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企业战略
管理职责
企业战略
匹 配
基础保障
可持续 竞争优势
组织 机构
数据
技术
业务 流程
匹 配
测评与改进
过程
输入
获取
低参与等问题; 输入——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 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 基础保障—— 确保资源的可获得性、及时性和适度性,以及环境的适宜、绿色和可持续,反对盲目超前,强调 P( Plan )策划 —— 根据两化融合的方针,对照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确定两化融和的目标,并 输出—— 通过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资源的开放性;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通过充分发挥技术的基础性作用,优化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 为实现目标确定必要的过程; 实施过程——确保管理体系输入要求在两化融合实施过程中得到充分落实、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持续受控和目标 进一步通过技术来实现和规范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D ( Do )实施 —— 确保在受控条件下实现过程; 有效实现; 准确界定输入并评价输出对获取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符合性,对于确保和提升企业两化融 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加强数据这一核心要素的开发利用,实现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 C (Check )测评提高通过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所形成的新型能力对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符合性,确保企业两 —— 对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进行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审核、考核,并报告结果; 评测与改进—— 合及其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及其持续改进。 A (Action )处置—— 采取措施,包括管理评审、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等,以持续改进过程绩效。 构三要素的同步创新和持续改进,从而推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发展。
两化融合要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
企业要准确定位符合信息化时代要求的发展战 略,并推动其与时俱进 企业当前及未来需要形成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要 与其发展战略相匹配
将两化融合作为落实企业战略和保障战略有效
执行的重要途径 通过“策划 -实施 -测评 -处置( PDCA )”的闭 环过程,确保两化融合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和
4.1 总要求
企业应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建立、实施、监视与测量、保持 和改进文件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企业应界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并在相关 文件中予以明确。
3-3:术语和定义
4.1 总要求
企业应围绕与其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识别和 确认拟打造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明确 这些新型能力相关的职能额层次,从而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 范围和边界。该范围和边界可依据组织结构、业务板块等划分。 所确认的新型能力应具体、可评估、可考核。 文件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标准培训
徐永邦
4 November 2015
主讲: 时间:
提 要
Part 1: 两化融合九项管理原则 Part 2: 两化融合基本框架 Part 3: 两化融合标准体系详解
Part 1: 两化融合九项管理原则
1-1:九项管理原则
1-1 九项管理原则
1、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2、战略一致性;
3、领导的核心作用; 4、全员参与,全员考核; 5、过程管理; 6、全局优化; 7、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8、创新引领;
九项管理 原则
9、开放协作。
1-1 九项管理原则
原则一: 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两化融合与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影响因素众多,两化融合对 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实际贡献率较难量化和考量,如以其作为作为两化融合的直接 目标,两化融合的要求难以明确和落地。 两化融合与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企业能力的打造均与两化融合密不可分,而企 业只有获得优于竞争对手的能力,才能获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进而提高在市场竞 争中获得更好经济社会效益的纪律。
做 法
可基于原有管理基础逐步建立并细化两化融
合过程管理机制; 确保不重复发生过的不足或错误,尽量减小 可能发生的不足或错误; 实现两化融合螺旋式上升和良性发展。
价 值
1-1 九项管理原则
原则六:全局优化
加强两化融合过程间的有机关联性 提升两化融合的整体有效性 加强两化融合管理的全局优化和动态改进 将企业两化融合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并以系 统方法进行管理 明确企业两化融合整体与局部的分解关系以 及分工协作机制 运用信息化环境下的系统集成手段实现对企 业两化融合的全面管理 系统分析企业两化融合的有效性,采取措施 实现全局优化
组织 结构
数 据
业务 流程
技术 两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逐步优化过程:
不断确立阶段性目标; 坚持动态改进; 持续提升两化融合绩效。
两化融合创造价值的源泉
数据 技术 业务流程 组织结构
}
互动创新 持续改进
1-1 九项管理原则
原则九:开放协作
