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1、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译文: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 故乡的最明亮。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自己 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 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 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这种以幻 作真的手法深刻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 故乡的感怀。
一、同情人民,如“三吏”
“三别”等;
二、热爱祖国,渴望统一,如 《春望》、《闻官兵收河南河 北》等;
杜甫
三、揭露统治阶级的种种罪行,如 《兵车行》《丽人行》等; 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如《绝句》(两个黄
鹂鸣翠柳)《春夜喜雨》等。
《月夜忆舍弟》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乾 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一)首联“戍鼓月断夜人忆行舍,弟边秋一雁声。”
1、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 2、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3、边秋: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4、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
喻兄弟分散。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 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二)颔联“露从今月夜夜白忆,舍月弟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杜甫
学生思考回答:月夜忆舍弟
1.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怎样 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2.请谈谈作者杜甫的成就、地位。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 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杜少陵”等,是唐代最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 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有《杜工部集》,存诗1500多 首,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
译文: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 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主题思想: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尚
未治平之时,表达了作者在
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的 满腔悲愤之情。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 寄托萦怀家国的思想情感。
思考回答: 这首诗里,你除了体会
到诗人思念弟弟、思念故乡 的感情之处,你还体验到什么?
(三)颈联“有弟月皆夜分忆散舍,弟无家问死生”
1、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译文:虽有兄弟但都在战乱中离散,互相间 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 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四)尾联“寄书月长夜不忆达舍,弟况乃未休兵”
1、长:一直,老是。 2、不达:收不到。 3、况乃:何况是。 4、未休兵: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对离乱的感慨之情。作者描写的既 是自己,也是饱经战乱的百姓,这也体 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