①.热钝化温度:
恒温处理10分钟后,使病毒丧失活性的最低温度。
②.稀释终点:
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包括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
无性阶段往往在1个生长季节可以连续循环多次,产生大量无性孢子,对病害的传播和流行起着重要作用。真菌在有性阶段一般只产生1次有性孢子,其作用除了繁衍后代外,主要是渡过不良环境,并成为翌年病害初侵染的对象。
线虫生存离不开水,只有在土壤水中、土壤颗粒表面的水膜和寄主植物活细胞和组织内才能正常活动和生存。线虫在其生活史中有一段时间生活在土壤中。
土壤是线虫最重要的生存环境。
19、什么是寄生性种子植物?主要有哪些类型?
寄生性植物:
植物大多数都是自养的。但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少足够的叶绿素而营寄生生活,称为寄生性植物。主要分为半寄生性种子植物和全寄生性种子植物。
①在病植物上常伴随同一种病原生物存在。
②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③将此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的病害症状。
④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微生物记录相同。
所有侵染性病害的诊断与病原物的鉴定都必须按照柯赫氏法则来验证。柯赫氏法则同样也适用来对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总之,病害一定要给农业带来损失,并且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过程。
2、什么是病害三角?病害三角在病害研究中的意义?
植物病害形成的过程涉及植物、病原物、环境三方面,呈一种三角关系,即病害三角。病三角在植物病理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分析病因、侵染过程、流行以及制定防治对策时都离不开对病三角的分析。
3、如何理解病害的病状及病征?病状及病症的类型分别有几种?
31、各类植物病害田间诊断的要点是什么?
断要点:
1、植物病害的诊断,首先要区分是属于浸染性病害还是非浸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
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
特点:
植物表面或内部存在病原物,多有病征,有中心病株
5、什么是真菌?广义的真菌包括哪些生物类群?
真菌:
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来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类群:
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
6、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有什么特点?它们产生的孢子类型有哪些?无性繁殖:
17、植物线虫所致病害有哪些特点?
•线虫以口针对寄主植物造成机械损伤外,主要是穿刺时分泌各种酶和毒素,引起植物的各种病变。不同属的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田间表现症状差别很大。
•主要症状有生长缓慢、衰弱、矮小、叶色失常、等类似营养不良现象;局部畸形,叶片干枯、扭曲、坏死,籽粒变成虫瘿等;根部出现根结、须根丛生、根部腐烂等。
4、季节变化性较强。
积年流行病害:
在一个生长季节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或虽有再
侵染,但在当年病害的发生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大,但能逐年积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亦称为单循环病害。
特点:
1、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
2、xx率较高且稳定。
3、寄主的感病期较短,侵入后病害数量基本已成定局。
4、没有多大的季节变化。
2、马铃薯Y病毒PVY
3、黄瓜花叶病毒CMV
4、大麦黄矮病毒BYDV
5、小麦土传花叶病毒SBWMV
6、水稻条纹病毒RSV
7、水稻矮缩病毒RDV
8、xx粗缩病毒MRDV
9、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Y
10、xx矮花叶病毒MDMV
11、大豆花叶病毒SMV
12、芜菁花叶病毒TuMV
15、植物病原病毒主要有哪些属种?植物病毒病害有哪些特点?
9、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有哪些特征?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没有真正的细胞核、DNA游离于细胞质中,不具备核膜、核仁,没有单位膜隔开的细胞器,核糖体为70S型。主要包括细菌、菌原体、螺原体、植原体、放线菌和耐极端环境的种类。
10、什么是革兰氏染色反应?它有什么?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即对涂片固定的细菌先用结晶紫初染,再用碘液媒染,之后用乙醇冲洗脱色,最后用番红复染,若菌体呈紫色,则为革兰氏阳性反应;若为红色,则为革兰氏阴性反应。革兰氏染色反应呈阳性或阴性于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的含量有关。作用是对细胞进行鉴定和分类。
20、寄生性种子植物所致病害有什么特点?如何进行防治
寄主大多数是野生木本植物,少数是农作物或果树。对寄主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抑制生长,草本植物受害时,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黄化。严重时全株枯死。木本植物受害时,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引起树叶早落,翌年发迟缓等。
寄生性种子植物所致病害易于识别,可以说寄生植株本身就是其病征。
病毒能保持侵染力的最高稀释浓度。
③.体外存活期:
病毒汁液在离体条件下,能保持其侵染力的时间。
(2)病毒的侵染、增殖和传播特点
①.侵入:
一般是被动的,只能通过传播介体和机械造成的微伤口侵入。
②.增殖
作为一种分子寄生物,其繁殖方式是复制繁殖。在寄主细胞内分别合成核酸和蛋白质,再组装成子代粒体。一般经过脱壳、核酸复制和基因表达、病毒粒体的组装和扩散移动等过程。
侵染过程分为4个阶段:
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侵入2.自然孔口侵入3.伤口侵入
23、什么是病害循环?包括哪几个环节?
病害循环(disease cyclic)是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主要涉及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传播途径。
常用的防治方法:
使用洁净种子、手工拔除、喷洒除草剂、轮作等
21、什么是发病过程?具体分为哪几个时期?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infection progress)是指病原物从与寄主植物的某些部位相触,由该部位侵入寄主植物后在其体内繁殖和扩展,发生致病作用,显示出病害症状的过程,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
③传播
分为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植物病毒的近距离传播,主要靠活体接触摩擦引起,而远距离则依靠寄主繁殖材料和传播介体的传带。介体传播是指病毒依附在其他生物上,借其活动进行传播。非介体传播包括汁液摩擦传播、无性繁殖材料传播、嫁接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等。
14、植物病原病毒的命名?(病害名译成汉语)
1、烟草花叶病毒TMV
•诊断和线虫病害和鉴定线虫时,一般可在植物受害部位,特别是根结、种瘿内分离出线虫,然后进行镜检。
18、植物线虫的生活史有哪些特点?
卵→幼虫→发育为成虫→两性交配后产卵,完成一个发育循环,即线虫的生活史。包括6个发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