引导企业有效把握信息化带来的开放的机会和创新的潜能, 解决我国企业的资源独占意识强、组织刚性强等问题。
观测落实具 体的两化融 合工作要求。
全员
全员考核
进行两化融合现状梳理并提出需求。
明确全员职责 建立全员考核制度
1-1 九项管理原则
原则五:过程管理
确保两化融合过程持续受控 提升两化融合的效率和效果 以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为主线: 明确实现两化融合目标的过程,以及过程之
3.7 企业两化融合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围绕其战略目标,将信息化 作为企业的内生发展要素,夯实工业化基础,推进数据、技术、业 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充分挖掘资源配置能力, 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创 新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
3-3:术语和定义
成支持企业发展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因此企业应明确当前及未来与其战略
两化融合实施过程
形成
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并确
保这些需求作为两化融合工作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
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1-1 九项管理原则
原则二:战略一致性 将两化融合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
两化融合涉及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
型、技术的创新 两化融合服务于企业全局优化和升级 发展 两化融合已经成为关系到企业所有职 能和层次的内生发展要素 企业要从战略层面统筹规划两化融合, 才能真正把握两化融合的本质
3-3:术语和定义
4.1 总要求
评估审核方法:评估审核组基于在文件评估审核及现场评估审核中 获取的正反两方面评估审核证据,在评估审核报告中对受审核方两化融 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做出总体评价,评价应包括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符合性和有效性的描述及结论性意见。其中,符合性包括受审核方两化 融合管理体系规定符合标准的要求、体系运行符合标准和其自身管理体 系的要求、管理体系运行与评定范围相适宜;有效性包括两化融合管理 体系对于实现受审核方目标、持续改进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绩效和 两化融合绩效的有效性。
主观能动性
关键:主动性 需求提出者 各职能和层次的主 管领导应是相关两 化融合工作主要负 责人 确保资源有效提供
1-1 九项管理原则
原则四:全员参与、全员考核
全员参与
建立全员参与机制 营造全员参与氛围
企业各个职 能和层次的 全员—— 两化融合需 求提出者和 工作贯彻落 实者。
3-1:范围
3-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 合)管理体系的通用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类)企业: a)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打 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b)通过内部或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定其两化融合 管理体系,以证实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获取可持续 竞争优势的能力。
3-3:术语和定义
3.1 新型能力
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企业整合、 建立、重构其内外部能力,实现能力改进的结果。
注:新型能力的载体是企业整体,是在企业成长历程中积累产生的, 并随企业业务发展、环境变化等因素动态改变。新型能力相对于已有 能力,可以表现为量的增长,也可以是质的跨越。
推动企业转变传统的资源 要素观念 ,鼓励企业加强基 础设施共建共享 ,充分利用 内外部的优质资源。
以网络化管理为方向 , 逐步 探索、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环 境下开放的企业价值网络。
开放 协作
建立流程驱动、协同协作、灵活动态的 组织形态。
Part 2: 两化融合基本框架
2-1:管理框架
2-1 管理架构
PDCA 方法:四个管理域闭环联动、持续改进、螺旋提升 管理职责—— 确保领导作用充分发挥、部门与业务流程有效协同、全员积极性的充分激发调动,解决高阻力、
Part 3:标准内容详解
1 2 3 4 5 6 7 8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与定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管理职责 基础保障 实施过程 测评与改进
目 标 过程方法:一种闭环管理方法, 需要明确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确定过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 用关系,明确过程绩效、加强 过程考核,监测、分析和持续 改进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获 取过程的增值效应
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受控条件下实现这些过程; 对这些过程进行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 考核,并报告结果; 持续优化过程,提升过程绩效。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B/T23020-2013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
本规范可帮助企业在战略层面统筹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为企业在两 化融合过程中实现期战略的全面落实和有效执行提供一套科学、规范、 可操作性强的过程管理机制和方法。为了使用者的利益,本规范制定 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相容性,但不包括针对其他 管理体系的特定要求,如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能源管理、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等标准的特定要求。然 而,本规范使企业能够将自身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要 求相协调或整合。企业为了建立符合本规范要求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可能会调整或改变企业现行的管理体系。
相关主题