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体会 崔婷婷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体会 崔婷婷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体会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下面我就来谈一谈。

一、终身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

今天,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所以我们的学生必须适应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必须学会基本的与信息打交道的能力。

具有信息素养是成为终身的独立学习者的关键。

终身学习能力是指人类个体经过学习和训练而具备的、一直到老年还在起作用的一种从客观环境中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是密切联系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个关键成分,它形成了终身学习的基础,它对所有学科、各种学习环境、各层次的教育来说都是通用的。

信息素养使学习者掌握学习经验,成为自我激励、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学习者。

会利用合适的信息资源解决一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生活、工作的质量。

有信息素养的人懂得如何学习,能最终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者。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依靠信息素养技能,人们才能够进行终身的持续学习。

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目前看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两种常见的途径:一种是课程
教育途径,即独立开设信息技术课;另一种则是学科渗透途径,就是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各个学科的课程中。

将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和各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综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能力。

1.课程教育途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上人们的认识与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具体表现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单一(以教材为中心设置单一必修课程);在教学理念上以计算机本身为学习对象,过分强调它的学科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还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

这些现状与信息技术本身的时代性、先进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此,在信息教育的教学中,若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与网络知识和技能的目标上,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可能成为计算机的奴隶。

真正的信息素养教育应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利用,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信息社会的人才。

2.学科渗透途径是目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从而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各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模式转变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任务驱动。

围绕项目展开实践活动,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认知活动掌握诸如信息获取、检索、加工、表达、交流等信息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有利于把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的实际问题。

三、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1.具有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观念是前提
信息时代的教育者首先应具备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观念。

这里所指的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是广义的教育观念,而是狭义的,就教师本身而言的教育观念。

具体可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学生观。

教师也好,学生也罢,都是教育系统中的具有平等地位的信息要素,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接收者。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主体地位,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选择、吸收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收;教育、教学信息的顺利流通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教学相长。

教师在教的同时需要及时地收集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在做中学。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增强教育素养、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艺术。

二是教师的自我认识能力。

教师本身也是学习者,为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运行得更加协调,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我。

2.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
教师是变革的动力,没有教师的转变,不可能有真正的信息素养教育。

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应对职前和职后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训。

在培训的内容中除了专门的信息技术运用培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的操作技能、学会使用一些工具性软件外,更重要的是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和强化信息知识,开发和利用网上的信息为教学服务,学会创设信息素养的学习环境,组织引导学生使用媒体,全方位地感知、认识学习对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注重因材施教对学生的能力的提高
1、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策略,培养其良好的品行
2、尊重孩子的只能差异,发挥教育的作用,促进个体的最充分发展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